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雍正爲何希望老十四再次出任大將軍王?

諾爾說事


雍正帝即位以後,老十四胤禵一直是不配合的,甚至在靈堂上還頂撞了雍正帝,後來在太后烏雅氏的妥協下,算是矛盾沒有進一步激化。但是之後太后烏雅氏在這哥倆之間並沒有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害得老十四胤禵一直生活中鬱鬱寡歡之中。

按理說,雍正帝應該很討厭老十四胤禵,那麼為什麼年羹堯被賜死後,他還想讓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呢?

一、

當時的形勢:

雍正帝即位以後,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有老八胤禩一夥貌合神離,一直在做著倒雍正帝的事;外有羅卜藏丹增十萬叛兵搗亂,遲遲難以剿滅;同時各地受災,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等國家問題等著處理。

可以說雍正帝即位的頭幾年,簡直是到處救火,尤其是西北用兵一事,他是異常謹慎的。

剛開始的時候老十三胤祥也是瞻前顧後,在受到鄔思道建議推掉鐵帽子王的建議以後,一直不敢在雍正帝面前“嶄露頭腳”。讓雍正帝也大為惱火,甚至以為他看不起朕,後來兩個人坦誠不公的談了以後,老十三胤祥主動請纓,要帶兵西北平亂。

但是雍正帝當時的處境還比較艱難的,朝中無人可用,一旦老八胤禩一夥發動攻勢,自己身邊連個帶兵的都沒有,所以拒絕了老十三胤祥的請纓。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在劇中的設定老十三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爾喀親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康熙帝不敢讓他單獨帶兵,雍正帝同樣不敢讓他單獨帶兵。

同時雍正帝聽從李衛的建議,舉薦年羹堯出任大將軍,也埋下了年羹堯滅亡的種子。

等到年羹堯被處死,接任大將軍的嶽鍾琪又接連打敗仗之後,雍正帝終於坐不住了……

二、

此時的雍正帝面臨兩個選擇:

當時的雍正帝獲知了一個真相,那就是阿爾泰“詭敗為勝”,嶽鍾琪還要冒領軍功,為了大局著想,雍正帝還不能明著發飆,這讓他非常的鬱悶,思緒良久以後,他來到了老十三胤祥那裡。

結果這一去,讓雍正帝驚訝不已,因為此時的老十三胤祥別說帶兵打仗了,連走路都成了問題。

雍正帝為什麼突然很慌亂和傷感,一方面對老十三胤祥的病情擔心,另一方面也為他不能再出任大將軍而難過。

那麼除此之外,雍正帝還有別的選擇嗎?

那就是老十四胤禵了!

對於老十四胤禵,雍正帝的內心其實非常複雜,剛剛即位後就是他親自拿下的老十四胤禵的大將軍王職務,但沒有分配一份像樣的職務。

弄得老十四胤禵時不時的就到太后烏雅氏那裡訴苦,其實也非常好理解,老十四胤禵一直跟雍正帝作對,如果再給他一些權力,還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情,在他沒有改變之前,雍正帝真的不好安排具體的事務。

這也導致了太后烏雅氏的不滿,在當初派年羹堯出任大將軍之前,太后烏雅氏就向雍正帝求過情,希望他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把這個大將軍王再還給老十四胤禵,當然太后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雍正帝打斷了。

雍正帝以後宮不得干政為由,拒絕了太后烏雅氏的請願,也讓老十四胤禵徹底死了心。不過老十四胤禵隨後就對雍正帝說,你以為太后是想讓我出任大將軍王嗎?其實並不是!

由此可見,老十四胤禵隨機應變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當然也可能這只是太后烏雅氏的一廂情願!

三、

雍正帝為什麼後來又要啟用老十四胤禵呢?

從雍正帝的角度考慮,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在一個個人選排除以後,能帶兵打仗的只剩下老十四胤禵了。雖然兩個人之間有矛盾,可是畢竟是家庭矛盾,一旦上升到國家層面,老十四胤禵還是會好好打仗的,畢竟自己的性命也在戰場上呢。

在老十三胤祥看來,兩個人也是親兄弟,這樣做可以化戾氣為祥和,更能告慰聖祖爺和太后的在天之靈。

這個時候太后烏雅氏又剛剛過世,跟雍正帝血緣最親的人也只剩下老十四胤禵了,而且經過多次爭吵之後,老十四胤禵被派去給先帝守陵了。

在雍正帝看來,太后已死,她生前最後的努力也是希望哥倆和好,不管怎麼說,太后的死跟兄弟倆爭吵還是有很大關係的。也是出於這種內疚,再加上太后烏雅氏去世前第二次提出讓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當時病重的太后說的是:

“記得我那一次想同你說,你用一句後宮不能幹政把我頂了回去,現在看起來,額娘當時真應該跟你說啊,如果你用了十四弟當大將軍王,而不是用年羹堯,你現在至於這麼犯難嗎?”

