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杜甫(712-770),字子美,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人詩人,生前憂國憂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就是詩人杜甫的名句。

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杜甫雖然飽讀詩書,但他的一生顛沛流離,懷才不遇。他的岳父姓楊,叫作楊怡,是一名朝廷官員,職務叫作司農少卿。這個職務是屬於"九寺"裡的司農寺,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或部委員,也可以說是高官了。當時楊怡問杜甫:家裡現在還有些什麼人啊?",杜甫回答:"祖父必簡公,過世已久了……",杜甫接著說:"先父在山東工作,現在做兗州司馬"。楊怡點點頭:"知道,你祖父是前朝的杜司長,'文章四友'之一,大詩人啊,還有你父親我也是有印象的,為人不錯。"

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這個顯然楊怡是瞭解杜甫的身世的,但當問到杜甫現在從事什麼職業的時候,杜甫不禁有點慚愧:"主要是寫寫詩”。寫詩,當時杜甫的詩可是沒有名氣的啊,但他隨即又鼓起勇氣:"我會努力讀書再準備考試,取得功名讓小姐過上好日子”,當時的楊怡想也是門當戶對,看杜甫這個小子人還不錯,然後就同意了這門親事。公元741年,杜甫二十九歲脫單了,迎娶了小自己10歲的楊氏為妻,找了個小棉襖。從此,杜甫這小子開始為自己在岳父那裡吹的牛皮奮鬥終身。可杜甫一直未能中舉,只是謀得一些小職位。

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唐朝盛世,一夫多妻制大行其道。當時文人納妾,與妓女同席宴樂是非常普遍的,像李白、杜牧、白居易等大詩人都是風流名士,而杜甫一生只娶了楊氏這一個妻子。在安史之亂中,為給朝廷出力平息戰亂,杜甫經常與妻兒分離,但他始終牽掛著妻子,期待著與親人團聚。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都是寫對妻兒的思念,那個時候的筆墨紙硯比現在用手機打個電話,有詩情畫意多了。(有人說楊氏死後娶了卓氏續絃,並沒有足夠的依據)

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男女地位是極不平等的,無論是上層社會的婦女,都沒有獨立的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當時在一些文人的筆下,也有婦女成為作品的主人公,但大多是其驚人的容顏供人賞悅的相思之情。 而在杜甫的詩中,對妻子他是極其尊重的,對妻子為自己所做的犧牲心存敬意與感激,能與妻子相濡以沫,廝守終生。

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杜甫其實當時要撩妹子也是可以的,直到現在你讀他的詩書也沒有代溝。可我們的詩聖,有一點是不符合現代人的擇偶條件,窮困潦倒,買不起房,居無定所。杜甫最後來到湖南的耒陽投奔好友,但恰遇洪災,飢寒交迫病逝於孤舟之上。後世為紀念杜甫,在長沙的湘江邊建了一個杜甫江閣。

女人想從一而終,唯有杜甫,但有一點不合適

對於杜甫夫婦來說,他們的精神追求,遠遠勝於物質財富,他們堅信愛戀一生,生死相依更重要。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點加關注,評論互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