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曾写下“誓从断荤腥,不复婴世网”决心茹素戒杀,悲悯苍生;

他用“比布衣以同年,甘蔬食而没齿”由衷地赞扬仁人志士的淡然旷达;

他以“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对世人为满足口腹之欲不惜杀害生命表示深切悲悯。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王维《长江雪霁图》

是的,他就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


提起王维,这个与李白同年出生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却似乎和李白来自两个世界。一个桀骜不驯、豪放洒脱,另一个却云淡风轻,不食人间烟火。

受到学佛修行的母亲的影响,王维长年茹素,慈悲戒杀,喜欢安宁自在的田园生活。他和孟浩然共称为“王孟”,继陶渊明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之后,将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从此无人能够超越。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的诗平静而有力量,清净而有内涵,他犹自在盛唐站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在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太原王氏,他的母亲则出生于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

父亲亲自教授诗文,爷爷的得意弟子教授各种乐器,母亲教授绘画和佛经。王维就成长在这样一个令人艳羡的家庭。

然而这样安稳幸福的生活,却随着他九岁时父亲的去世而一去不返。

幸运的是,他的母亲并未被打垮。她遣散家奴,变卖家产,带着王维和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回到了娘家蒲州。

每天的生活除了拜佛念经,她还依靠刺绣来补贴家用。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她也从未放弃。六个孩子在她的养育和熏陶之下,健康地成长着。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王维的才华和天赋逐渐显现。他十五岁去京城应试,豪爽地写下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十七岁的重阳节,他看着别家在登高,自己却孤身一人,不禁黯然感伤,提笔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十一岁,他来到长安,凭借一首自己创作的琵琶曲《郁轮袍》成功打动了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得到了他们的举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大魁天下”。

那一年,他是京城最耀眼夺目的状元郎。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弹得一手好琵琶,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诗,这样的王维备受瞩目和敬仰。然而没过多久,他便被贬官了,原因是他私自看人舞黄狮子,而“黄”与“皇”谐音,这意味着只有在皇上面前,才可以舞动黄狮子。

就这样,他从帝都的京官,变成了济州(今山东济宁)的一个粮库管理员。他的自尊心深深受到了伤害,这也影响了他诗文的风格。

枯燥无味地做了管理员一段时间后,王维请辞回家与妻子团聚,而立之年的他,终于要做父亲了。然而天地不仁,命运这次依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王维的妻儿都因难产而死。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屏绝累尘。”自此,王维终身未娶。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悲伤难以释怀的王维只能寄情于山水,他独自游历江南,写下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无望的生活随着为人正直的张九龄出任朝廷重臣被打破。

因受到张九龄的提拔,王维再次对仕途充满了希望,官职越做越大,从八品小官,做到了正五品的给事中。他还在辋川(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买了一所别墅,依山傍水,好不惬意。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也正是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人生挚友孟浩然,让后人明白有一种友谊叫“王孟”,但曾相见便会相知。

看似平静顺遂的生活,谁知此时张九龄被贬官,王维也被奸臣排挤。从此他对官场彻底失望,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株蓬草般,居无定所,无依无靠,何处是归途?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行至大漠上,忽然一条长河出现在他眼前,那圆圆的落日,在无垠的沙漠里显得如此荒凉,远处的孤烟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令人震撼。

一股灵感涌上心头,他挥毫一笔,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不就是蓬草吗?能飘到大漠看到这番旷世美景,也算不枉此生了。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的名字王维,字摩诘便是母亲取的。“维摩诘”是早期佛教著名的大修行人,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没有污垢,即“净”。母亲的房间里一直写有三个大字:净、静、境。

他终于明白,母亲曾经的告诫: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心灵“平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王维《辋川图》(临摹)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遍了生命中的花开花落,王维再也不关心官场上的世故人情,只寄情于山水,作画,写诗,吃素,学佛,悉心经营他在终南山的辋川。

没有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觥筹交错,山水田园间的生活安宁而自在,这里才是他的世外桃源和心灵栖所。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游感化寺》


一碗青菰米,一钵绿芋羹,在王维眼中竟是这样的色香味美。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一幅人与自然泯然无间、尽善尽美的和谐画卷,尽收眼底,感人至深。

他写下“誓从断荤腥,不复婴世网”决心谨遵佛法,茹素戒杀;他用“比布衣以同年,甘蔬食而没齿”由衷得赞扬仁人志士的淡然旷达;他以“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对世人为满足口腹之欲不惜杀害生命表示深切悲悯。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公元761年,王维平静又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是诗人,也是画家、音乐家。如果说李白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那么王维就是一颗温润、光洁而又细腻的珍珠。

有人说他经历世间繁华,而后一无所有。但在我看来,他看似一无所有,实则内心充盈,精神富足。晚年的他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不慕荣华富贵,只求心灵的安宁。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生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王维《偶然作六首·其六》


王维晚年时用这样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一生。他的思想是那样“清净”,心灵是那样“平静”,他完全放空了自己,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大彻大悟,无悲无喜”的人生至高“境界”。

因而王维还有另一个称号——“诗佛”,他在人才辈出的盛唐时期,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世代流传,生生不息。

编写 | 剪云儿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这位吃素的大诗人与李白同年出生,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传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