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杜甫(712-770),字子美,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人诗人,生前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诗人杜甫的名句。

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杜甫虽然饱读诗书,但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他的岳父姓杨,叫作杨怡,是一名朝廷官员,职务叫作司农少卿。这个职务是属于"九寺"里的司农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或部委员,也可以说是高官了。当时杨怡问杜甫:家里现在还有些什么人啊?",杜甫回答:"祖父必简公,过世已久了……",杜甫接着说:"先父在山东工作,现在做兖州司马"。杨怡点点头:"知道,你祖父是前朝的杜司长,'文章四友'之一,大诗人啊,还有你父亲我也是有印象的,为人不错。"

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这个显然杨怡是了解杜甫的身世的,但当问到杜甫现在从事什么职业的时候,杜甫不禁有点惭愧:"主要是写写诗”。写诗,当时杜甫的诗可是没有名气的啊,但他随即又鼓起勇气:"我会努力读书再准备考试,取得功名让小姐过上好日子”,当时的杨怡想也是门当户对,看杜甫这个小子人还不错,然后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公元741年,杜甫二十九岁脱单了,迎娶了小自己10岁的杨氏为妻,找了个小棉袄。从此,杜甫这小子开始为自己在岳父那里吹的牛皮奋斗终身。可杜甫一直未能中举,只是谋得一些小职位。

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唐朝盛世,一夫多妻制大行其道。当时文人纳妾,与妓女同席宴乐是非常普遍的,像李白、杜牧、白居易等大诗人都是风流名士,而杜甫一生只娶了杨氏这一个妻子。在安史之乱中,为给朝廷出力平息战乱,杜甫经常与妻儿分离,但他始终牵挂着妻子,期待着与亲人团聚。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都是写对妻儿的思念,那个时候的笔墨纸砚比现在用手机打个电话,有诗情画意多了。(有人说杨氏死后娶了卓氏续弦,并没有足够的依据)

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是极不平等的,无论是上层社会的妇女,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当时在一些文人的笔下,也有妇女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但大多是其惊人的容颜供人赏悦的相思之情。 而在杜甫的诗中,对妻子他是极其尊重的,对妻子为自己所做的牺牲心存敬意与感激,能与妻子相濡以沫,厮守终生。

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杜甫其实当时要撩妹子也是可以的,直到现在你读他的诗书也没有代沟。可我们的诗圣,有一点是不符合现代人的择偶条件,穷困潦倒,买不起房,居无定所。杜甫最后来到湖南的耒阳投奔好友,但恰遇洪灾,饥寒交迫病逝于孤舟之上。后世为纪念杜甫,在长沙的湘江边建了一个杜甫江阁。

女人想从一而终,唯有杜甫,但有一点不合适

对于杜甫夫妇来说,他们的精神追求,远远胜于物质财富,他们坚信爱恋一生,生死相依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点加关注,评论互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