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正欲循歐洲“內閣制”慣例,以黨首身份組閣之際,被暗殺於上海火車站。後來,兇手被抓到,是一個叫痞武士英流氓兵痞,牽涉出包括擁有中華國民共進會的會長和江蘇駐滬巡查長頭銜的青幫大佬應桂馨、內務府秘書洪述祖、內閣總理趙秉鈞等人。他先供述受應桂馨指示,後又在法庭翻供稱繫個人所為,否認見過應桂馨。後來他更是暴斃上海獄中,應桂馨被刺殺身亡,迫於輿論壓力,趙秉鈞被迫辭去總理,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而洪述祖後被抓獲,被判處絞刑。總之,關於宋教仁案可謂撲朔迷離,最後幕後的元兇成了一個謎。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宋教仁

宋教仁是誰謀殺的?

各方反應

據章士釗回憶,當宋教仁遇刺的電報傳到時,他正在總統府與袁世凱一起用餐。袁聞訊後的反應是嘆息說:“遯初(宋教仁的字)可惜,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隨後閒談中,袁世凱意指宋案的兇手是黃興,理由是“黃、宋爭國務總理,兩派大決裂為證”,章士釗聞之不滿,憤然辭出。”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章士釗

孫中山的第一反應

宋教仁案發生時,孫中山正在訪日。1913年3月21日孫中山中止訪問,立刻回國,於3月25日返抵上海。

當晚在黃興家召開國民黨高級幹部會議。孫中山說“若有兩師兵力,當親率問罪”。

孫中山10年後回憶當時情景,“於是一般同志問我有何辦法。我謂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為袁世凱是總統,總統指使暗殺,則斷非法律所能解決,所能解決者只有武力”。

趙秉鈞的第一反應

據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回憶:1913年3月21上午,趙秉鈞正主持國務會議。國會選舉事務局長顧鰲卻突然闖入報告:前門車站收到上海來電,宋教仁昨晚在滬寧車站遭槍擊,傷重恐難救活。

趙聞訊面色大變,猛然站了起來,以手掌擊手背,環繞會議桌一個勁地兜圈,一面反覆喃喃自語:“這一下醃雜了。人家豈不要說我打死了鈍初嗎?豈不要說賣友嗎?我還能算人嗎?”

黃興的第一反應

據說開槍時,黃興正在現場,於是他將宋教仁扶住說:“我們一方面將宋教仁先生送到附近醫院,另一方面迅速派人追捕兇徒。”

宋教仁手術出來後,住在單間病房。黃興代擬一電文,向袁世凱報告遇刺經過。

臨終前,“宋已不能語,惟以目四矚,周視故人,依依難捨。黃興睹此心痛,用雙手扶著宋的臂膀,附耳呼曰:‘鈍初,你放心去吧!’宋遂氣絕。黃興痛哭失聲。”

在悼宋教仁的輓聯中,黃興嚴斥“兇手”:“前年殺吳祿貞,再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

黃興在輓聯中所說的“今年”是民國3年,即1913年,於這年3月22日死,4月13日召開追悼大會,黃興因病未參加。

追查兇手

事後警方追查兇手為失業軍人武士英、牽涉出包括擁有中華國民共進會的會長和江蘇駐滬巡查長頭銜的青幫大佬應桂馨、內務府秘書洪述祖(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的曾孫)、內閣總理趙秉鈞等人,武士英被捕之後,先供述受應桂馨指示,後又在法庭翻供稱繫個人所為,否認見過應桂馨而後來暴死上海獄中,各方猜測應屬中毒,趙秉鈞被迫辭去總理。1914年1月,應桂馨出獄後北上向袁世凱索酬,被人追殺,在逃往天津的火車上被刺。時在天津的趙秉鈞曾為之抱怨,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以致於案情更為撲朔迷離。洪述祖後被抓獲,被判處絞刑。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涉嫌兇手

有毒的子彈結束了宋教仁年輕的生命,但是從沒有結束“是誰殺了宋教仁”的疑問。

百年來,以上諸位“第一反應者”都被放在顯微鏡下一一過目。曾經闆闆釘釘“證據確鑿”的嫌疑者最後似乎也不那麼“證據確鑿”,曾經慷慨激昂的同志卻在懷疑者的筆下顯得“疑點重重”

袁世凱殺宋說

應夔丞向洪述祖報告任務已完成的密電

正方:國會選舉前後,宋教仁尖銳地抨擊袁世凱專制政治的黑暗,積極宣傳責任內閣的主張。這危及了袁世凱的統治地位。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袁世凱

