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大勢沒有變 激發購買慾還在價格優勢

雙十一馬上來臨,各大電商平臺已經開始了各種預熱活動。今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中指出,促進消費對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但關於消費降級與否的爭議尚未塵埃落定,我們還能愉快的買買買嗎?

從過去的吃不飽到如今的不吃飽,從鋪張浪費到極簡主義,從現場現金購買到網購蓬勃發展,消費真的降級了嗎?“我們已經從過去炫耀式消費、揮霍式消費,開始轉向理性消費,這是個好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侯雲春日前表示,過去窮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脂肪肝、糖尿病等“富貴病”都出來了。現在,人們的觀念變了,更傾向於要想身體好,三分飢和寒,這是理念上的一個飛躍。

尼爾森副總裁洪鍇日前在出席唯品會召開的“消費升維,特賣升級”的發佈會時透露,尼爾森通過監測大量數據後發現,在過去連續十幾個季度中,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與全球橫向對比,一直處於高位。“這可以非常典型的說明中國消費者整體是比較有信心的。”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各大電商平臺已經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不斷下沉,讓網購真正成為全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這也是這場消費升級與否比較有爭議的地方。洪鍇表示,根據尼爾森相關消費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四五線城市電商滲透率增長高達10%到15%,遠高於一二線城市3%-4%的增幅。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消費者炫耀型消費行為在減少,理性的、追求品質的、保持品位的消費觀念成為大勢。

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看來,“消費升級不僅僅是從低端商品購買轉向高端商品購買,而是多維度的。”她認為,消費升級有三個方面,一是消費對象的升級。就是商品消費領域從低端向高端升級,人們更加註重商品的品質,更加註重性價比;二是內在消費對象升級。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服務消費佔比越來越大;三是消費保障的升級。從過去現場現金購物防止被騙,到如今大家放心的通過電子支付手段進行交易,是因為消費的保障更好,制度方面進行了升級。

趙萍指出,國內消費的升級是毋庸置疑的。而當下個性化、多元化的理性消費觀念大勢,促使特賣這種高品質、優價格的商業模式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而能否激發消費者購買慾,關鍵在於電商的品牌資源優勢與價格優勢。

買便宜的東西就意味著消費降級,你掉入這個誤區了嗎?方正證券研究所副總裁倪華表示,技術升級帶來同等價格的情況下,首先,購買產品的功能性也會更多。比如,隨著技術的進步,手機價格普遍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是性能越來越好;其次,買同等質量的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同樣100塊錢買的商品的數量會越來越多,效用是在提升的。但他也提出,“在消費觀念的升維背景下,電商需要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一方面需要通過創新來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壁壘,另外一方面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效率,讓利消費者。”

“人們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消費體驗需要重構,消費信息更需對稱。新一代消費者更懂得結合自身經濟收入和購買力預期,以更理性、更科學、更聰慧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來精準選擇質價比極佳的好貨,最大程度滿足自己的消費習慣和品牌偏好,最大化提升自己的消費水準和消費品味,並在消費的過程享受到購物和社交的雙重愉悅。”據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在發佈會上透露,今年唯品會雙十一最大的亮點就是站內促銷玩法大幅簡化,所有參加“11.11”活動的商品一價到底,簡單直接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拒絕“數學遊戲”。 (張文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