比萬億授信更重要的是深化改革

楊國英

10月24日,中國一汽官方公佈,在“金融助振興—吉林行動”活動期間,中國一汽與國開行等16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本次各銀行授予一汽意向性授信共計10150億元。

儘管,“意向性”授信並不代表最終的真實授信,更不代表最終的真實貸款,但是,這一萬億授信新聞的傳出,還是著實令市場為之震驚。因為,環顧整個A股市場,共有25家汽車整車上市公司,其當前市值合計才7000多億元,從理論上講,如果16家銀行給予一汽的萬億授信一旦落地,一汽就具備了全資收購A股所有整車企業的資金實力了。

中國一汽真的需要這麼多資金嗎?有輿論認為,對一汽的支持,要放在全面振興東北的大背景下看待,不能算小賬,要算大賬,一汽的營業收入,已經連續多年佔到吉林全省GDP的30%左右。

對此,我是極其不認同的。推敲一汽近年來的經營狀況,我們會發現,其合資品牌盈利水平尚可(包括一汽-大眾、奧迪和一汽馬自達等),而自主品牌則整體不佳,尤其是紅旗轎車,則更是虧損嚴重—今年上半年,紅旗品牌累計銷量居然不到1萬輛,而在過去的“十二五”期間,紅旗轎車的研發費用居然高達160億元。

很明顯,萬億銀行授信對一汽的支持,主要體現在自主品牌,而不是合資品牌—因為,一汽的合資品牌基本都是盈利的,尤其是一汽奧迪。事實上,在盈利之下的市場融資,股權融資肯定是相對容易的,也是更合算的。

但是,萬億意向性的銀行授信,是可能真實落地的鉅額債權融資,如果將其用於自主品牌的研發和市場拓展,那麼,當前一汽首先需要深度地反省,為什麼過去這些年砸了數百億計的資金,一汽的自主品牌依然沒能扭虧為贏呢?哪怕有一絲絲的好轉呢?

筆者認為,對於一汽而言、尤其是一汽自主品牌而言,當前更重要的是,機制和體制的深化改革,而不是萬億授信。

吉林和東北,最近這些年的經濟嚴重下行,既有先天產業結構的問題,更有後天營商環境的問題。不要說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相比,哪怕與內地省份相比,吉林和東北的國資佔比,均是相當高的。但是,事實上,國資佔比過高,並沒有有效拉動東北經濟的增長和轉型,可見,支持一汽就是支持吉林、支持東北,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與支持國企相比,吉林和東北當下最需要的是支持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重新激發民營企業投資東北的熱潮—希望讓“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笑談,徹底成為過去式。

當然,支持民企,最為關鍵的也不是信貸支持,而是徹底改變對待國企和民企的“差別化”觀念—只有打破了“差別化觀念”,對待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才能夠重新激發民企投資東北的信心,這在具體政策落地上,包括市場準入、稅收信貸、土地環保等。

具體到信貸環節,對一汽動不動萬億的授信規模,其審慎性的金融專業依憑到底是什麼?要知道,就一個地區或全國一個具體時期而言,信貸資源的整體規模是相對固定的,對一家企業、或對國企的授信(或者信貸)規模過大,則必然會對其他企業或民營企業的信貸資源造成巨大的擠壓效應—不是融資難,就是融資貴。

雖然金融機構給了強力支持,但是打鐵仍需自身硬,一汽的振興之路並不容易。2022年,乘用車外資股比將取消,屆時一汽將面臨更加嚴酷的競爭。時間真的不多了。

(作者系財經專欄作家)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