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大光圈風景全身人像時,怎樣設置光圈?

衝擊波5050171


其實題主的問題完全可以歸納為一句話:

如何拍出整體人像清晰而背景又虛化的照片?

而樓下大部分回答我看了下,都是答非所問。


首先要明確一點:

景深只與光圈數大小相關—不同焦距的鏡頭,同光圈同構圖,景深相同,虛化不同。

而虛化能力則與通光口徑相關(鏡頭物理焦距/光圈)


所以,回到你的問題上來,你的需求,只調節光圈是無法實現的!

你追求大景深,你就需要使用較小的光圈。例如全身人像,一般就需要小於f/2.8才能保證景深覆蓋主體。而你又追求背景虛化,那麼你就需要保證較大的“鏡頭通光口徑”,在相機不變的情況下,你就需要更換長焦鏡頭。


下面是圖片說話的時間:


左圖參數為50mm f2.0,而右圖是300mm f2.8。

虛化效果上講,毫無疑問,300mm f2.8 》 50mm f2.0

但從景深而言,你可以發現50mm f2.0的圖片景深更淺。

對焦都在眼睛的情況下,50mm的腦後的髮絲是虛化的,而300mm的髮絲基本是清晰的。


所以,題主的需求有兩個解決方案。

1、採用中畫幅、大畫幅相機,這類相機的鏡頭物理焦距都非常長,可以輕鬆實現“大景深+強虛化”。這也是大畫幅相機獨特的魅力所在!

2、換用長焦鏡頭,例如耗子哥使用300mm f2.8鏡頭拍兒童,全身清晰,背景強虛化也是沒問題的。

另外,這個技巧也可以用於靜物拍攝。

例如下面這幾枚鏡頭,我同樣使用了300mm的鏡頭拍攝,既保證了景深覆蓋產品的主體,又輕鬆把背景給虛化了。如果你沒有長焦鏡頭,或者你是小畫幅的相機,你就無法拍出類似的效果。


從耗子胖成豬


對於攝影新手來說,經常會聽信很多“箴言”,各路大師以過來人的身份向你傳道,告訴你應該怎麼怎麼拍。有些似乎是經驗之談,有些則純屬無稽之談,但新手上路要從中辨別並不容易,今天我們先來談談很多新手拍攝時都會困惑的光圈選擇問題。拍人像就該用大光圈,拍風景就該用小光圈,是真理否?

我是小白別蒙我 人像大光圈風景小光圈?

  先了解什麼是大光圈?什麼是小光圈?

  光圈是拍攝時鏡頭孔徑打開的大小,它像是一扇門,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感光元件的光量。光圈和快門、感光度一起,控制照片的曝光量。

光圈在相機肩屏的顯示僅是數字或數字”

  我們經常會看到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這樣的數值,這些數字叫做光圈值。通常有兩種表示方式:Fx或f/x,也就是說F1.4和f/1.4是一個意思。他們有一定的規律,前一檔是隔後一檔的2倍(比如f/4和f/8)。數字越大,光圈越小(通光孔徑變小了)。

f/2.8光圈比f/22光圈要大

  你設定的光圈會影響通光孔徑大小,光圈從f/4.0調到f/5.6,意味著光圈大一檔,進光量多一倍。因此,大光圈是指f/值小的級數,小光圈是指f/值小的級數。f/的數字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反之f/數字越大,則光圈越小。數字和光圈大小剛好相反,新手最容易在這裡混淆,要留意。

  光圈隻影響景深嗎?

  很多新手決定要脫離手機黨,變成手握單反的攝影師的原因很可能是同一個,就是單反可以拍出“中間清晰,背景模糊”的厲害照片啊。在攝影中,我們稱這樣的照片為淺景深的照片,淺景深可以使焦點外的景物得到不同程度的虛化,而景深和我們今天要講的光圈關係密切。

光圈越大,數字越小,景深越淺,虛化越厲害

  光圈是怎樣影響景深的? 光圈大(即f /值越小),景深淺(清晰範圍小,背景虛化範圍大); 光圈小(即f /值越大),景深深(畫面清晰範圍大)。

  光圈主要作用有三個:控制進光量、控制景深,以及影響成像質量。前兩個好理解:光圈越大,鏡頭孔徑開得大,進光量就多(正比);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景深就越淺(反比),但為什麼光圈還能影響成像質量呢?

