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爱叫,陪你去赶集,你相信吗?反正我信了……

1

在小时候,我从来不知道“赶集”为何物?

因为我们老家虽然在农村,但只要上街,随时都可以买菜,买东西,买你想要的几乎所有东西。

1997年暑假,第一次来到这里,就经常听到一个邻居们挂在嘴边的词“赶集”——“等赶集(这里叫赴墟)去买好了”“等赶集时候再说吧。”

那时候,我对“赶集”充满了好奇:什么是“赶集”?赶集是一件事还是一种东西呢?

几次询问以后,才知道,原来赶集只是一个日子,这里是农历逢一和七的日子,大家都在这一天做好了准备,去买的,去卖的,然后聚集到乡镇上。

有种爱叫,陪你去赶集,你相信吗?反正我信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赶集

于是,我就经常吵着叫男友(现在的老公)带我去见识一下什么是“赶集”。

但第一次遇到集市的日子,因为我们太迟出来等车,错过了当天的龙马车,就不能再去几公里外的集市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赶集了,我终于站到了集市上。到处都是人满为患,买的,卖的,琳琅满目。

后来,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赶集,因为集市上的东西多且全,尤其是菜,都是很新鲜的,乡亲们刚刚从地里摘回来的,特别水灵、鲜嫩。

2

但我没想到,有人会比我更喜欢赶集,那个人就是我父亲,我们那已经69岁的老父亲。

1999年暑假,父亲带着10来岁的小外甥来我们家玩。

人称老顽童的父亲一听说这里有赶集,居然也天天吵着要去赶集,比小外甥更着急。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那天我们早早就带着父亲坐车,来到了集市上。

一到集市上,我就发现自己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真不该带父亲来赶集

3

一下车还没走几步,父亲就挪不开脚步了,他非要买灯盏,而且还要买俩。

“爸,现在谁家还用灯盏啊?我们不是都有电灯了吗?”

可以留着过年时候点啊,多好玩。”

“过年您不是都点汽灯了吗?那多亮堂啊,这灯盏多暗呀,一点儿也不亮呢,爸爸。”

“不,我要买,我很多年没见过灯盏了,而且还这么便宜,我就要买一对回家,让大家伙也看看稀奇。”

“爸,要买一个也就足够了,干嘛非要一对啊,您老人家多难带回家呀?”

好说歹说,好说歹说,父亲总算答应只买一个几乎没有用处的灯盏了。

我付钱的时候,听到店主用本地话说:“这老叔真好玩,像孩子一样,真逗。”

原来,这老顽童的称呼,还真不是盖的。

4

“阿清,阿清,看,那是竹篙叉(用来晒衣服的,固定竹杠的一种东西)耶,你们这里真好,连这样的东西也有卖。阿清,你买一对回家晒衣服吧?你看,多好的东西呀!”

“爸,这竹篙叉,我们家里多的是呢,他妈妈自己都会做呢,比这好多了。”

“可是,我想买了带回老家用,现在我们晒衣服都没用竹篙叉了,真的很不好。”

一直都没说话的老公,这时候说话了:“爸,爸,这东西您还真不能买。这么长,您怎么带回老家,您到时候打算把它放哪里呀?要是您真喜欢,我们等下回家,我就去山上砍来竹子,做了给您看,但现在我们不买,好吗?”

不买就不买,这也不让买,那也不让买,这样赶集还有意思吗

?”

“哎呦喂,爸爸,敢情您老赶集,是要把集市上的东西都搬回霞浦老家吗?您就是有钱买,您也带不回家呀。”

5

一路走,一路看稀奇,年近七旬的父亲,真的恨不得买下集市所有他看好的东西。

但除了吃的,我们原则上都不让买,因为很多都是根本用不上的东西,买了真的是糟蹋钱。

一路上都是父亲叫“买买买”,我们就说“不要不要不要”,因为我们说着本地话,不断有人纷纷侧目,但我们依然招摇过市,说话之间我们就来到了衣服市场。

这下,父亲他老人家可高兴了。

他兴奋地比划着要给我买衣服,给老公买衣服,给外甥买衣服,但我们都拒绝了。

天气太热了,这里也不好试穿衣服,我才不想买呢。

可是父亲依然不依不饶,每个摊子他都要问一问,摸一摸,那样子像极了小孩。

阿清,你看这裤子多好啊。我很少看到有三尺裤头(父亲是典型的啤酒肚)的裤子了,老板给我来2条。”

看看,又是“2条”。

“爸爸,这裤子不好看,要买也要买好看点的呀,我们去外面的店铺里面买,质量会更好点。”

“难得看到有这么宽的裤头,就两条吧,阿清,没事,爸有钱。”

“爸,有一条就够了,这裤子真的不是很好,一条就好了,爸。”

拗不过父亲的要求,最后还是买了2条裤子,那裤子真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据说买回家后,父亲一次也没有穿过。

6

其实,父亲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虽然父亲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因为父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去过北京、上海,成都、温州、福州等大城市,连飞机都坐过了呢,但他就像孩子一样,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也许正是父亲的率真无邪,幽默风趣,凡事都看得开,才让父亲受到那么多人的尊重与爱戴,他老人家不仅是我们子女们的为人楷模,更是五里八乡老乡们嘴里的“老王先生”。

以至于父亲离开人世快9年,我离开家乡近20年,一旦提起父亲的名字,乡亲们依然肃然起敬“您就是老王先生的幺女啊?老王先生真的是个难得的好人!”

父亲,1999年的那个暑假,是我第一次陪你赶集,也是这辈子我们唯一的一次赶集。

阿清我多想和您再赶集一次,多想再听您说一句:“阿清,买、买、买!”

因为就是那次赶集我才真正知道,您对生活,对一切都充满了热爱,是您教会我们始终热气腾腾地生活,始终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