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記得大約在12年前吧,第一次買了一根魚竿,860,玻璃鋼材質的收縮長大約76公分,長度6.3,以前都是都大哥(大哥在工商局上班)剩下的魚竿,記得當時860是是五分之一的工資,記得是個PU的皮套做竿套,叫個啥牌子都不是忘記了,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啥牌子,除了上面尺節數和米數能看懂,其他的全是日文,一眼看上去就是高大上,做工怎麼說呢完全沒啥印象了,後來去廣東出差,客戶送了把據說日本進口的並繼竿,也是滿竿子上都是日文,看上去就比較高大上,但是沒怎麼用,回來之後就被大哥拿走。再後來福建產的臺灣竿,再後來是浙江產的,山東產的,現在的河北產的,陸陸續續每年都要換上不少竿子,從玻璃鋼軟竿到現在19調13H的超硬羅非竿,從四六調的鯽魚竿到超硬的槍竿,基本上或多或少的都接觸了一下,所以今天天氣不好,白天整理了一下釣具後,突然就想寫一篇怎麼選臺釣竿的文章了,寫的不好不全面的地方望大家多多指點,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臺釣竿分為兩種,一種是並繼的竿,也就是插節竿,這種竿目前國內生產的很少,偶有幫助日本代工的漁具廠會流出一部分,但是因為保存不易,並不被目前主流接受,所以市面上幾乎見不到,另一種則是振出式,也就是目前我們常用的可以收縮到一根大把的方式,因為保存方便,到哪一個包甚至一把竿一個桶就走了,非常受國內釣友歡迎,也是目前臺釣竿主流。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挑選一根臺釣竿,個人淺見應該從色、型、感三個方面去綜合的觀察、去測試,不僅僅單純的從價位上來挑選。在挑選之前,首先應該確定的是售後問題,一款竿好不好不在於當時,而在於以後,因為魚竿的使用過程非常未知,不知道什麼情況下就突然斷掉了,而且斷的第幾節基本上無法預估,所以挑選魚竿前一定要先確定售後問題,不管是什麼價位的魚竿,有售後,即使便宜比如80~90一根也能入手,如果沒售後,萬把元也是垃圾一根。至於這個售後怎麼確定就需要釣友們自行判斷了,最常見的方式是依照品牌看看淘寶、京東上有沒有賣的,有的賣說明版比較多,那麼就不會輕易下市,如果沒有,那就需要從購買渠道的老闆人品、開店週期來做綜合判斷了。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關於售後點到即止,沒辦法多說,因為漁具產業目前為止國內並沒有任何一個官方機構或者說統一的生產標準,釣友的每一次購買漁具,不管是竿漂線鉤還是餌料小藥,和瞎蒙基本上沒啥區別,即使所謂的一線大牌在沒有統一的生產國標大前提下,基本上也和扯談沒啥區別,所以今天本文也只能是略有涉獵。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先說的是色,這個色主要是指竿子的外形,不僅是手把,而是手把到竿稍為止,所有的地方做工上漆是否圓潤、平滑,不要有氣泡、有劃痕、有開膠的地方,竿節與竿節藉口處密閉均勻,如有防抱死,則要觀察防抱死的距離是否一致,這個就是所謂的察言觀色,這其中如果只是簡單的有氣泡、漆面不平整嚴格說不是大事,但是如果出現竿節接口不密閉,竿節盡頭處有開膠、劃痕跡象要及時問清楚是怎麼回事,不過建議遇見這種感就不要買了。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以上兩步都很滿意,沒啥問題,最後就是測手感了,手感這事說玄乎也玄乎,說開了也簡單,因為現在魚竿都是批量化工藝,千竿萬竿都是一模一樣,除了品牌系列不同,同一品牌同一系列是很難有不同的地方,這就給我們選擇魚竿帶來了一定困擾,但是每個人高低胖瘦都不同,不可能一款杆子所有人都用起來手竿很好,這就需要一個小技巧了,手攤開,用大把下堵放在手心,然後抓住大把,純手手掌的力氣把杆子放平,平行於地面,然後用手腕的力氣抖動杆子,抖上大約10幾下,如果手腕不算,說明基本這竿符合都動人的人體工程,反之,即使前面兩大塊都滿意,但是基本上用起來也不是很合適,用的時間長了非常傷手腕或者手肘。

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物美價廉的魚竿很簡單就能挑選出來

以上就是挑選我個人挑選魚竿的步驟,可能也有釣友問了,為啥不看調性、硬度,這裡補充說一下,調性和硬度這事基本上沒有國標,基本上都是廠家在自說自演,建議還是根據自己的手感來判斷,畢竟用魚竿釣魚的是我們自己,不是廠家也不是老闆,自己手感合適,才是最合適的,至於價位,其實從來都不是我們挑選魚竿的唯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