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某天,突然發現自己的臉色變的暗淡發黃了,情緒也容易爆發了,經常無緣無故的煩躁抑鬱,總是睏乏無比,這些其實和體內的溼氣有關。

尤其是現在夏季剛過,夏天是最容易積攢溼氣的季節,所以很多人現在就會感覺身體出現了各種小毛病,這樣還算幸運的,如果溼氣進入了身體的一些重要部位,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溼氣到了哪裡,哪裡就遭殃:

溼氣入脾,陽痿!

痰溼如果困脾,和陽痿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有的。

如果說一個人,過嗜肥甘厚味,久而久之,脾虛不能運化水溼。水溼之邪困阻於脾,則加劇了脾虛。

於是,如此惡性循環,使得溼邪越來越嚴重,久而化熱,形成溼熱。

溼熱入絡,阻遏真陽,使得真陽之氣難以發露,於是就形成陽痿。

另外,溼熱之邪循肝經下注於前陰,浸淫宗筋,同時肝經氣血無法順利匯聚於外腎,則陽痿勢重。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溼氣入脾,可以說是陽痿的“前期階段”。

這類的陽痿患者,有特別之處,這就是舌面淡紅、舌苔黃膩、小便赤澀而肢體睏倦,往往伴隨陰囊潮溼和口苦。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溼氣入筋,發麻!

痰溼如果浸淫到筋脈之中,阻滯氣血運行,血液停止化瘀,痰瘀互結,作梗於皮膚筋肉之間,這就形成了肢體麻木。

這種麻木,是痰溼和淤血一起發作引起的,所以,患者往往有淤血的一些症候,比如舌質暗、有瘀斑,或者舌面發紫。

由於痰溼為陰邪,所以麻木在入夜時分比較嚴重,皮膚粗糙,觸覺不靈敏。

另外,溼邪往往和其他病邪一起狼狽為奸,形成寒溼阻痺、溼熱浸淫、脾虛溼盛等多種和溼邪有關的麻木症候。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溼氣入心,猝死!

我們都知道,猝死者,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的基本病理,就是冠狀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痰溼就有關係了。

簡單說,如果我們過食肥甘厚味,貪杯好飲,就容易痰溼鬱滯。

痰溼如果盤踞於心胸部位,使得胸陽阻痺,就會形成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即冠心病。

中醫裡面痰溼,在現代醫學語境下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高血脂,以及在粥樣硬化影響下血管的狹窄。

而這種血管的狹窄,以及在此基礎上可能形成的斑塊破裂、栓子堵塞血管等等,就是猝死的直接誘因。

溼氣入心而容易誘發猝死、冠心病的人,有一些明顯特徵,那就是肢體往往沉重,形體比較肥胖,舌體胖大,而且舌邊有齒痕、舌苔濁膩。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溼氣重的人,最好做到“三避免”:

一、避免喝冷飲

如果冷飲、啤酒喝起來毫無節制,那麼溼氣也會隨之進入體內。

溼傷脾,常見的表現是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

二、避免酗菸酒

在中醫裡,菸草為辛熱穢濁之物,易於生熱助溼,使人出現噁心嘔吐,咳嗽痰多等症狀。

而酒是性熱且質溼之物,飲酒無度,必定會助陽熱生溼痰,導致溼熱體質加重。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所以想要改善溼氣重的體質,就必須戒掉菸酒之物。

三、避免熬夜晚睡

很多人習慣晚睡,熬夜傷陰,容易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害脾胃,五臟都很受傷。

要想養生,必須睡好子午覺,即晚上睡覺不能晚於11點,中午再睡半個小時,才有益於健康。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日常做到四個字,溼氣悄悄除:

第一字,食

專家建議:為了更好的達到祛溼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改善飲食,其實烏草根砂仁茶就是非常好的祛溼飲食。

每天放入飲用水中泡水喝,堅持喝一個月以後,你會發現身體的溼氣現象會逐漸得到改善,秋天的乏力症狀也會有所改善。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烏草根砂仁茶包含了20種食材,分別是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白扁豆、顯脈旋覆花(烏草根)、萊菔子、紫蘇、佛手、葛根、桔梗、淡竹葉、紅豆、枸杞。

第二字,按

按地機穴:地機穴是人體重要的祛溼、保健穴。

地機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面的後邊緣處,每次按揉時以穴位有一定的酸脹感覺為佳。

若能堅持一段時間對其進行按揉,便可有效的祛除體內的溼氣,另外調節氣血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第三字,睡

在日常的生活中,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有利於幫助大家祛除體內的溼氣。

有醫學研究調查顯示,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在夜晚的十點後是處於最旺盛的階段,所以說人體每天堅持在十二點前休息睡覺是最好的。

在人體處於睡眠的狀態時,就會把體內多餘水分通過體內的新陳代謝功能排出體外,這時體內的溼氣就會跟著排出來。


入秋後,最後的“排溼期”,護好這三處,除光溼氣,少遭殃!


第四字,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其實在立秋過後,天氣逐漸的涼爽,我們這時候也應該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因為運動時身體是出汗的,當身體出汗時就會帶出身體內的一些溼寒。

但是我們在運動時應該注意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因為一些有氧運動才是更有利於水分代謝和溼氣排除的。

因此我們在平時可以堅持快走、慢跑或者瑜伽等運動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