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

我是一个喜欢深度阅读的人,而且阅读面也极为广泛,涉及哲科、商业、心理、人文等多个领域,这就致使周边很多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对阅读很有了解的人,但在最近我突然追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你是怎么阅读的?你阅读有方法吗?当我尝试去回答时,突然发现虽然自己读了一两年书,但却提炼不出一套专业的阅读心法,这可能是由于可能过度关注阅读内容,结果有意识的忽略了对阅读本身这一行为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曾对《如何阅读一本书》,《高效阅读》,《快速阅读一本书》等书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读书经历,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套固定成形的方法,但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即阅读内容的广度遮蔽了自己对阅读方法的无知,所以正打算从头学习如何阅读?同理,我也意识到从阅读获得的知识,或许也可能存在这一问题。

蔡磊垒在《认知突围:在复杂的时代做个明白人》一书中提出了知识金字塔层级一说,他认为 一个人真正拥有知识的架构是自下而上的,从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从外界获取的一切信息,都只是最底层的知识,无论是阅读得来的,还是自我实践或者向他人学习都归纳为最底层的,那么经过自己深入思考,思辨一番过后的知识到了加工这一层,能够将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加工知识统摄到一块,那么就到了体系知识,把不同领域的体系知识再整合,最终就形成了自己的智慧。

职场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

但在这里有很多疑问,即蔡先生究竟讲的是知识?还是智慧?还是说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在哪呢?佛教的大乘法师曾对知识与智慧之别,有这么一种认知:知识是有限的理性思维,智慧是无限的悟性思维,而且大乘法师认为,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看起来解决了,实际上它是下一个问题发生的源头,即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只有用智慧去悟,才能彻底打碎问题的框架。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一种禅宗思维还是难以理解或者说难以体证得到,还是喜欢活在问题的框架中,用知识不断去解决。

那么在我的理解而言,知识实际上囊括了智慧,因为从知识的定义而言,知识是人们探索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果总合,那么通常而言,智慧还是属于精神文明成果,所以还是在知识的范畴以内,当然禅宗的思维,还是认为智慧具有超越性,超越了俗世意义上的知识,这个不必深究,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认清从获取外部信息到获得智慧的路上,有需要我们锤炼或者说打磨的过程。那么具体怎么去打磨这一过程,把外部信息内化成个人智慧呢?或许可以参考原百度营销副总裁李叫兽的知识体系构成过程。

职场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

小马宋在《朋友圈里的尖子生》一书中提到了李叫兽打造知识体系的案例。李叫兽曾经在上大学读书时,经常性的会把当天学到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去,比方说有天他学了决策树理论,当天晚上和朋友出去吃饭时,朋友在两家餐厅犹豫,不知道去哪里吃,这时候李叫兽果断调用决策树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最优选择。还有一次,召开社团会议时时用金字塔原理去研究一次会议怎么开等等,几乎他做的每件事背后都有一个理论在支撑,虽然这种练习需要花时间,但它却真正外部信息内化成了智慧,并指导了自身的行为。

职场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

李善友教授在总结李叫兽的方法论时提出了三个要点:首先,任何事物背后有道理,昨日文章提的那些写作赚钱的微信公众号写手,他们最初也是从零起步,不知道怎么写出好的文章,但他们会去研究那些爆款的文章,分析里面的结构,再去听相关知识大牛的课程,去找到背后的道理。其次,这个道理能够应用到哪些不同的场景,举例而言,李叫兽把决策树不只是应用到工作中,还有生活吃饭的领域过程中,当然还会有很多领域可以适用。

职场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

最后,这个道理是否能改善自己的行为,那些写作赚钱的微信公众号大佬,不是如此干的么?把学到的道理不断反复的演练,改善自己写文章的结构,最后得出一套写作心法卖钱么?所以无论是阅读也好,知识也好,其实还得找到方法,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姿势,提升学习效率,并创造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