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樹剛這篇署名文章,透露出哪些信號?

  近日,《求是》刊發了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的署名文章——《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其中“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兩部分重點提到關於文化遺產工作的內容。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雒部長的這篇文章透露出哪些信號。  

雒樹剛這篇署名文章,透露出哪些信號?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 CFP 資料


  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當前,文化和旅遊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守正創新,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牢牢把握文化工作的正確方向

  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用“九個堅持”統領文化建設。

  文化和旅遊系統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把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貫穿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全過程,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文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化工作者的天職,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推動藝術創作出精品攀“高峰”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書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文藝工作的性質定位、使命任務和實踐要求,是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根本遵循。

  文化和旅遊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關於文藝工作的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著眼於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著力在出精品特別是現實題材精品力作上下功夫。

  更加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藝術創作規律,加大規劃力度,提高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重大工程、國家藝術基金等的引導扶持作用,健全評價體系,完善推廣機制,優化創作生態,不斷推進文藝創新,努力推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精心組織好主題創作和重點展演展覽活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的回信精神,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紮根人民,取材於基層群眾,表現基層群眾,演給基層群眾看,開展好文化下鄉等活動,做服務人民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把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培養培訓力度,著力培育高水平創作人才,做好新的文藝群體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表演藝術家牛犇同志的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文藝工作者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這些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公共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工作重點。

  文化和旅遊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和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文件,堅持“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相結合,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著力在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上下功夫,深化國家指導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的貫徹落實,持續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

  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為抓手,促進優質資源向城鄉基層延伸。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貫徹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優化基層文化資源配置,統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大力開展文化精準扶貧。



  著力在提升服務效能上下功夫,健全群眾評價與需求反饋機制,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加強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發揮好志願服務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適用性,讓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讓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發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對做好新時代文化遺產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和旅遊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落實好《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和《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切實把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弘揚、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雒樹剛這篇署名文章,透露出哪些信號?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圖:文博圈




雒樹剛這篇署名文章,透露出哪些信號?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圖:文博圈



  加強文化遺產資源普查,進一步理清家底。持續完善保護名錄體系。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申報工作。

  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嚴格保護責任,嚴密安保措施,嚴防監管漏洞,嚴打文物犯罪。

  實施文物保護重大工程。在保護基礎上推動文物資源進一步“活”起來,推出更多優秀展覽和文化創意產品。加快實施國家古籍保護工程,提升修復能力,加強典籍整理,促進轉化利用。


雒樹剛這篇署名文章,透露出哪些信號?

▲遺址與圖像展覽現場 圖:文博圈



  貫徹“見人見物見生活”“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等非遺工作理念,全面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建立常態化文化遺產普及傳播機制,讓人們在廣泛參與中豐富文化體驗、感悟文化精髓。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這些重要論述著眼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文化市場培育監管水平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文化和旅遊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健全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提供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更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推動文化市場各行業建立完備的政策法規、標準規範。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推動行政審批便利化、規範化、透明化和可預期。

  充分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產品和要素合理流動、優化配置。

  密切關注文化市場新業態新主體新群體,加強引導、服務、管理。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強化陣地意識和底線思維,加強執法能力建設,不斷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提升監管水平,切實維護市場主體和廣大消費者權益。

  著力提高對外和對港澳臺交流水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幷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這些重要論述以恢宏的戰略眼光深刻闡述了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

  文化和旅遊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緊密圍繞國家外交工作大局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積極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及文化治理的成功經驗,持續提升文化建設質量效益,為國內民眾提供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努力提升服務元首外交和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的水平。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深度參與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

  健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促進民心相通。繼續加強思想文化交流,擴大國際漢學交流規模。密切與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積極參與文化領域國際規則制定。加快推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和發展。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

  辦好各類文化年(節),精心組織好“歡樂春節”和上海國際藝術節等品牌活動,不斷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對外文化傳播網絡和新媒體平臺建設,努力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將港澳臺地區納入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局,發揮好港澳臺文化人士、文化機構的積極作用。

  持續推進與港澳臺文化機構、基層文化組織的對口交流合作。面向青年繼續舉辦系列活動,促進港澳臺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

  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將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來做好工作,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指出了文化建設永葆活力的重要途徑。

  文化和旅遊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中央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注重改革實效,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紮實推進文化和旅遊部組建工作,牢固樹立融合發展理念,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以文化和旅遊的真融合、深融合推動形成發展新優勢。

  著力抓好黨中央部署的文化領域改革任務的落實。加強文化宏觀管理,強化規劃、政策、法規的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進一步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研究推進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加強對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的系統評估,促進資源整合和創新發展。繼續加強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通過改革創新的舉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者:雒樹剛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

  (轉自:《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