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體化摧毀了台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學遍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怕色誘...

近日,因一起熱點事件再次走入大家手機的臺灣,成為朋友圈與飯桌上的焦點。

小編也就此事件與同事小王,展開了關於那位中年大嬸與理工男之間不得不說的事兒的大討論。

小王指著電腦壁紙對小編說:“那個崗位的女性,應該是有曼妙的身材,前衛的穿著,精緻的五官,極具魅惑力才對;例如這種,才符合大家的認知。”↓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美劇:尼基塔劇照

緊接著,小王又把視線掃向手機上的女性,有些無奈的道:“但沒想到現實中的從事該崗位的臺灣女性長...額,怎麼形容呢?

小編閉上眼睛,補充道:“就像對門鄰居家那位每天趁早外出購買新鮮菜,飯時拴著圍腰在廚房裡忙碌的中年阿姨。她不怎麼會打扮,但偏還愛化妝;沒時間沒毅力保持身材,但卻喜歡穿短裙漏大腿。”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現實

“當然,也許這樣普通的面容、普通的身材、普通的穿著,才符合崗位要求。”小編睜眼從小王手上拿回手機,又道。

小王捧哏:“哪想到其竟然有膽做超越崗位職責的事兒,別說還真叫她成功了。‘理工男’只靠‘雙手’自給自足的名聲,想必已經傳遍海峽兩岸了。”

小編:“學遍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工男,真就獨怕女色!”

本來只是說蹭蹭,不深入,沒想到還是把話題扯遠了,還圓不回來了!大寫的尷尬

說到臺灣,作為曾經汽車業的理工男;免不了要想一想那個曾經輝煌過的臺灣汽車業。

臺灣汽車工業歷史被WTO分成了兩個時代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臺灣街道

臺灣汽車業與內地汽車業都已有65年的歷史,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在2002年之前,臺灣汽車業是領先於內地汽車業的。

只是2002年後,“全球一體化”的春風吹向了臺灣;然後,一切都變了...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臺灣汽車工業

  • 一、2002年之前,束手束腳的外國車企與臺灣本土汽車之間的勢均力敵

要了解臺灣工業史,就永遠也繞不開這個伴隨著臺灣汽車工業發展的企業—裕隆汽車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臺灣汽車工業與內地汽車工業都是從1953年開啟,7月一汽在長春動工興建,兩個月後臺灣裕隆汽車公司即宣佈成立。

1956年7月15日,一汽生產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2個月後的臺灣裕隆汽車與美國Willys車廠(JEEP前身公司)合作的第一輛jeep也試製成功。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臺灣首個本地生產的車型-JEEP

1969年,內地開始興建成立二汽(現東風汽車),臺灣裕隆創始人同年也投資創辦了中華汽車,中華汽車初期生產日本三菱轉讓技術的商用車。

如此巧合,不可否認與海峽兩岸彼時全方位競爭有著必然的聯繫。

此後臺灣省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本地汽車品牌保護法規,因此本地車企與日俱增,星羅棋佈。

而70年代恰逢日本汽車工業崛起,臺灣汽車的發展也得到了日本汽車業的極大助力,汽車工業發展由此駛入快車道,也是在這一時期,內地與臺灣之間的汽車工業差距被拉開。

1986年10月,裕隆汽車用五年時間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臺灣第一輛小轎車飛羚101正式上市,轟動整個臺灣汽車業。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飛羚101

該車分兩廂與三廂車型,動力採用日產CA系列發動機的1.6L與1.8L兩種排量;變速箱有5速手動與3速自動兩種,最高時速為190km/h,百公里加速11.8秒。

諸多臺灣車企都是在上述時期成立並崛起,例如:1965年的太子汽車、1966年的三富汽車,以及更早的三陽汽車等等。

時間來到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這是臺灣汽車的黃金十年!

本地汽車、合資汽車、進口汽車三方雖然競爭激烈;

但進口汽車由於關稅等政府限制,市場份額始終無法擴大,臺灣汽車市場主要還是由合資汽車與本地汽車佔據。

  • 二、2002年之後,如狼似虎的歐美日韓車企沒了限制,纖弱的臺灣自主汽車品牌在角落裡瑟瑟發抖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臺灣加入WTO後汽車銷量

2001年內地加入WTO後,臺灣也在2002年1月1日以地區形式加入WTO;

臺灣進口車關稅在1962年曾達到75%,之後一步一步的從1985年的65%降至1992年的30%關稅。

而要加入WTO,則要求將臺灣進口車關稅降至17%。

進口關稅的降低,本地產汽車的扶持政策的逐步取消,國外汽車品牌的競爭力隨之提升。

經過入世後一系列規則調整,本來地小人少,幾近飽和的臺灣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臺灣本地車企面對歐美日韓系汽車的大舉入侵,也只能收縮佈局,嚴陣以待。同時臺灣本地車企之前與國外品牌合資,本地生產的方式,也受到劇烈衝擊。

在臺灣正式加入WTO僅9天后,本田就宣佈取消與三陽工業的合資關係,重新註冊成立獨資車企——臺灣本田。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三陽本田N600富貴車型

三陽本田N600富貴車型,為1969年臺灣三陽工業與日本本田合作生產的第一臺車型。

臺灣本土汽車品牌與外國汽車品牌此消彼長,再加上當時以美國為首國際主流國家鼓吹的全球一體化讓臺灣汽車工業併入全球化分工體系中。

臺灣地方政府在此背景下,支持本地車企轉向汽車電子方面的研發和生產,不再對臺灣自有汽車品牌進行扶持。

臺灣裕隆旗下自有汽車品牌裕隆汽車與酷比汽車在全面停產,僅餘下2009年發佈的納智捷汽車和中華汽車(CMC)的商用車品牌。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首款車型:納智捷7/7座MPV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中華菱利

太過超前的汽車政策,導致臺灣本地汽車品牌紛紛關停,不再生產自主汽車品牌;名義上臺灣車企與外國車企的合資企業,實際上淪為國外汽車品牌的組裝廠。

裕隆代工日產、英菲尼迪、通用,中華代工三菱,三陽代工現代;至此臺灣狹義上的自主汽車品牌僅存一個——納智捷。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2017年納智捷臺灣銷量1.3萬輛,佔整個市場份額的4%左右;就算加上中華旗下並不太正宗的商用車品牌也無法佔到市場份額的1成。(有網友問:納智捷怎麼樣?一個在臺灣月銷不過千輛的品牌)

而國外品牌份額高達9成多,其中豐田、本田、日產、三菱等日系汽車品牌佔了整個汽車市場份額的六成多,歐美韓系又佔去了接近2成多。

全球一體化摧毀了臺灣汽車業,僅剩納智捷!我們的車企要吸取教訓

▲2017年臺灣汽車市場份額


至此臺灣汽車已然沒落,沒落原因多樣,但小編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1、入世後太過超前的加入全球化分工的產業佈局,以致汽車產業極度依賴國外;

2、臺灣汽車市場太小,無法提供自主品牌實際成長的空間和養分;

最後:沒落並不代表失敗,比如臺灣還有發達的電子產業;只是汽車等重資產工業不適合臺灣,客觀上臺灣汽車市場也支撐不起自主汽車品牌;

但臺灣工業的嚴重偏科,卻也是一個事實,畢竟偏居一隅則市場受限;但願咱們的寶島臺灣早日迴歸祖國懷抱,14億人民的市場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