光圈太大,會因為景深太淺而感覺畫面不清晰不銳利

收小光圈後,清晰範圍變大,畫質更優,主體和背景也更易區分

  這是因為鏡頭光圈開到最大時(全開光圈狀態),畫質會顯得鬆散不夠銳利;而光圈過小時,又會造成解析度變差的現象,尤其是光圈開到f/22的時候更加明顯,另外小光圈還會使感光元件上的小塵埃或黑點更加影響畫質。所以不同的鏡頭都會有自己的最優光圈,一般在f/5.6-11左右,非情況特殊的話,建議收小一兩檔,不建議使用最大或最小光圈(當然對於成像素質好的高端鏡頭來說,這些影響是比較細微的)。

  大光圈實戰應用

同樣的快門及感光度情況下,更多的光線進入感光元件,使得照片變亮;

使得快門更快,有利於捕捉運動物體;

減少手持情況下手抖情況的發生,弱光環境下尤為需要;

使得景深變淺,背景虛化,突出對焦主體

  小光圈實戰應用

減少進光量,放慢快門捕捉運動物體的軌跡,適合拍攝車流、星軌和流水這些需要製造流動感的照片

拍攝星芒,使得光點變成多角散射狀

使得景深變深,清晰的對焦區域變大,畫面保持清晰,風景及建築攝影使用較多

  總結:回到前面提問,拍風光就應該用小光圈,拍人像就應該用大光圈嗎?看實際情況並不絕對,在大部分的風光攝影中,我們看到攝影時多會選用小光圈,因為這樣可以使得大範圍的景物從前景到遠端地平線都是清晰的(特寫風光攝影是例外);拍攝人像也是,大光圈可以突出人物及表情,虛化雜亂背景,也使得觀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如果在表達人和周圍環境關係的人像/人文攝影中,則不應該再使用大光圈了。


靈犀靈析


其實,背景的虛化效果不止與光圈有關。有時候你開著F1.4的光圈拍出來的虛化還不如F4來的厲害。這個時候,你要知道背景虛化的幾個要素是什麼。


1.光圈

沒有具體說什麼樣的光圈就一定能達到夢幻的虛化效果,但是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像F1.4,F2,F2.8這樣的光圈更容易出淺景深效果。

如果你用過徠卡的夜神鏡頭——noctilux 50/0/95,那你才能真正知道什麼叫做“夢幻逸品”,那個光斑效果,那個柔潤得要化掉的焦外,普通的鏡頭真的很難達到。


2.焦距

背景虛化的效果,其實跟鏡頭的焦段也有關係,相同條件下,長焦比廣角更容易出淺景深效果。就比如說90mm鏡頭的背景虛化效果肯定比28mm的鏡頭要好的。


3.距離

除了光圈、焦距外,影響景深的,還有 “被攝體與相機的距離” “被攝體與背景的距離”,把握這兩點,就可以讓照片的背景虛化效果儘量達到自己的目的。


同樣的鏡頭和光圈值,模特的站位不變,僅是改變拍攝者與模特的距離,背景虛化效果就有明顯的不一樣:越接近被攝主體,背景越容易虛化


相機本身沒有預設與拍攝主題的最近對焦距離提示,這就需要你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去把控最佳物距。當然,與眼睛觀看物體的原理一樣,主體越靠近鏡頭,相機的景深就自動變得更淺,看到物體以外的模糊效果也就越明顯。不過,在靠近時也要注意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否則就不會清晰地對上焦了。


By Katsuaki Shoda,Noctilux-M,F1

By Photo Alan,Leica M 75/F2


保持相機與被攝人物的距離不變,改變背景與被攝人物的距離進行拍攝。

可以看到,背景與人物的距離越遠,虛化量越大;而隨著人物與背景越近,虛化量便逐漸較小。



在雜亂的環境中拍攝,如果陪體的位置離主體太近,虛焦效果就可能不太明顯。在手動對焦時甚至有因為二者離得太近,錯把焦點對在陪體上的事情發生。一方面為了使畫面更加乾淨整潔,另一方面為了讓除被攝主體以外的配體虛化效果更強,攝影師需儘量讓被攝主體和配體之間的距離增大。


