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檢測如何解決安全難題 視覺AI何時商業化落地

活體檢測如何解決安全難題 視覺AI何時商業化落地

隨著技術迅速的迭代發展,視覺AI早已走出了實驗室。相應的落地應用越發廣泛,從最初的人臉識別安防領域全方位擴展到各個商業領域,眾企業紛紛進場搶佔萬億市場商機。8月23-26日,記者從首屆中國國際智能博覽會上了解到,今年微軟、騰訊、虹軟、科大訊飛等公司均發佈了視覺AI技術的最新應用,不僅涉及新零售,還包括智慧醫療、智慧樓宇、智能駕駛、智慧旅遊等各個領域,商業化落地迎來全面爆發。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地過程中仍會面臨視覺AI技術壁壘難題,相應技術帶來的高昂研發成本,使得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的進入門檻極高。如何能夠低門檻低成本的使用視覺AI技術,成為中小企業關注的焦點。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視覺AI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如人臉識別的誤識率已經大大降低。但除了少數大規模通用的市場已經基本成型之外,還有較多細分市場沒有實現智能化應用,需要更多相關專業領域公司分享研發成果,增加人臉識別等技術的場景應用以及加速商業化落地。

眾企業發力視覺AI細分領域 應用場景迅速增加

人工智能除了在工業上的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外,越來越多的服務領域也開始吸引了人工智能企業的參與,應用場景也從單純的“人臉識別”抓捕犯人迅速擴張到新零售、智慧醫療、智慧旅遊、智慧小區、智能駕駛等更多的細分領域。

在重慶的智博會現場記者瞭解到,來自杭州虹軟的智能汽車、智能手機視覺、IOT、安防、智慧社區等多領域的產品吸引了眾多參會者的關注,尤其是“車內安全駕駛預警系統”不時提醒現場試驗者的疲勞程度,打電話時駕駛員只需舉手就會自動接通和掛斷;而騰訊推出的視覺AI在新零售上的應用也是受到歡迎,從用戶年齡到新老客戶識別、用戶標籤、到訪記錄最後形成faceID。除此之外,在醫療上的應用也成為新熱點。

據虹軟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全駕駛預警系統集人臉識別、疲勞駕駛提醒、分心提醒、抽菸提醒、打電話提醒、手勢識別等功能於一體。在具體應用方面,可通過視覺AI技術識別確認駕駛者身份,並利用分析駕駛者當前表情狀態與行為,判斷駕駛員是否存在疲勞駕駛、危險駕駛等行為,並且及時予以提醒,有效提高行車安全,降低交通事故。

除了上述的應用外,在視覺AI落地旅遊上的應用也已啟動,主要是解決國家著名景區人流擁擠、長時間排隊的問題,每個遊客只需要三秒中即可通過,目前已經在敦煌景區得到應用。而在智慧樓宇方面,主要是智能門禁設備,其中人臉識別門禁採用的是離線人臉識別SDK。相對於傳回雲端再進行認別的技術來說,不需要網絡條件即可完成,這為視覺AI的商業化提高了迅速落地的條件。

在未來物聯網的時代,只需一個表情和手勢,就可以控制身邊任何的物品,人臉以及人類的各類姿勢都是這些物品的“遙控器”。ArcSoft虹軟的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可辨別手勢識別音樂噴泉,現場記者對著攝像頭比V手勢,就會嘩嘩地噴出5道小小的水柱,伸出大拇指,水柱就會停止。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智博會上表示,從智能生活需求的角度看,所有的人都需要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質量更好,還要支付得起。然而,智能生活的落腳點是生活,不是智能。因此,理解智能生活要以生活場景為中心,以生活場景為基礎。

降低進入門檻 商業化落地提速

去年被稱為“人臉識別”應用元年,現如今全球已有多家互聯網巨頭從事人臉識別技術研究,包括谷歌、蘋果以及國內的阿里、騰訊以及科大訊飛等,這些企業紛紛看好萬億市場機會。不過雖然人臉識別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在應用領域方面,對於眾多企業和個人開發者來說,仍面臨多重應用困境。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視覺AI技術壁壘很高,由此帶來的高昂研發成本,使得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的進入門檻極高。由於技術門檻的鴻溝難以逾越,只有少數巨頭公司或廠商能夠真正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到產品和服務中。

