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修行第八回(1)

講西遊記第八回(1)

本法靈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嫋。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這一篇詞名《蘇武慢》。話表我佛如來,辭別了玉帝,回至雷音寶剎,但見那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無邊菩薩,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異寶仙花,擺列在靈山仙境,娑羅雙林之下接迎。如來駕住祥雲,對眾道:我以——

甚深般若,遍觀三界。根本性原,畢竟寂滅。同虛空相,一無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識,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第八回一開場,就是一首《蘇武慢》,此詩大致表達了修行不易,求訪不易,破識不易,得法不易。

這前頭二句,最妙,很清晰的寫明瞭大部分修行人在修行之初所遇走的岐路:參求無數師父,跑了無數道場,結果不得心法,卻偏偏學了一些偏門流術以為真法,這就是磨磚作鏡不能成,這就是積雪為糧不能食。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1、絕想崖前,即絕斷妄想,自淨其意,崖前即是空谷,此空性是道體,本來面目。

2、無陰樹下,練盡陰滓,返歸純陽,即為仙,杜宇一聲破法幻,破了春來到。

3、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曹溪即慧能所住之處,若得曹溪法乳,須向雲深嶺中求,此處有故人,住在音冥深沓處,即住在即指靈山塔下,故人,即是本來面目,真身法身真心妙明覺心是也。鷲,是指修成大丹時腦後有鷲鳴,實際是鳳鳴之聲,也是坐聽無弦曲,此鳳音鷲鳴之天上曲無弦而自出。

千丈冰崖,指靜寂空性之道體。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嫋。千丈冰崖,指靜寂空性之道體,禪宗禪祖。

五葉蓮開,指禪宗花開五葉,也可以指向道體化生五行運轉萬物。

古殿簾垂香嫋,這句就太過深意了,一般人不會明白的,當然你若非一般人則能懂,簾垂之處即目垂簾之處啊,雙目之間有古殿,就是山根處,也是曾講過的日月合壁採日精法所守之處啊。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守住山根迴光返照,就自然能識破源流,識破而真顯,元神自足而現,神足則化氣足,氣足則化精足,精氣神三寶足矣,長生不死是也。

第八回開頭一段《蘇武慢》,實際在簡要的講出來修行如何求正法,什麼樣的法不可學不可修是磨磚作鏡,積雪為糧,浪費時間,以及講了如何絕想自淨其意,是諸真道法,以及煉盡陰滓返純陽坐無陰樹下方功成,以及如果明心見性識得本來面目,下手修行從此入門起,以及如何守一守在山根處日月合壁大丹成三寶具足三花自聚頂,而金丹自成。

本法靈

這一篇詞名《蘇武慢》,有寓意否?大家參

蘇武慢是詞牌名,又名選冠子,選官子,這在暗指:選仙子!

這個沒參對很正常,因為今人不寫詩,更不熟悉詞牌名,這要是古人來參就易參出了。

人間是考場,考場選仙子,闖得魔考關,升登大羅仙。

本法靈

話表我佛如來,辭別了玉帝,回至雷音寶剎,但見那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無邊菩薩,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異寶仙花,擺列在靈山仙境,娑羅雙林之下接迎。如來駕住祥雲,對眾道:我以——

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這幾個數字很特別,是有寓意的。

三八為木,三為木,佛為金身,三千諸佛,即金木並。

八為木,金剛為金,仍為金木並。

五百羅漢,五為土,以土為黃庭黃婆意土引金木並。

佛菩薩羅漢金剛皆在靈山仙境接迎如來,靈山仍是指靈山塔下,如來藏真心本我所居之處。

本法靈

如來駕住祥雲,對眾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觀三界。

根本性原,畢竟寂滅。

同虛空相,一無所有。

殄伏乖猴,是事莫識。

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問,如來對佛菩薩羅漢金剛們說這一段詩,何意?

殄tiǎn, 盡,絕:~滅。~殲。暴~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第七回講如來出手,將悟空壓於五行山下,功成迴歸靈山住地。

如來所言這五句詩是何意?

