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老城区,别为我“哭泣”!

10月9日,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的一则消息燃爆了合肥人的朋友圈,那就是"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第六中学新校区项目立项的批复"。

合肥市老城区,别为我“哭泣”!

具体有四点批复意见:

一、合肥市第六中学为安徽省示范高中,现有生均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与《合肥市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相关标准差距较大,且校园硬件设施条件也远低于联招同类学校(一中、八中)。随着新高考及走班制的改革需求,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已不符合中小学建设标准和规范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六中教育教学及师生活动需要,限制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满足六中办学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合肥市优质教育资源布点,原则同意合肥市第六中学新校区项目立项。 二、项目位于阜阳路以西,淮北路以北,太和路以东,永幸河路(规划)以南,总用地面积231亩,办学规模设计为120个班,在校生人数为6000人,寄宿学生规模为5400人(在校生90%比例)。主要建设内容:规划总建筑面积19182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78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校园各功能用房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围墙大门等设施,同时包括校园绿色校园措施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并建设配套的校园道路、室外管网综合、景观绿化等。

三、估算总投资约147109万元,具体投资以初步设计为准。资金来源:市财政统筹资金。四、该项目由市重点局负责实施建设。

这一批复标志着合肥六中新校区在未来不远的时间就要开始招生,将给更多的孩子带来上名校的机会,特别是合肥近年来学生的急剧增长。可以说是拍大欢喜的好事。

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学校、机构在往新城区和周边搬迁和扩张的过程中,老城区不可避免的看到一天天的衰败,虽然长江路也诞生了一些新的商业中心,例如:银泰、之心城等等,但总体来看,长江路商圈甚至老城区商圈明显看到一步步衰落,这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

一个个单位的搬迁带走的是消费能力、优质生源…..

市政府的搬迁带动了政务的崛起!

省政府的搬迁带动了滨湖的崛起!

作为老城区最后的骄傲,学区资源优势,近年来也受到新城区学区崛起的挑战,再随着一些学校的搬迁未来老城区的学区优势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例如:政务的50中新区已经崛起)。

作为合肥这个不断发展的城市,不管你是合肥土著还是新生代合肥人,请你拥抱这个时代的剧变,拥抱新城区的发展,既怀恋老城的文化优雅也喜欢新城的活力朝气!

别为我"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