袁害怕宋教仁以合法手段取得權利,後見收買不成,便佈置歹徒,對宋教仁下了毒手

《宋教仁被刺案內應夔丞家搜獲函電文件》(右圖)(章伯鋒、李宗一主編)中收錄了,案發前後,應桂馨和袁世凱,洪述祖來往的電報。 3月13日,應夔臣給洪述祖發電報稱“功賞一層,夔向不希望。但事關大局,欲為釜底抽薪法。若不去宋,非特生出無窮是非,恐大局必為擾亂。”而後應桂馨給洪述祖的電報“梁山匪魁,頃又四處擾亂,危險實甚。已發緊急命令,設法剿捕,乞轉呈候示。”3月20日晚上10點40多分刺殺成功,兩個半小時後(21日凌晨2點10分),應夔臣發電報向洪述祖報告:“所發急令已達到,請先呈報。”21日9點20分再次發報:“匪魁已滅,我軍一無傷亡。堪慰。”電報內容已經赤裸裸說明袁世凱殺宋教仁的意圖

反方:不可能!宋是國民黨內唯一願與袁世凱合作的領袖。唐德剛對袁宋關係有個段子:

“宋其實在早年的同盟會中,一直被他的同志們視為親袁派,所以袁也一直對他是加意籠絡,甚至視為子侄呢!”

如果袁想殺宋也不會選擇這個敏感時間。宋此行北上正是與袁商談國事。袁大可以先“聽其言,觀其行”嘛。

國民黨當時已經選舉獲勝,宋教仁死了,依然會有國民黨的代表來做總理的,換一個火暴的黃興來還更難擺平。袁難道想不到這一點?

《張浦泉先生回憶錄、日記》說:宋遁初被難後,洪自南來,又見總統一次。總統問及遁初究系何人加害。洪曰:“這還是我們的人,替總統出力者。”袁有不豫色。洪見袁顏色不對,出總統府,即到內務部告假,赴天津養病。

據袁克文回憶,袁世凱曾說:我代人受過多的很,從未辯過。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為我而見殺,怎麼辯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覺出,如果我想殺他,不必一定招其來而殺之。我完全可以等他來了後,陷他以罪殺他,何必要數次邀請他,乘他將行而殺之?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會做這等傻事。

袁克文引袁的這番話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以當時國民黨在國會的得票率,還不能肯定宋教仁一定能夠組閣,也就不存在誰怕誰、非要殺誰的問題。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國民黨雖為參眾兩院第一大黨。但是都沒過半。而支持袁世凱的進步黨,以及“其它黨派” 組成的“擁袁”派卻過了半數。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其它黨派”的性質。其成員大多由袁大總統直接點派的“蒙藏等地議員”組成。

何況當時跨黨人士比比皆是。引退後的伍廷芳,就被先後拉入11個黨。國民黨議員的組成也是“什麼人都有”。到關鍵時刻伍廷芳式的議員會投哪個黨的票?

趙秉鈞殺宋說

“根據在場目擊證人和其他人士舉報,嫌兇很快就鎖定在無業流氓武士英頭上,隨後又有古董商王阿法舉報,江蘇駐滬巡長應桂馨曾向他出示了某人照片,以1000元賞格,讓他去殺掉該人。他推辭了,案發後,他發現照片上的人正是宋教仁。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趙秉鈞

1901年,袁世凱委以趙秉鈞創辦巡警的重任,命其擔任保定巡警局總辦。他率新軍改編成1500名巡警駐天津。其後又建立全省巡警網,深得袁的歡心。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趙秉鈞出任內務總長。1912年8月,任代理國務總理。

趙秉鈞在北京《新紀元報》上發表談話,說他在唐紹儀內閣期間和宋既是同僚,又是至友。宋住在西直門外的農事實驗場,離城十里,有時天晚無法出城,宋總是住在他家,彼此無話不談。宋離京南下時,欠了5000多元的債,都是他替宋還的。

法庭呈現的“密電”中並不能得出趙參與並贊成殺宋密謀的結論。因為所有密電、信件中最惡毒的字眼是“毀宋”,而“毀宋”不一定就是殺宋,有證據證明之前應桂馨已經蒐集了一些試圖詆譭宋教仁名譽的黑材料。

主犯應桂馨此人是個兩面間諜角色。趙秉鈞曾自辯說:我只和他有“書信往來”,他卻幫黃興將私存公債六十萬轉抵義豐銀行私存……

趙質問:“書信往來與銀錢往來孰輕孰重。”

1914年2月26日趙秉鈞死。袁世凱令照陸軍上將例從優予恤,後追封趙為“一等忠襄公”。

趙死後傳說紛紛。坊間說是袁毒死了趙,說:趙抑鬱成疾,袁特派名醫給他看病。誰知藥入口後,腹如刀絞,便嗚呼畢命了。但反此說者認為:從各方面看趙都更象病死而非被人毒殺,袁殺趙找不到鐵證。