甚深般若,遍觀三界。(修出般若終極智,即無為智,遍觀三界之真相,打破無明體,解脫生死輪迴。)根本性原,畢竟寂滅。(一切萬物萬相萬有的根本,源於空性虛無道體,萬相本性是空體,有來於無,色源於空。)

同虛空相,一無所有。(萬有萬相,如同那虛空之相,終歸於一無所有,有從無中來,亦回無中去,空空而來,空空而去,似夢一場。)

殄伏乖猴,是事莫識,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降伏孫猴壓於五行山下,這件事沒有認知到有生就有死,生即是死的開始,生死皆是生滅之幻相,假相。)

色有是無常之變;性空是有常之不變。

變為動為陽,不變為靜為陰,一動一靜,一陰一陽,是謂道。

說罷,放舍利之光,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

六七四十二,六道紅塵中,色有變化無常,七為變數,故生四十二道變化之色光,此色光是妙有,亦是性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色空一體不二。

如來為何在靈山仙境講這首色空不二,緣起性空之理?

因為眾生一聽仙境,通常只是神話故事裡的比人間美好的超然的境界的存在。

而如來講這首詩,其實就在點醒那些迷於仙境,不知真相的眾生:仙境與凡境,本是色空不二,有無一體的,到說底如來在告訴眾生凡聖同居,仙俗同源。

一切色相必竟空,那麼仙境也是虛幻出來的相,只要是有相的都是假幻虛幻的,不要當真啊!

包括佛菩薩金剛羅漢一切神仙之像,都是虛幻出來的有生滅的假相幻相,與人間萬物萬相一樣,從無中幻化而來,終將回歸於空無道體中,仙佛像與人間萬物皆是依緣而生起的幻相。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以見如來。

大道無形無相,仙佛亦如是。

為何仙佛還會幻化出各種的像示現於眾生呢?

是因為仙佛雖本無形無相,但為度眾生而方便隨緣示現顯化各種法相。

那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金剛、四菩薩,合掌近前禮畢,問曰:“鬧天宮攪亂蟠桃者,何也?”如來道:“那廝乃花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鍛鍊,亦莫能傷損。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裡。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大眾聽言喜悅,極口稱揚。謝罷,各分班而退,各執乃事,共樂天真。果然是——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常見玄猿獻果,麋鹿銜花;青鸞舞,綵鳳鳴;靈龜捧壽,仙鶴噙芝。安享淨土祗園,受用龍宮法界。日日花開,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這句,玉帝代表三界妙有,如來坐首席,如來代表道體性空,正應了性空妙有一體不二之實相大道理。不落於有,不偏於空,而能妙空不二,這樣才能安天,安法身,安慧命,安道果。

本法靈

大眾聽了如來講述如何制服妖猴,又如何參加安天大會的,都很高閃,共樂天真,當時的歡慶場面,作者寫了一大串詩來形容。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如來世尊是第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但是要知道這裡暗含著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是佛,人人皆是獨尊第一,只要打破無明。無相法王門,一指仙佛無形無相,二指佛法第一的修行法是無相大法,即是心法是也。)

常見玄猿獻果,麋鹿銜花;青鸞舞,綵鳳鳴;靈龜捧壽,仙鶴噙芝,安享淨土祗園,受用龍宮法界。(玄猿麋鹿青鸞綵鳳靈龜仙鶴,這六樣,代表六根,六根回攝,則心靜神寧,即安享淨土,受用性海法藏法界中,龍宮即是毗盧性海,也指性海法藏,法藏也是一真法界。)

日日花開,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一念一清靜,心是蓮花開,此是日日修,心花開。久習靜定花開而後自然結道果,道果一成,即得真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是名得道,因為自性本自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本自具足。)

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得真道者,在煙霞紅塵中入世,卻能隨緣自在,不染半點塵,長生不死,寒暑不記年,自在逍遙遊是也。