以從事視覺AI的某小企業為例,僅基礎技術的使用成本就要幾十萬,而商業化所帶來的收益仍然無法覆蓋其成本。而某企業的離線端SDK平均每年每平臺售價約上百萬,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筆難以承擔的初始費用,使用門檻非常之高。

除此之外,商業化落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目前較成熟的視覺AI的應用集中在“人臉識別”,主要以政府採購類項目為主,准入資質較高,更多場景的應用必須降低更多從業者的進入門檻。

目前市場上可供中小企業免費使用的人工智能技術並不多。據悉,虹軟已推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基於這個平臺向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提供免費離線SDK,他們可以“零成本、無門檻“的使用人臉識別、活體檢測、人證比對、人臉屬性分析、人臉追蹤等視覺AI技術。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降低進入門檻,商業化落地將會提速。

記者瞭解到,虹軟提供免費人工智能平臺後,用戶迅速增加這個平臺對於眾多中小企業是一種賦能,也就是採用互聯網免費共享的思維,做視覺AI的全產業鏈。這樣才能真正使視覺AI的應用實現快速的商業化,否則技術門檻將成為阻礙行業發展速度的關鍵因素。

目前,已有眾多中小企業使用免費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開發包括“人臉識別廁紙機”、“人臉識別存包櫃”、智能工地、智慧旅遊等多款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因人工智能技術,人類高頻使用的物品變得更智慧,尤其開放的人工智能平臺可有效地解決許多企業在實際應用場景面臨的難題。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促進了中小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免費“活體檢測”解決安全難題 或成AI普及突破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人臉識別的商業化應用越來越多,然而在安全概念上卻都存在很大的侷限性。事實上,人臉識別的下一個科技爆發點將是廣泛的利用生物識別,但如何低成本的遏制惡意利用仿真頭套、全息投影等方式破解人臉識別,是亟待解決的安全難題。

據瞭解,人臉識別應用中的活體檢測技術用來判斷系統採集到的人臉圖像是否來源於真實的人臉,以防止照片、視頻等偽造的人臉圖像被輸入到系統造成誤判。這光靠單一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特徵點對齊或者二維模式識別遠遠不夠。因此,活體檢測在無人值守場景下的人臉識別商業應用中顯得至關重要。

記者瞭解到,在智博會現場虹軟帶來的最新免費離線“活體檢測”技術為用戶體驗性更好的靜默式活體檢測,並且無需成本較高且大量硬件產品不自帶的雙攝或者紅外鏡頭,只需單目RGB攝像頭攝像頭即可完成硬件搭設。檢測過程中,該技術會利用一系列算法和卷積神經網絡,通過多種邏輯判斷,從而獲得活體檢測所需要的識別信息,多維度的識別依據保證了識別的準確性。

不可忽視的是,在實際使用中不需要用戶做任何動作,只要自然正對攝像頭秒鐘,就可以完成整個檢測過程。因此,該技術可用於於人臉門禁、人臉考勤機、自助櫃機、無人零售、景區人臉驗票等無人值守場景。據介紹,虹軟的“活體檢測”為離線SDK,即便是無網環境,用戶也可在本地設備中使用。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活體檢測”技術的全面免費開放,無疑是將無人值守場景下的人臉識別商業應用密鑰賦能給廣大中小企業。讓“活體檢測”成為了人臉識別的標配,不再成為行業門檻,使得中小企業只需專注在落地應用層面的研發即可。

一直以來,虹軟都在推進視覺AI落地。據統計,全球有超過100億的智能設備都應用了虹軟技術,包括三星、小米、華為、OPPO、vivo等80%以上主流安卓手機。現如今,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和離線、免費的運營策略,正是虹軟賦能行業、推進技術落地的AI生態佈局制勝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