By Itaru Sugita,50mm f/1

From 500px



另外還有一個拍攝小建議,就是選擇閃亮的前景或背景。

焦外虛化除了模糊的影像以外,散發出Blingbling光斑的物體也可以使畫面的虛化感更強。在主體的前景或者背景處增加這樣的小亮光,也會使畫面更加生動美觀。


By Laurel Duermael,Noctilux-M 50mm

by Sean Sweeney,Noctilux-M,F1.4


希望上面的技巧對你有用,另外,想要了解更多攝影的技巧,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君峰徠卡。


君峰影像


大光圈拍攝帶風景的人像,往往意味著背景被虛化了,虛化的程度有大有小(背景完全虛化或背景半虛化)。能夠虛化背景的手段:1.使用大光圈能夠虛化背景,光圈越大,虛化的程度越強;光圈越小,虛化的程度越小。(圖為:使用200mm端F4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2.長焦距鏡頭能夠虛化背景,鏡頭的焦距越長,背景被虛化的程度越強,鏡頭的焦距越短,背景的虛化程度越弱。(圖為:使用20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3.相機距離被攝者越近,背景虛化的程度越強,相機距離被攝者的距離越遠,背景的虛化程度越弱。(圖為:使用70mm焦距端F4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4.為了得到最大虛化效果,可以將以上的3個因素結合使用,即長焦距+大光圈+小攝距=背景最大虛化程度。(圖為:使用20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拍攝背景虛化的全身人像光圈選擇:建議使用70mm——200mmF2.8光圈鏡頭,因為這支鏡頭的變焦段恰好適合於拍攝人像。1.半虛化背景:a.如果全身在畫面中頂天立地,建議使用70mm焦距端,F4光圈——F5.6光圈即可。b.如果全身只佔畫面的2/3,建議使用70mm焦距端,F2.8光圈——F5.6光圈即可。c.如果全身只佔畫面的一半,建議使用85mm焦距端,F2.8光圈即可。(圖為:使用7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2.全虛化背景:

如果是全虛化處理就簡單多了,只要達到全虛化就行,那麼,建議使用200mm焦距端,F2.8光圈即可。(圖為:使用70mm焦距端F2.8光圈拍攝的畫面效果)


攝影講習所


你設定的光圈會影響通光孔徑大小,光圈從f/5.6調到f/4.0,意味著光圈大一檔,進光量多一倍。因此,大光圈是指f/值小的級數,小光圈是指f/值大的級數。f/的數字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反之f/數字越大,則光圈越小。數字和光圈大小剛好相反。

光圈越大,數字越小,景深越淺,虛化越厲害

  光圈是怎樣影響景深的? 光圈大(即f /值越小),景深淺(清晰範圍小,背景虛化範圍大); 光圈小(即f /值越大),景深深(畫面清晰範圍大)。

  光圈主要作用有三個:控制進光量、控制景深,以及影響成像質量。前兩個好理解:光圈越大,鏡頭孔徑開得大,進光量就多(正比);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景深就越淺(反比)。

光圈太大,會因為景深太淺而感覺畫面不清晰不銳利。

收小光圈後,清晰範圍變大,畫質更優,主體和背景也更易區分

  這是因為鏡頭光圈開到最大時(全開光圈狀態),畫質會顯得鬆散不夠銳利;而光圈過小時,又會造成解析度變差的現象,尤其是光圈開到f/22的時候更加明顯,另外小光圈還會使感光元件上的小塵埃或黑點更加影響畫質。所以不同的鏡頭都會有自己的最優光圈,一般在f/5.6-11左右,非情況特殊的話,建議收小一兩檔,不建議使用最大或最小光圈(當然對於成像素質好的高端鏡頭來說,這些影響是比較細微的)。

大光圈可以使得同樣的快門及感光度情況下,更多的光線進入感光元件,使得照片變亮

使得快門更快,有利於捕捉運動物體;


減少手持情況下手抖情況的發生,弱光環境下尤為需要;

使得景深變淺,背景虛化,突出對焦主體

小光圈可以使得減少進光量,放慢快門捕捉運動物體的軌跡,適合拍攝車流、星軌和流水這些需要製造流動感的照片,

拍攝星芒,使得光點變成多角散射狀。

使得景深變深,清晰的對焦區域變大,畫面保持清晰,風景及建築攝影使用較多。


魔都科技


拍攝大光圈風景全身人像時,設置多大的光圈才能確保整體人像清晰而背景又虛化的照片?

