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日均申请专利二十项:浪潮集团的创新术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企百县调研行

长约20米、高约10米的“专利墙”是浪潮集团总部的一道风景,引来众多拜访者驻步。但相对于这个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强”企业的巨大专利群来说,这面墙的面积远远不够——数据显示,浪潮去年申请专利近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3%。

“每天申请20项专利”的创新力支撑着奇迹,使得浪潮从一个连续亏损5年仅有400人的小厂,一跃成为年产值超800亿元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向高手学习:“照着IBM的PC做”

1982年,浪潮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是一家从事计算机外围设备、民用电子仪表等研制的国企。当年,由于产品滞销导致52万元亏损,并已连亏5年。

上级下拨10万元的项目费成了“救命钱”。左右权衡之下,浪潮决定投身微机领域。事实证明,这是关键一步。

当年负责研发工作的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我们照着IBM的PC做,拆解了5台IBM的兼容机,在反向研究个人电脑结构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生产PC机箱起步,逐步向主板等核心部件进军,直到掌握了操作系统的‘汉化’研发。”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中间跨越了万水千山,浪潮得到了成长,也从核心技术中斩获颇多。

跟自己较劲:在小主板上“绣花”

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民用,以服务器为核心的计算力成为了推动时代发展的“洪流”,而让中国计算力领跑全球的正是浪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回忆,在长60厘米、宽50厘米的计算机主板上,有40000个管脚,20层布线,用手一根根地画出来,像绣花一样,考验着设计者的经验、耐心,以及细节。但浪潮人跟自己较劲的科学精神,使得系统可靠性提升至99.999%。

近10年间,以云计算、大数据、AI为代表的等新一代IT技术,将互联网企业推向了全球财富的巅峰。寻根究底,无一不是在利用海量的计算能力创造价值。作为计算力的重要载体,浪潮服务器已经在全球市场跃居前三,也向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提供了90%以上的AI服务器。

浪潮为何站到了潮头?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调研组对浪潮进行深度调研,总结出关键一条:走开放式创新道路,与国际顶尖企业合作来提升自身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最终成就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