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漲才能讓股市遠離「雷區」

上週末,在國務院金融委和一行兩會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本週各大指數以漲聲扭轉了A股恐慌殺跌的頹勢,改變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但是,億萬投資者仍在擔憂,股權質押危機能否解除?大盤會否再創新低?反彈能走多久多遠?

■李志林(忠言)博士

2500點是股權質押面臨爆倉的臨界點

上週五大盤一度殺跌到2449點,之後在高層集體發聲後當日反轉100點,收於2550點。週六,國務院金融委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首提資本市場具有“樞紐功能”,“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關鍵作用”。並強調,“持市場化取向,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前期已經研究確定的政策要儘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歷史上積累的一些風險和矛盾正在水落石出,對形勢要客觀認識、理性看待,對存在問題要開準藥方,及時解決”,“重在落實,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顯然,管理層是為了避免週五的反彈“一日遊”,週一又重回跌勢使金融風險失控。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本週一六大指數均大漲,滬指最高衝到2673點,報收2650點。

管理層這次為何罕見地期待股市能上漲?因為,即便到了本週三(10月24日)報收2603點,據Wind數據顯示,A股股權質押合計6428億,佔A股總股本比例超過10%,質押總市值為42987億元,多達3553家上市公司涉及股權質押。其中2400多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存在股權質押,約有982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面臨平倉風險。

一旦跌破2500點,至少有10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將面臨強行平倉。如果7800億場內融資盤與之爭先恐後地搶著平倉,那麼,隨著股指的下跌,進而將引發更多的上市公司質押股權強行平倉,4.3萬億質押盤+0.78萬億場內融資盤,共5.08萬億元股權平倉,就會出現比2015年夏天僅2萬億場外配資強行平倉引發的流動性危機更嚴重的股災。

摸清了股權質押風險的底牌,就可以看到,管理層無法容忍A股失守2500點。管理層的系列舉措,也在某種意義上給驚恐的廣大投資者對A股下跌的底線,吃了一顆“定心丸”。

化解股權質押危機的效果有待觀察

目前管理層推出了一系列化解股權質押危機的措施:對已到了平倉線的股權質押盤,不準強行平倉;鼓勵地方政府對股權質押已到平倉線的優質上市公司進行馳援,僅深圳市政府就斥資數百億“拆雷”,並給出了第一批 17 家上市公司名單;11家大型券商眾志成城,組建1000億救市資管“拆雷”;銀保監會發出通知,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流動性風險。

由此可見,在金融委一聲號令下,化解股權質押危機的保衛戰已經打響,較大程度地消除了市場的恐慌心理。但是,僅憑這些資金,要想堵住股權質押的漏洞,可能還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我看來,根本性的解決是要靠市場,讓股市儘快遠離“雷區”,上漲才是硬道理!就像美國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歐洲各國解決 2010 年歐債危機、日本走出20年經濟危機,都是靠股市的長期上漲來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復甦的!

有寬度的上漲才是化解危機之道

鑑於當前主要矛盾是化解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的股權質押危機,我認為,本輪救市切不可再走通過拉權重股來強拉大盤指數的老路,否則中小盤股會越跌越深、危機越來越重。本輪救市的重點是:要讓股市有寬度地上漲!

第一、救市位置適當。管理層對當前股市已作出了價值判斷:“從全球資產配置來看,中國正在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市場,泡沫已經大大縮小,上市公司質量正在改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也就是說,在2500 多點、11 倍市盈率時救市,比2015年2700多點、50多倍市盈率時救市,基礎要好得多。

第二、重點放在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既然高層領導已堅決否認了“國進民退”,並一再表態堅決支持為中國經濟貢獻了50%的稅收、60%GDP、70%的創新、80%的就業的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那麼本輪救市就不能只救央企和地方國企,而應把重點放在陷入深重危機的民營中小盤股上面。

第三、從中小盤中低價股救起。近期市場的走強主要是靠中小盤中低價股的強勢崛起,例如許多券商股的連續漲停。低價股的崛起,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營造財富效應。

第四、要增強對低價重組股和國改股上漲的容忍度。

在我看來,什麼時候,當市場基本消滅了5元以下股票(績差股、退市風險股除外),那麼,整個市場的價值中樞就拾階上移,指數也逐上臺階,股權質押危機就自然消除。

第五、又到了提倡“輕大盤指數、重個股發掘”的時候了。

我認為,市場有寬度的上漲,才有利於股權質押危機的化解 , 減少投資者虧損。但是,如何讓市場維持有寬度的上漲?管理層應該繼續在引進新增資金方面,推出對症下藥的舉措。例如,儘快推出平準基金,落實上市公司回購註銷股份,讓已經空倉的證金公司五大基金重回股市,銀行理財產品儘快入市試水等。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