正是懷著對太后的這種愧疚,也想完成她未完的遺願,更何況今日不同往日。這時候的雍正帝皇位已經坐的穩穩的了,不像剛開始時的各種不確定,此時他也希望能跟老十四胤禵舒緩矛盾,更何況國家也需要他去帶兵。

於是雍正帝派老十三胤祥去找老十四胤禵,也順便給守陵的老十四胤禵一個臺階下。

可是,雍正帝的算盤打錯了!

四、

老十四胤禵為什麼拒絕出任大將軍王?

其實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再加上太后烏雅氏的死,老十四胤禵也是看透了一切。

其實在年羹堯出任大將軍之前,老八胤禩一夥就找過老十四胤禵,希望他能跟他們一起扳倒雍正帝,當時的胤禵說的是對這一切都不感興趣了,也不想折騰了。

後來太后烏雅氏求情他出任大將軍王失敗後,老十四胤禵提出想納喬引娣為側福晉,但是被雍正帝一口拒絕!

也就是這次,導致老十四胤禵徹底死了心,同時他也看透了,再加上老九、老十等人的竄梭,於是胤禵放下了狠話:

“就說十四爺死也死在這兒!”

當然,老十四胤禵不去西北帶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避免自己被殺,畢竟此時自己的靠山太后烏雅氏已經去世。

因為他去西北只有三個結局,一個是造反被殺,一個是打了勝仗被殺,一個是打了敗仗被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先看造反,其實他根本造不了反,先不說陝甘總督卡死了大軍的脖子,就說那些八旗兵,要知道滿八旗軍的駐地就在北京及東北地區,一家老小都在雍正帝手裡,造反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誰會傻到造反?

雍正帝讓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一方面可以鼓舞士氣,另一方面則是切斷了他再次跟老八胤禩一夥合作的可能性,同時也卡住了老十四胤禵的脖子。

因為他打了敗仗,即使沒有被叛軍殺死,雍正帝也可以用軍法處死他。他打了勝仗,則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年羹堯,根本不會給他回京的機會!

而老十四胤禵也只能抱著先帝的陵墓不放手了,雍正帝再想殺我,也不能當著先帝陵墓殺吧?我要是去了西北,人多事雜,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打死也不去!

當然,他也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了代價,喬引娣從此被迫離開了他……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首先,說說雍正繼位以後西北兵權的事。

雍正繼位以後,老十四被剝奪兵權,雍正將他明升暗降:實進郡王位,享受親王俸祿,卻不在擁有任何兵權。此時,西北已經穩定,雍正只是讓陝甘總督年羹堯實補大將軍,管理陝甘兵馬。


後來,羅卜藏丹增十萬叛兵威脅西北時,雍正又想在"陝甘綏遠"設立一個大將軍,統領西北兵馬!

雍正徵求李衛的意見,李衛推舉了年羹堯,並說是鄔思道的意思。



後來,皇太后想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雍正以“後宮不得干政”為由,拒絕了皇太后,還和老十四吵了一架。此時,雍正剛繼位,肯定不會放政敵老十四出去帶兵。那是“縱虎歸山”!


於是,年羹堯出任"陝甘綏遠大將軍"(這裡不是大將軍王,因為,年羹堯不是王爺,不能用"王")。年羹堯奉旨管轄西北各路兵馬:川陝九萬三千兵馬,富寧安八萬兵馬,青海甘肅四川陝西四省都歸年羹堯節制。


老十四知道年羹堯接管了他的兵權以後,還寫信給富寧安將軍,讓他不要聽年羹堯這個奴才的話。富寧安果然和年羹堯對著幹,才有了他後來的兵敗被殺!


年羹堯被罷官,貶去當杭州將軍以後,西北歸嶽鍾琪管理。可惜,嶽鍾琪能力不如年羹堯,西北又開始動亂。甚至發生了阿爾泰將軍詭敗為勝,嶽鍾琪冒領軍功的事。所以,雍正又開始考慮西北大將軍人選。

嶽鍾琪扛不起西北大旗,西北總是吃敗仗。於是,老十三向雍正提議,重新起用老十四!