詩曰: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

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

再講了共樂天真的恢宏場面後,又加詩一首。

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此無分別大智境,從此自在任逍遙,萬物一如皆平等,善惡高低音聲同。)

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無掛無礙是坦蕩,心清意淨登極樂。)

本法靈

第八回一開場處處是法義道詩。

接下來,如來要開盂蘭盆會了,就是七月十五孟秋望日鬼節超度超拔亡靈。

佛祖居於靈山大雷音寶剎之間。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概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佈散。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福詩曰: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納彌深遠更綿。福德無疆同地久,福緣有慶與天連。

福田廣種年年盛,福海洪深歲歲堅。福滿乾坤多福廕,福增無量永周全。

祿詩曰:

祿重如山綵鳳鳴,祿隨時泰祝長庚。祿添萬斛身康健,祿享千鍾世太平。

祿俸齊天還永固,祿名似海更澄清。祿恩遠繼多瞻仰,祿爵無邊萬國榮。

壽詩曰:

壽星獻彩對如來,壽域光華自此開。壽果滿盤生瑞靄,壽花新採插蓮臺。

壽詩清雅多奇妙,壽曲調音按美才。壽命延長同日月,壽如山海更悠哉。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

天官賜福納吉,地官赦罪納祿,水官解厄納壽。

故而有三官對應有福祿壽三首詩。

三官,天地水三官三元,是指在道家認為天地水三者是生命之源。

生命最初來自於水,盤古也從水中誕生而出,這個水最初的形態是炁,炁為先天狀,變成後天就是氣,氣中含水。

有天有地有水,三者缺一不可,方生盤古,盤古再化生萬物。

在過去,祭天地水,是皇帝才能有資格有權利的,平民百姓只能祭祖,這也是一種階級存在的體現。後來張道陵創立天師道,道士也可以祭祀天地水三官,這個科儀叫三官手書,寫三道疏文,一上之於天,一埋於地,一沉於水。天地水三元,實際就是神氣精三寶,保神可賜福納吉,保氣可赦罪納祿,保精解厄納壽。

保神,即天神元神;

保氣,即地氣命氣;

保精,即水精精液。

道家早晚課裡有三官經北斗經,正是因為三官是精氣神三寶,北斗七星是身之七竅,念這二部經,為的是讓修行人明白如何固三寶、護七竅。

福詩曰: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納彌深遠更綿。

福德無疆同地久,福緣有慶與天連。

(福詩講神,元神壽無疆可同天地久,亦同世尊體同源同根本。)

福田廣種年年盛,福海洪深歲歲堅。

福滿乾坤多福廕,福增無量永周全。

(元神所住是福田,金剛不壞之法身,性海法藏歲歲堅,神退於密如芥子,放開彌於乾坤間。)

補充一下,三官手書科儀是很有效果的,以所書之奏天大願,上之於天,是令自身元神與天神相感相應;埋之於地,是令自身與地氣相感相應;沉之於水,是令自身與水精相感相應。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三官手書即是觀天道執天行,用法術令人天合一相感相應得大加持。以前,祭祀天地水三官只有皇帝有資格,是因為皇帝不想讓平民百姓也得天人合一,或人天感相,在過去古代,皇帝是被認為天之子,只有天之子,天子,才能與天合一,與天相感相應的,平民百姓,請靠邊站!如果平民百姓也能與天合一,與天相感,豈不也是天之子了?皇權何在,皇威何在,皇勢何在?愚民,有時更有管理民。

真相,從來少數人掌握。而張天師得道後,窺得大道真相,希望眾生亦有緣能與天合一相感應,於是委婉的創立了三官手書,以福德受益於眾生,尤其是修行人。故修行人,千萬別小瞧或輕視了三官手書法事,可以說,每到三元節,我都會為自己做三官手書科儀法事以得天神地氣水精之道力加持。

三官手書,亦在去年法義講座中講過,可翻看以前的講法記錄瞭解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