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中國教育的失誤

數日前,年僅26歲的浙大博士生侯某某,在朋友圈留下一段最後的遺書,選擇了跳江自殺。自殺本事是一件很個人事情,人精神一旦坍塌,最後就會做出這種不負責任事情。

只是,看了他寫下遺書,直擊我們這些家長。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歡,也不太適合這個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難。”

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不喜歡這個世界的?想想,當他還是孩童時刻時,也曾迷戀這個世界,歡聲笑語。但是到了最後,他卻做不了自己。我們要問一問,是誰讓他做不會自己?

一句話,中國教育本末倒置,讓我們孩子做不會了自己。教育本質是什麼?讓每一個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每一個按照自己興趣去追逐夢想。但是,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本末倒置,按照社會要求,家長的願望還有學校那種工廠造產品一樣統一模式,這就是我們教育最大失敗!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校教你成才,他們都希望你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樣子,從出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各種拼,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做體面的工作。卻鮮少在意,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你無法做自己!

其實,我本人也是這種教育模式受害者,小時候理想從來沒有把自己和教師這個職業划算上等號。身處農村,跳農門成為唯一願望,所以自己沒有選擇權,在父母眼裡,他們給你設置了這種生活,然後在重要關鍵替你做出選擇。然後,只有不是特別叛逆孩子,都是按照父母給自己選擇那天道路蹣跚的走,然後就是學校各自規矩,讓你成為社會需要那種人。在這兒過程中,沒人去關注過孩子本人快樂和意見,其實,你的一生都是在替別人活著,那種痛苦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叫做關注眼下幸福,其實這個眼下,根本是你不想要的。那種絕望,一般人是無法理解的。

我一直以為,中國教育摻雜太多幹預,而忘記人成長是一個自然成長過程。特別在當下,中國社會固話成三個階層。精英階層孩子按照精英思路,孩子都被送往國外,為什麼要送出去?因為中國教育干涉太多,教育本質不是讓孩子找到自我,而是按照社會標準去塑造,結果孩子都成長社會需要那種,沒有創作力,沒有個性?中國教育裡,孩子是最沒有幸福感的。什麼是幸福感,孩子們按照自己天性得到一種體驗,然後在這種體驗中得到知識和精神深化。我們教育幹了些什麼呢?評價!把孩子成長點滴,都當做一種過程評價一個點,用所有指標去約束他們,據說這些評價還將成為中考和高考成績一個方面。

在中國獲活得最有幸福感就是最底層勞動者,因為就業壓力和中國社會複雜關係,讓這些孩子即使讀了書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他們對教育選擇放棄態度。但是,這些家庭孩子,確實現在社會中最具有幸福感的。為什麼?沒有人給前途設定一個目標,家長對他們就是希望在學校混大點。同時,因為對於升不升學,他們不所謂,所以他們沒有任何壓力,按照自然規律去生長,雖然老師最害怕這些孩子,但是他們確實生活最頑強而有最快樂的人。

最可怕,在中國壓力最大就是中產階級。這一類人想實現跳出階層固話願望最強烈,所以他們把自己夢想和願望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去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買學區房,然後按照自己意願報各自特長班,讀書後各自輔導班,甚至出現晚託和午託,讓教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教育最大特色。就是走得中國任何偏僻地方,都是各種輔導中心存在,還美其名曰教育產業化。

誰過問孩子想法沒有?教育不是把一個人塑造成什麼人,而是創設一種環境,讓他成長是什麼人,這樣才會讓孩子喜歡這個世界,才會根據自己興趣長成一個他(她)喜歡模樣。

教育中少些ABCD,多一些讓他們自己說話機會。記住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科學家,但是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會有他自己閃光點,讓他在這個點發出光來。教育目的,應該是讓每個人都開出一朵屬於自己花來,做回一個快樂的自我!

2018年10月26日於宜昌市夷陵區吾同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