我們從設備和技術兩方面來談。 設備是硬件包括相機和鏡頭,技術是軟件包括怎麼樣用設備和如何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從設備方面入手。你的瞭解你的相機,現在的數碼相機有單反、微單、單電、卡片相機,數碼相機成像是由電子傳感器組成。由於電子傳感器尺寸不一樣形成的底片規格不一樣就形成畫幅規格不一樣,主要有以下幾種畫幅:

大畫幅、中畫幅傳感器尺寸有4×5、5×7、8×10英寸等等,當然傳感器尺寸越大價格也越貴,一般都拍廣告的或很專業的人士用,今天我們暫且不討論。

全畫幅相機傳感器尺寸是36*24mm。

還有一些APS定位於業餘消費市場,共設計了三種底片畫幅(H、C、P):  H型是滿畫幅(30.3×16.6mm),長寬比為16:9;  C型是在滿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一端,長寬比為3:2(24.9×16.6mm),於135底片同比例;  P型是滿幅的上下兩邊各擋去一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30.3×10.1mm),被稱為全景模式。

不管什麼畫幅相機,這個畫幅尺寸是相對傳統的膠片相機的膠片是35mm膠捲來說,也就是說你的數碼相機的傳感器對角線尺寸接近傳統35mm相機底片的對角線尺寸就是全畫幅,大於的話是中畫幅或大畫幅,少於就是半畫幅(暫且統稱為半畫幅)。

再者我們從鏡頭方面去講,鏡頭根據焦距來分有標準、廣角、長焦、遠焦。這個也是以人眼視角為參考標準。也就是鏡頭在135mm相機底幅上使用時焦距鏡頭的視角接近於人眼視角即為標準鏡頭。對於全畫幅相機35-50mm鏡頭算是標準鏡頭,小於這個焦距是廣角鏡頭,大於這個焦距而小於200mm鏡頭是中長焦鏡頭,大於200mm鏡頭可稱為遠焦鏡頭。(個人認為是這樣)。鏡頭根據是否可變焦又分為定焦和變焦。固名思義,定焦就是一個鏡頭只有一個恆定的焦距。變焦就是一個鏡頭在一個焦距可變。除了焦距值還有光圈值,光圈值定焦鏡頭是恆定一個最大光圈值,變焦鏡頭有的是恆定的最大光圈值,有的是在不同的焦距端最大圈值不一樣。

懂得我們的設備了,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就知道如何把人物全身相拍清晰而背景是虛化的。

上一遍回答我也說過影響背景是否虛化有三個因素,不管是對於什麼相機來說都是一樣的,只是相關的參數會有變化。那就是拍攝距離(主體與背景間距離)、焦距、光圈值。而需要人物全身都清晰,那還得注意就是相機平面與被拍人物平面在一個平面,這樣全身就清晰了。

這裡我主要以全畫幅相機來講。一般拍人物清晰背景虛化的照片鏡頭主要使用標準鏡頭和中長焦鏡頭,且最大光圈值在2.8以下。比如50mm1.2鏡頭或者1.4的,85mm1.4mm鏡頭等等。或者用中長焦變焦鏡頭,最大光圈值也是2.8以下。

需要全身都在相機取景框裡,在同一焦距下一般比只拍攝局部可能要離人物要遠些,而背景要虛化。這樣就要求要麼用長焦壓縮背景,要麼是50或35mm鏡頭開大光圈靠近被拍人物。最好是半蹲持相機平面與拍攝人物垂直面平行。這樣就保證了背景虛化而主體清晰。

以上說的是135mm全畫幅相機,如果是上面講的半畫幅相機和鏡頭呢?這裡大家要注意一個事情,同樣的焦距在半畫幅相機上使用,焦距就增加了1.5倍或1.6倍哦!由於它的畫幅變小導致的,具體相機說明書上都說的很清楚了。這樣焦距無形中增加了,如果是同樣的光圈值,就更容易虛化背景了,只是像素和通透性沒有全畫幅優質。

如果是大畫幅相機,同樣相對於135相機來說的鏡頭無形中焦距就變小了,如4*4英寸畫幅的相機標準鏡頭焦距是85mm,這樣只有開大光圈或在需要的情況下離被拍對象近一點吧,這樣背景也一樣虛化了。

不管用什麼相機,主體清晰與否只與焦距和拍攝距離(包括拍攝主體與背景間的距離)和光圈值有關。按以上方法多拍拍就有實踐經驗了。當然好的背景虛化更加賞心悅目。以下以幾幅圖供大家欣賞或點評!


