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五)

纳兰性德,这个清瘦俊逸、仿若传说中的男子,应该是生在烟雨江南,有着画舫与红颜知己相伴身旁。他应该是诗情画意、超脱凡尘的。可实际上,他却挣扎于家族与自由之中而不得所脱,必须要穿着冰冷的官服,在毫无情感的宫墙内当值。

下面这首《浪淘沙》,其实正是纳兰写出自己伤痕的一首词。

清镜上朝云,宿篆犹薰。一春双袂尽啼痕,那更夜来孤枕侧,又梦归人。

花底病中身,懒画湘文,藕丝裳带奈销魂,绣榻定知添几线,寂掩重门。

纳兰词(五)

女子绣花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卖花声”等。双调,平韵。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女子伤春,实际上是借女子伤春伤离写作者的离恨。

上片由景而起,“清镜上朝云,宿篆犹薰”,早上的朝云已经映到了明镜中,昨夜夜半焚烧的檀香还没有燃尽,时光过得飞快,让人毫无察觉,便已匆匆溜走。“一春双袂尽啼痕”一句转折,写尽人心无线哀凉,若是能够在江南该有多好 ,与沈宛画舫相伴,人生便已足矣,可是如今,却是在毫无人情味可言的官场,混迹度日,没有目标,也毫无方向。一个“尽”字,突出泪水之多,愁怨之深。无奈下,只得在梦中求得解脱,“那更夜来孤枕侧,又梦归人”。但是在睡梦中也无法释怀,一入梦便梦到了故人,愁怨千回百转,让人难以忍受。这几句翻转折进,写梦里梦外无限伤怀,更加透彻动人。

下片写相思成病,百无聊赖。想寻求排遣无奈心情的方法,于是拿出以前的绣榻绣上一些新花样来消磨时光。“花底病中身,懒画湘文,藕丝裳带奈销魂”,因愁思深重而处于病中的她,懒散倦怠地站在花底,也不想与女伴相约了。这句话,特别容易让人想到林黛玉,那个清高多病、爱读诗文的才女,她与纳兰一样怀才而苦。“绣榻定知添几线,寂掩重门”,于是便在绣品上添了几针,重门半掩,弥漫着愁思。要是不生在权贵人家该有多好,宁可不要那一身的华贵,也不要如今想走无法走的悲哀,只要能无忧无虑,与心爱之人一起变老,该有多好。可惜,对纳兰而言,只是一场虚妄。

纳兰只能在绮丽中感受寂寞,在喧嚣中独忍孤寂,遗落下一身清冷与悲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