雍正對於阿爾泰“詭敗為勝”,嶽鍾琪冒領軍功的事很生氣。他覺得有必要在西北換一個主帥了。於是他去找手下唯一會領兵打仗的老十三胤祥,他是想讓老十三出山。



可是,雍正到老十三府邸以後,看見老十三已經病重。走路都是問題,還如何帶兵打仗?!老十三也知道自己身體狀況,於是,向雍正提出和老十四和好的事。畢竟,老十四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兩人如果能夠和好,雍正又多一個幫手。萬般無奈之下,雍正同意了老十三的建議。



可惜,老九從中挑撥離間,使出“戳傻狗上牆”的功夫,讓老十四拒絕幫雍正的忙。一向小心眼的老十四,果然和老十三吵了一架,把老十三氣走了。


所以,如此看來,其實是老十三想讓老十四出山。老十三也是想借此機會讓兄弟二人和好。可惜,老十四太倔強,不聽勸。不久之後,雍正為了報復老十四,把他身邊的喬引娣等宮人都從老十四身邊調走了。


勇戰王聊歷史


正史也有這段,說明老四那時候已經可以收放自如了!總體佈局結束,該是秋後算帳了!老十四同父同母的至親,處理好了,上可對先祖下可安天下!

下面講講西北,雍正死粉是李衛和小年,一文一武,西北早在大帝手中,既然穩操勝券,可以操作的空間當然要為政治服務!

老十四驕生慣養,扛著父輩大旗,又頂著親兄弟名義,不動他,他不知死活,動他,肯定要有充分理由!看官明白了,這老十四去是死,不去死的更難看!

偏偏老八活該沒出息,關健時刻居然出了個餿主意,其實老十四就該當這個將軍王,這樣沒大錯雍正要修理他還真的面對刺蝟一一不好下口!

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不一一細表,覺得分析還有點道理,我們有緣再細說!


弄蝶1


看了二十年的,說到這一段,我有不同的看法。

表面上,雍正近乎哀求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實際上,這是雍正的一個陰謀,但被胤禵看破了。

如果胤禵去了西北,要麼反叛,要麼被殺。你去看之前的劇情就明白了,西北用兵,打的不是能力,打的是錢糧。甘陝總督才是真正的操盤手。

胤禵看出來雍正這手借刀殺人,所以就是不離京。說白了,很簡單,要殺我,明著來,我不去前線一邊打仗,一邊被你暗害著。

今天的評論,我也是剛剛聯想到我們現在的這部命運多舛的電視劇,才有感而發的。

謝謝大家!


紀錄片老饕


雍正想讓允禵再次出任大將軍王,是在下旨賜死年羹堯之後,允祥自知身體每況愈下,在外的軍事方面沒有人能挑大樑,允禵又是雍正的親弟弟,用老十三的話說,可以化戾氣為祥和,更能告慰聖祖爺和太后的在天之靈。

雍正和允祥都太異想天開了,還以誠相待,推心置腹呢,允禟,允䄉,允禵這三個人(僅從劇情講)極度自私自利,毫無大局觀,真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劇情安排的很巧妙,為撒在老十三的家裡說這件事,就是讓老九知道後給老十四報信(老十三家裡四面跑風),很明顯老九使用了激將之法,允禵說:就說十四爺死也死在這兒!

前面幾位都說到了允禵也明白現在出山只能給雍正打工的現實情況,可是你四哥已經是皇帝了,你不給他打工,你還能給誰打工?你已經在奪嫡的戰鬥中敗了,仍然不識大體,自命不凡,這再次印證了允禵心胸狹隘,鼠肚雞腸,難成大事!


咚喃嘻唄



但是胤禵在胤禩的搗鼓下拒絕了。雍正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采納了李衛的意見(實際上是鄔思道的意見),起用了年羹堯!

可是那個同樣會統兵的,能力不在胤禵之下的胤祥主動請纓也未獲批准。這就奇了怪了!胤祥不是雍正的人嗎?雍正不用自己信得過的胤祥,反而去求自己信不過的胤禵?



為什麼李衛一句“主子你也離不開十三爺。”就一句帶過,似乎就把胤祥這個角色完全排除在外了呢?

要知道,起用年羹堯那是擔負了多大的風險?


年羹堯就任撫遠大將軍,他本身還兼著陝甘總督(實際上應該是川陝總督),這兩個權力加在一起,那年羹堯就是實實在在的藩鎮!明清以降,給予地方這麼大的權力,是嚴重破壞祖制的行為!清初三藩那是不得已,是屬於被動給予,而今這是主動給予。所以後來雍正沒少為西北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發愁!

