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紋飾鑑賞——雜寶紋

雜寶紋,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元明清瓷器紋飾常見題材。雜寶紋作為瓷器紋飾最早出現於元代,因所採用的寶物較雜,故名雜寶。多作輔助紋飾,多繪於器物邊沿,肩部或頸部,也有繪於瓷器中心位置的。

瓷器紋飾鑑賞——雜寶紋

瓷器紋飾鑑賞——雜寶紋

如上圖元青花大盤上的雜寶紋有:

火珠:代表光芒四射,為普施眾生之物。

法輪:猶如車輪不停轉動,為圓轉萬劫不息之物。

法螺:象徵佛法音聞四海,為降魔滅罪的妙音吉祥物。

法傘:為張馳自如曲覆眾生之物,亦象徵權威。

雙魚:為堅固活潑鮮脫禳劫之物,象徵自在解脫。

盤腸:為迴環貫徹一切通明之物,亦代表《梵剛經》。

蓮花:為出汙濁世無所染著之物,亦象徵修成正果。

雙角:在西藏稱“吞熱”,屬護摩法器,常常為法王所佩戴所取寶物形象。

有的元代瓷器上雜寶紋還有雙角、銀錠、犀角、火珠、火焰、雙錢、珊瑚等。

明代增加了祥雲、靈芝、筆、磬、葫蘆、鼎等,還有以雜寶作為器型的,如隆慶時期的方勝形盒等。明代多將雜寶紋在主題紋飾之間繪畫,清代既有將其作為主題紋飾也有作為邊飾之物,更有將其作為器型,如法輪、法螺狀瓷塑等。

瓷器紋飾鑑賞——雜寶紋

雜寶紋集多種寶貝於一身,即有祝願人們多得珍寶,多多發財之意,也有祝福人們吉祥的寓意。因為有這麼多寶貝陪伴,經常觀賞這些寶貝,必然就會有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