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的高產方法及其病蟲防治技術

近幾年,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開始了小龍蝦的人工養殖,但是產量高低懸殊。那麼,如何提高龍蝦養殖的產量呢?龍蝦養殖過程中的病害如何防治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龍蝦的高產方法及其病蟲防治技術


一、龍蝦養殖的高產方法

1、合理的養殖密度

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既有利於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力,又能提高蝦的產量、規格和經濟效益。一般而論,池塘單養小龍蝦的合理養殖密度是:春季(2~3月份)每畝水面投放規格為2~4釐米的幼蝦3萬~4萬尾;夏季(7~8月份)一般不投放幼蝦,而投放優質的小龍蝦親蝦,每畝水面投放20~25千克,雌雄比例為3∶1;秋季(9~10月份)每畝水面投放剛離開母體的幼蝦(體長10~12毫米)3萬~5萬尾。

2、放養規格應基本一致

在放養小龍蝦時,要注意放養規格不能相差太大,否則必須採用大、中、小3種規格分池放養。在養成過程中,也要注意小龍蝦的規格,若規格大小不一,會出現大蝦吃小蝦的現象,以致成活率大大降低,影響養殖產量的提高。

3、 正確地投餌

養殖小龍蝦投餌是關鍵,投餌時應注意餌料的種類、餌料的適口性、投餌量的確定、餌料的投餵方法和餌料的投餵時間5個方面的問題。一般按存塘蝦的體重來計算投餌量,生長旺季(4~9月份),投餵量為蝦體重的7%~8%,其餘季節為蝦體重的1%~3%。小龍蝦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常夜間出來活動、攝食,白天一般隱蔽在水草叢中棲息。所以,一般9∶00左右投餵總餌量的20%~30%,17∶00左右投餵70%~80%。

4、 及時改良水質

天然小龍蝦可以在較差的水質環境條件下生存。事實上,水質條件過差會降低小龍蝦的體質和活力。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要保持池水透明度為30~40釐米,pH值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為此要加強水質管理,經常加註新水,定期(每15~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漿,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3~5克,以調節水質,增加水中離子鈣的含量,提供蝦蛻殼生長時所需的鈣質。一旦池水老化應及時更換,保持池水“肥、活、嫩、爽”,促進小龍蝦及時蛻殼生長。在水溫適宜、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60~90天幼蝦即可達到每尾2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


龍蝦的高產方法及其病蟲防治技術


5、 增加隱蔽物

小龍蝦生性兇猛,有較強的佔地習性,在沒有足夠的洞穴和水草供其隱蔽或隱藏時,自殘現象極為嚴重。利用小龍蝦喜歡穴居的習性,建立人工洞穴可有效防止小龍蝦自相殘殺。米。小龍蝦還有攀附水草的習性,既可為小龍蝦提供隱蔽物,又可增加其生存空間,減少互相殘殺。同時水草還可作為小龍蝦的食物,降低人工飼料的消耗,節省養殖成本。

現在小龍蝦在我國已經逐漸有了一定的人工養殖面積,養殖過程中自然會出現病害的現象,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相應的防治方法吧!

二、龍蝦養殖的常見病害及防治

1、爛殼病

發病特性:爛殼病主要是有細菌感染引起的,小龍蝦發病後會出現潰爛的有顏色斑點,斑點輕輕按壓會有凹陷的感覺,後期斑點出出現一個洞,導致小龍蝦受到感染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購種運輸的時候要注意小心操作,防止龍蝦出現傷口,造成機械損傷。然後在放苗的時候要對蝦苗進行消毒,進行日常管理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傷到蝦苗,保證池水的乾淨。

2、黑鰓病

發病特性:黑鰓病主要是因為蝦鰓受到真菌的感染,感染後蝦鰓處肉色會逐漸變深,最後完全黑化。導致蝦完全喪失鰓部功能,游泳變得較為困難,停止進食。一般患病的蝦會爬上池塘或者是潛伏在池底不願動,幾乎喪失了行動能力,最後窒息而亡。

防治方法:定期對池塘進行換水,提高水質,及時將未吃完的餌料撈出來,防止餌料變質汙染池水。餌料需要多樣化,不可只投放肉性餌料,適當的添加一些營養價值高的蔬菜。發現患病蝦及時撈出,用食鹽水浸泡治療,然後用二氧化氯等藥劑進行全池噴灑。


3、爛尾病

發病特性:爛尾病主要是因為蝦之間打架或者是飼養人員不小心導致龍蝦受傷,傷口被感染。染病後會在蝦尾出現瘡點,蝦尾不完全,出現傷口腐爛的現象。後期隨著病情加重,潰爛的部位會逐漸像身體發展,嚴重的時候整個蝦尾部全部腐爛。

防治方法:與爛殼病一樣,防止蝦苗受到機械損傷出現傷口,在養殖過程中將飼料投足,防止餌料不足出現打架的現象。定期將池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對於發病的龍蝦可以噴灑強氯等消毒劑進行消毒。

4、軟殼病

發病特性:軟殼病主要是因為龍蝦缺少鈣元素,並且池塘中養殖過度導致光照不足。長時間不更換飼料,吃剩的飼料也沒有及時撈出,使池塘水變肥,增大密度,光照不足導致。蝦殼用手輕輕一捏就會凹陷進去,由於塑料一般,蝦殼顏色加深,食慾不佳,其生長速度也在迅速下降。

防治方法:在準備越冬的時候做好清塘工作,將池塘多餘的淤泥及時清除。清塘時配合生石灰進行噴灑進行消毒,將養殖密度控制在池塘負載之內,水草的面積不可超過池塘面積一般,不能長時間的投放單一餌料,根據生長情況適當的改變餌料,多增加含鈣量高的餌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