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之母繁殖及栽培技術

中草藥之母繁殖及栽培技術

中草藥之母繁殖及栽培技術

知母又名肥知母、毛知母、地參等。為百合科知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莖。有淸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知母喜溫暖氣候,能耐寒、耐旱。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陰坡、土質粘排水不良的低窪地不宜栽種。

1、繁殖方法:採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選三年生的健壯、無病蟲害植株,8月中旬至9月中旬採集成熟果實,脫粒,淨選,乾燥,砂藏備用。3月播前將種子放人60℃溫水中浸泡8—12小時,榜出晾乾表皮,與兩倍的溼砂混拌均勻,堆於向陽溫暖處挖出的淺坑內,上蓋細砂。待多數種子露白時取出播種。4月中旬春播,按行距20釐米橫向開溝,深2釐米,將催芽籽均勻撤入溝裡,覆土蓋平,半月後出苗,秋季移栽。分株繁殖,在秋冬季挖取二年生知母根莖,選生長健壯,粗而分枝少的做種栽。根莖切成3—5釐米的小段,每段必須帶芽頭2~3個及少量鬚根,隨收隨種。

中草藥之母繁殖及栽培技術

2、栽培技術

(1)選地和種植:按要求選地後,施腐熟廄肥每667平方米3000千克,氮、鉀、磷複合肥10千克,或腐熟餅肥50千克,撒人地內,翻人土中做基肥,調節pH在7左右。土地深翻25釐米以上,耙平後做成寬1.3米的高畦或平畦。秋季或早春移栽。以春播種育苗,秋後形成分櫱芽定植為好。按行距18~20釐米,株距5~7釐米,開溝深4~5釐米橫向平栽。栽後覆土、壓實、澆水。若分株繁殖則按行距20釐米開橫溝,溝深4~5釐米,切好的種莖每隔5釐米平放1段於溝內,覆土、壓緊,澆1次定根水。

中草藥之母繁殖及栽培技術

(2)田間管理:春季苗高4—5釐米間苗,去弱留強。苗高10釐米時按株距4~5釐米定苗。間苗後鬆土鋤草1次,雜草要鋤盡。定苗後再鋤草1次,保持畦面疏鬆無雜草。苗期施氮肥為主,稀人畜糞水每667平方米1500~2000千克。生長中後期施氮、鉀肥。7~8月生長旺盛期,每667平方米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100千克,每隔半月噴葉面1次,時間以晴天下午4時以後效果較好。封凍前灌1次越冬水,出苗後天幹及時澆水,雨後及時疏溝排水。知母栽後第二年夏季抽薹開花,除留種外,一律剪除花薹。1~3年生知母幼苗,春季除草和追肥後,畦面覆草以保溫保溼。

(3)病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是蠐螬咬壞知母幼苗及根莖,用澆施50%馬拉松乳劑800~1000倍液防治。

中草藥之母繁殖及栽培技術

3.採收加工:種子繁殖的第三年、分株繁殖的第二年春初秋末採挖。4月下旬抽薹前挖取根莖,趁鮮剝去外皮,硫磺燻3~4小時,切片乾燥得商品光知母(知母肉)。11月挖取根蓮,去蘆頭,洗淨泥土,曬或烘乾。再用細砂加入鍋內文火炒熱,不斷翻動,至能用手擦去鬚毛時,撈起搓去鬚毛,保留黃絨毛,洗淨,悶潤,切片,乾燥得商品毛知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