奕銘影像


看了一些回答,有些說的很詳細,就是有點複雜了,也不全面。這裡我分享一些經驗,供你參考。


光圈的作用

首先要知道光圈有哪些用處。控制光線是第一,光圈大進來的光線就多,光圈小進來的光線就少,直接影響了照片的曝光。這個很多人都說過,此不贅述。可以說,在沒有其它要求的情況下,只用它來調整曝光就OK了。第二個作用就是控制景深,也就是畫面中清晰的範圍。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光圈大景深小,反之景深大。這就是追求一些特殊效果了。


拍攝全身人像的條件

那就要考慮焦距了,和光圈沒有關係。如果你用廣角來拍攝全身人像,那比較容易。如果用長焦鏡頭來拍攝全身人像,那就辛苦了。因為你要距離模特很遠啊。說這個和問題的關係是:用廣角拍攝全身時,你就算用大光圈,背景也虛化不了多少;如果你用長焦拍攝,用中等光圈也可能會虛化背景。這是焦距對景深的影響。焦距長景深小,反正景深大。


設置多大的光圈才能全身清晰背景虛化呢?

不好說。要考慮具體的情況。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模特和背景的距離有多遠。如果你用廣角拍攝全身人像,就算你用了最大光圈,背景可能也沒有虛化。不過,如果背景距離模特很遠,那就可以。如果你用長焦拍攝,因為後景深比前景深大(模特到背景之間的清晰範圍叫做後景深),也需要考慮背景和模特之間的距離。


最後總結一下

設置多大的光圈才能確保整體人像清晰而背景又虛化的照片?毫無疑問,首先設置最大光圈比較好,因為模特距離相機比較遠,可以保證人物全身清晰。此外,前面也說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還有其它兩個因素。使用中焦(80mm左右)或長焦鏡頭(150~200mm)左右,背景更容易虛化。最關鍵的一點,是人物和背景之間的距離儘可能的遠,太近了不方便虛化。


注意事項

還需要注意一點,如果你用的是大光圈定焦鏡頭,比如F1.8或F1.2之類的,那不建議用最大光圈。第一可能拍攝對焦困難,第二可能會導致人物輕微抖動模糊。所以,縮小一檔光圈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用F2.8或F4,而且不太影響曝光。如果影響了曝光,就降低快門速度或提高感光度吧。


點擊我頭像關注學習更多


攝影的秘密


在拍攝人像時怎樣虛化背景問題上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即光圈決定一切。

找一片樹林,前後移動自己的位置,讓這片樹林填滿鏡頭,然後(用手動方式)從無限遠開始不斷向近處調焦,就會發現隨著焦點的近移這片樹林的影像越來越虛,這說明影響背景虛化效果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焦點。如果用不同焦距的鏡頭重複上述試驗,就會發現影響背景虛化效果的又一個因素——鏡頭焦距。

在不改變鏡頭的前提下,拍攝全身人像時要選擇好三個要點:1、光圈越大越好,2、在保證拍到全身的情況下,被攝者距離相機越近越好,3、在背景能充滿畫面的情況下,背景距離被攝者越遠越好。所謂“越好”指虛化效果越明顯。

題外話:綜合起來看,一支50mmF1.4的標準鏡頭能較好兼顧以上三點。


懶海鷗


全身人像如果用廣角就沒有虛化可言了,距離太遠。用長焦可以實現一定的虛化,但是也要背景距離被攝體比較遠,另外還要大光圈。大光圈,長焦鏡頭非富即貴,價格不菲。最有特點的當屬200f2,這個頭,號稱切割機。只有它能較好的實現全身人像虛化。此外,135 2.0 105 1.4 70-200也能實現全身人像虛化。




zhangjunsun3365287


適馬85art和尼康小竹炮


圖一2.8 和86mm 2.8



圖二1.4 和105 2.8

圖三1.4和86mm 2.8

圖4 同一鏡頭85定 1.4和2.8

圖五1.4和135mm 2.8

圖六1.4和200mm 2.8(lr讀取錯誤 實際是200mm)




85art和小竹炮 自己看參數

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