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级到国际化,原因竟然是特朗普政策

经贸局势的升级可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全期通】讯:随着中国和美国经贸局势的不断升级,监管人士和专家均指出,这反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虽说人民币国际化不见得和金融开放有特别直接的联系,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美国在最近若干年开始比较倚重于金融制裁,金融制裁的发展,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支付结算货币的地位和作用”原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参加一场论坛时称。

另外,周小川也指出,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的动因,很多国家储备货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元,当然也可以包括欧元、英镑,也可以是人民币;“从长远来看,从中国经济,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前景的。”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亦表示,“美国四处征税,推行美国优先等一系列政策,对中国可能是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也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现在我们要谈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胡晓炼称。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员余永定表示,国际投行普遍有一种分散资产的强烈意愿,愿意购买中国金融资产,这也为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月SWIFT人民币全球交易使用量排名升至第5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7月底发布的6月份数据显示,人民币全球使用量再上台阶,排名全球第5,具体数据来看: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使用量降至1.81%,不过,使用排名却从上年同期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

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场的份额下降至39.35%;与上月大致持平。

欧元所占份额降至33.97%,为2018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SWIFT数据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这几年人民币一直维持在5-7名之间,处于平台期,要进一步突破,还有赖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因为封闭的市场不可能有国际金融中心,也不可能有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需深化汇率改革

太过倚重美元也给企业带来很多困扰,其中一个就是汇兑损益,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弹性上升,这种损益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而人民币国际化,企业采取本币收付,解决了这种困扰, “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最重要。”

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可避免企业汇兑损益,而立足本币金融开放,也会避免货币和债务危机,而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必修课。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施琍娅援引Swift公布的数据称,美国占全球GDP的25%,但美元占了支付市场40%,而中国占了全球GDP的15%,但是人民币国际支付市场占比不到2%;另外中国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海.关货物进出口的比重仅为12%,这些数据均表明中国企业太倚重美元。

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认为,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必修课,从历史经验上来看,在汇率不够灵活情况下,资本流动自由化容易导致货币攻击,管理层要么控流入要么控流出,政策反复反而导致所有资本进来都是短期行为;因此提升汇率弹性,发展金融市场是防范资本流动冲击重要的防线。

她并表示,2009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出口额是2万亿美元,都以他国货币结算,宏观微观的货币错配问题非常严重,而立足外币金融开放,外币跨境收支越多,风险越大,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是以外币进行。

人民币升级到国际化,原因竟然是特朗普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