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级经管丨李佐军:坚持为9亿农民说话的经济学家

4月23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发展网主办评选的“2015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当选。

近年来,李佐军活跃在中国经济研究的各个领域,在中青年经济学家中,他涉猎广泛且高产,出版过包括《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等7部专著,主持和参与课题110 多个,撰写调研报告90 余篇,曾先后四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等奖项。

84级经管丨李佐军:坚持为9亿农民说话的经济学家

李佐军

作为一名从湘西农村走出的著名经济学家,李佐军始终心系农村、农民,他说:“我坚持为9亿农民说话。”

靠写日记实现六大目标

在经济学界、业界,有个班号颇有名气——华科“技经841”,李佐军就来自这个班级。

李佐军出生在湖南安化的一个小山村,因为成绩优异,一路读到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安化二中。有一次,李佐军在校园里看到了几幅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的大学校园宣传画——喻家山麓、东湖之畔、绿树葱葱、亭台悠悠,美丽的校园和强大的综合实力让李佐军心动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入这所大学。

1984年,李佐军顺利考入华中工学院经管系技术经济专业,“当时可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不多,除了技经就是新闻,我想我的个性也不适合做新闻,就选了经济。”李佐军说。

84级经管丨李佐军:坚持为9亿农民说话的经济学家

李佐军

刚进校时,除了兴奋和自由,李佐军还感受到了压力,“虽然我是以全县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的华工,但我们班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学习成绩比我更好,还能歌善舞、能言善辩、兴趣广博。”而且,“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除了要学经济学理论之外,还要学物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计算机语言等理工科课程,这也让文科出身的李佐军倍感压力。

经过了大一一年的迷茫之后,不服输的李佐军决定奋起直追。为此,他专门制定了一个包括思想、学习、学术、学生工作、体育、社交、艺术在内的七大目标,谈起这些目标的细节,李佐军至今还能一一道来,“思想上是要实现入党,学习上我要成为年级第一名,学术上要发表科研论文,成为学术积极分子,学生工作、体育、社交、艺术都是我在读大学之前的短板,所以也定下目标要补起来。”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李佐军每年都准备了一个日记本,这些日记不是记录风花雪月的心情感悟,而是给自己记下每天的目标和任务。“那时候食堂最好吃的一道菜是红烧排骨,一般大家都想吃,但是如果没有完成规定时间的任务,我就罚自己不能吃。”李佐军说,就是靠着这种自己督促和激励,除了艺术——唱歌跳舞外,剩下的六大目标他都一一完成。

后来,他也将记日记的方法教给他的学生、下属和子女,“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光是我最骄傲的四年,如果说有什么秘诀,就是坚持记日记,并一丝不苟地执行。”

“恩师张培刚是我的偶像”

凭借本科期间全班第一、所有课程平均分90以上的好成绩,李佐军被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看中,免试攻读其硕士研究生。

“张培刚先生是我的偶像,那时我本来准备考人大农经系硕士,但一听说可以免试攻读张先生的硕士,就放弃了报考人大。”李佐军在张培刚教授身边工作了一年、学习了三年,他说,自己的许多学术成果乃至人生态度都受到了张培刚的影响。

“张先生在学术上对我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更让我感念的,是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李佐军说,张培刚早年在哈佛求学,那时经济学领域还是“蓝眼睛、白皮肤”的天下,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他亲身感受过外国学者对中国经济学的轻视。学成之后,张培刚先生婉拒了哈佛大学留校任教的邀请和联合国的职位,回到祖国,一生致力于为中国经济学在国际学术界争得一席之地。所以,在攻读研究生时乃至毕业之后,李佐军一直谨记导师的教诲,心中长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除此之外,张培刚严谨的学术态度也让李佐军受益良多。“张先生写作功底不俗,起承转合、遣词造句十分讲究,重点词语会细致地标上记号,提醒读者注意。我写的一些小文章,他都会亲自修改,用词用语、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李佐军说。

张培刚学术上严谨,生活上却十分随和豁达。因受到“文革”冲击,张培刚曾被下放到农场参加劳动。再回到学术研究岗位,已是1978年了。“我想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在其年富力强的黄金岁月无法继续做其深爱的研究工作。”李佐军说,但是,张先生心胸宽广,认为历史有自身的逻辑,不要过分纠结过去,“每次遇到困境,我就会想起张先生的乐观,便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胸怀。”

创立“人本发展理论”

因为来自农村,所以从本科时期起,李佐军就进行了大量“三农”问题的调研,他的硕士、博士论文都以此为主题。一次次调研之后他发现,研究“三农”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是人的问题。后来他开始研究工业化、城镇化、资源环境、宏观经济等领域的问题,发现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人的问题。“只有站在人的角度,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

2000年,李佐军的第一本专著《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问世。那时,李佐军最核心的经济学思想“人本发展理论”已现雏形。2008年《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出版,按李佐军的话说:“把人本发展理论完整地阐述出来了”。

此书奠定了李佐军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也得到了张培刚、吴敬琏两位导师的肯定。吴敬琏评价道:“本书研究如何把‘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具体化为一套可行的人本发展理论,对于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这一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张培刚则评价道:“作者还用人本发展理论分析框架,针对国家和企业等各种主体和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了对策体系,提出了创新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议,这也说明了该理论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除了深入“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李佐军还设立了“李佐军贫困山区助学金”,“我有时候回老家或者调研的时候,常看到一些贫困山区的小孩因为种种原因读不起书或者生活得太艰难,我自然会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形,心里很难过。所以,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一些孩子解决暂时的困难。”

图为15名贫困学生获得“李佐军贫困山区助学金”

李佐军认为,经济学家的主要责任是追求真理,而他的人本发展理论,却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要追求真理,就不能只为一个群体谋福利;而人本发展理论,关注的就是绝大多数人。而这绝大多数人,在中国又往往是弱势群体。”

为农民说话,为绝大多数人说话,在漫长的光阴里笔耕不辍、潜心研究,这才使李佐军成为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