放回真實的歷史,那是因為胤祥本人是個跛子,本身根本不是治軍之才,而是為政之才!所以正史中他根本不可能去統兵西北。而胤禵是真正出任過“撫遠大將軍王”的!

但是放在《雍正王朝》裡有另一番解讀!

難道是我們都忽略了的,當年雍正舉薦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王”時,不舉薦胤祥的一個在康熙眼裡是問題的理由。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爾喀親王。這個因素當初對康熙是問題,現在對雍正同樣是問題?


有人會說,四爺和十三爺那關係,十三爺難道還會反不成?當然不是,雍正對胤祥還是十分信任的,他把整個京城的防務都交給胤祥“監理”,胤祥有對京外兩營的“手諭”權。

那是悠悠眾口?起用胤祥會遭到八爺黨群起反擊。但是這理由不成立,雍正不畏人言!所以這個理由也不成立!

問題還得從“離不開十三爺”來找。是的,因為雍正剛繼位,形勢還不穩固。

胤祥懂軍務,胤祥若是一離開,雍正則要單獨面對八王黨和胤禵。這才是可怕之處。 當年雍正在暗,身邊又鄔思道和胤祥,尚且處處謹慎。


而此刻雍正在明,八王黨在暗,胤禵之所以不肯出任“撫遠大將軍王”,就是考慮到如在西北,受年羹堯制約,也只能乖乖給你雍正打工。如留在京城,若老十三一去西北,你雍正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而此刻京內懂軍務的唯有我胤禵一人而已。那時候,還不是想怎麼收拾你就怎麼收拾你?

令人不寒而慄啊!原來胤祥一旦離開,後果竟然這麼嚴重。

是的,從新錢鑄造案、恩科舞弊案、山西藩銀造假案,都可以看到八王黨蠢蠢欲動的影子。此刻雍正真的無法離開胤祥!


所以最理想的格局就是胤禵幡然醒悟,主動站出來幫助雍正,他是去西北是最合適的人選!一來可以解西北用人之急;二來免生肘腋之禍!這才是雍正希望老十四再次出任“撫遠大將軍王”的根本原因啊!

只是非常可惜,胤禵並沒有這麼做!他仍然遊離於胤禩和自己的小心思之間。雖然後來他幾乎也看穿了胤禩,不參與胤禩的所作所為,但是他也沒有幫助自己親哥哥一把!他在這一刻已經在政治上可有可無了。


而接下來,胤祥既要統理政務,又要處處防備、抗衡胤禩的八爺黨,防止他們的任何小動作。很快身體就累垮了。而雍正則集中所有力量把賭注全部押在了年羹堯身上!

更可惜的是,年羹堯只懂權欲,不懂政治。政治講“不立危處”,而此刻的年羹堯則立於整個大清國的最危之處,卻不自知!所以年羹堯的結局是在這一刻就註定了的,而不是後面的翻牌子、小炒肉!


炒米視角


這主要是掩人耳目用的,雍正是以康熙大喪為藉口召回了十四爺,如果十四爺因此被拿掉了大將軍王的職爵那麼人家會說雍正公報私仇的,因此雍正再請十四爺出任西北大軍的統帥實際上是為了避嫌。

按著清軍的編制,大將軍王本身是不具備叛亂的硬件條件的。清軍以滿八旗為基礎建軍。滿八旗軍的駐地就在北京及東北地區,這注定滿八旗軍不可能追隨大將軍王叛亂,因為家小全部扣在皇帝手裡;除了滿八旗軍,還有漢軍旗,這些人則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家小也在全國各地,實際上也是扣在皇帝手裡。這些將士一旦追隨大將軍王叛亂,則滿門抄斬。所以,雍正把大軍交給十四爺完全不擔心十四爺會反叛。

其次,雍正此舉實際上是一舉三得的事。除了收買民心軍心外,還能夠逼迫十四爺必須為自己所用,因為軍國無大事,一旦打敗仗可以隨時以軍法拿下他治罪,如此則可以斬斷八爺的一根翅膀。

不過十四爺也足夠聰明,他拒絕了雍正的提議,拒絕繼續出任西北大將軍王,讓自己退出了四爺與八爺的皇位競爭,實際上是一出明哲保身。


優己


雍正希望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一是利用拉攏,二是分化瓦解八爺黨,三是送一個順水人情。老十四是重情義但很直爽之人,推薦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也能借此安插親信年羹堯佔位甘陝總督。八爺黨並不是鐵板一塊,各有小算盤,抬高老十四,就會增加老八和老十四的猜疑。康熙心裡其實已經有了合適人選,舉薦老十四,不過是順水人情,對雍正沒有壞處只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