陳其美殺宋說

辛亥前,同盟會發生過兩次倒孫風潮,在這兩次倒孫風潮中,宋都沒有站在孫一方。由此,陳其美等鐵桿擁孫派對宋頗為懷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宋與孫處處相反。孫主北伐,宋主南北議和,推袁作總統。孫主定都南京,宋和章太炎都主張定都北京。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倆人政見也大相徑庭:孫主張實行美式總統制,宋主法式責任內閣。孫堅持要做大權獨攬的大總統,不願受人制約,理由是內閣制“斷非此非常時代所宜,因為在此非常時代,吾人不能對唯一置信推舉之人,而復設防制之法度,而誤革命大計”。雙方爭到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於是,作為國民黨內的激進派,陳其美利用孫中山出國之機,在孫中山不知道的情況下,貿然殺宋,以造成既成事實,進而達到一箭雙鵰的作用:近可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順理成章地接孫的班,遠可以激發黨人國人,發起反袁“二次革命”。

時袁世凱為穩定政局,正在全國“打黑”,應桂馨出面發起的共進會,也是帶有黑幫性質的組織。負責打黑的洪述祖南下之後,應桂馨同他達成交易,願受政府招安,並自告奮勇承擔“毀宋”任務。洪述祖護主心切,“假託政府名義”嚮應桂馨下達指令,以致回京後秘密函電往來。但應桂馨腳踩兩隻船,一面跟洪述祖聯絡,一面向同門大哥陳其美透露了“毀宋”計劃,陳其美巧妙利用國務院秘書洪述祖的“毀宋”計劃,安排應桂馨和一班黨人成功地實施了“殺宋”計劃。

當時上海是陳其美勢力的大本營,宋案從刺殺到審判都發生此處。和以往刺殺案懸而未破相反的是,刺宋案的破獲卻是出乎意料的順利,幾乎要用難以置信來形容。

而兇手武士英在監獄的神秘死亡,似乎也與陳其美有關。當時看守武士英的滬軍六十一團,是國民黨人黃郛的部隊。而陳其美、黃郛和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

這一切不禁使人開始懷疑上了陳其美。

1913年3月27日,梁啟超在寫給女兒梁思順(令嫻)的家信中:“宋氏之亡,促吾加慎,……刺宋之人(真主使者陳其美也),臚列多人,我即其第二候補者,今將彼宣告文剪寄,應某謀北來刺我,二十日前蛻丈已電告矣。”

反方:陳其美和宋教仁交情深厚,又同為一個戰壕裡的同志,而且宋被刺時,陳就在身邊,事後表現也可圈可點。在宋案中,雖然陳其美疑點重重,但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陳其美就是殺宋的幕後黑手。那些宋陳恩怨都是捕風捉影。

宋案已發生了百年,這樣的爭吵在私底下就從來沒有停過。

因為宋案當年沒有真正經過司法程序開庭審理,二次革命就爆發了,所以從法律的角度講,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誰是刺殺宋教仁的幕後黑手。

1913年3月20日夜,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刺,兩天後這位中國的民主憲政先驅永遠閉上了眼睛。宋教仁被刺殺案直接觸發了所謂“二次革命”的爆發,而“二次革命”可謂是民國曆史上的一次重要轉折點,它將辛亥革命的偉大成果幾乎掃蕩殆盡。

1913年3月22日凌晨,宋教仁在靶子路滬寧鐵路醫院去世,年僅32歲。剛剛進入軌道的中華民國的憲政歷程,被隨之而來的號稱“二次革命”的國內戰爭強行打斷。

誰謀殺了宋教仁,誰是最大利益獲取者?

二次革命

1913年3月25日上午,孫中山從日本返回上海寓所,隨後來到黃興家裡,表示對於宋教仁案“尤當慎重,一以法律為準繩”。所謂“一以法律為準繩”,就是在已經初步建立的五族共和、民主憲政的制度框架內,以宋教仁案為藉口,通過議會彈劾、投票選舉以及法律調查之類的和平手段,架空甚至剝奪袁世凱“乃一傀儡而已”的總統職位。

需要說明的是,宋教仁案發生後,代理理事長孫中山至少在最初一段時間內,是與黃興、李烈鈞、柏文蔚、胡漢民、陳炯明等掌握軍政實力的國民黨首腦一樣,主張依法解決的。在1915年3月針對黃興進行事後清算的長信裡,孫中山為了證明自己的英明正確,才對這一歷史事實進行了明顯改寫,說自己一開始就主張發動“二次革命”。

當議會鬥爭達不到架空甚至剝奪袁世凱總統職權的政治目的時,退出中華民國已經初步建立的五族共和、民主立憲的制度框架,單方面挑起發動號稱“二次革命”的國內戰爭,便成為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人騎虎難下、欲罷不能的選項。

這一百年來,人們情願花大量的時間在“誰殺了……”上,誰也不願意花時間想想,宋的事業為什麼隨著這個31歲年輕人的肉體消失,再也不能於“我國”引起哪怕一點點的漣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