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

他曾寫下“誓從斷葷腥,不復嬰世網”決心茹素戒殺,悲憫蒼生;

他用“比布衣以同年,甘蔬食而沒齒”由衷地讚揚仁人志士的淡然曠達;

他以“悲哉世上人,甘此羶腥食”對世人為滿足口腹之慾不惜殺害生命表示深切悲憫。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王維《長江雪霽圖》

是的,他就是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


提起王維,這個與李白同年出生的詩人、畫家、音樂家,卻似乎和李白來自兩個世界。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灑脫,另一個卻雲淡風輕,不食人間煙火。

受到學佛修行的母親的影響,王維長年茹素,慈悲戒殺,喜歡安寧自在的田園生活。他和孟浩然共稱為“王孟”,繼陶淵明開創山水田園詩派之後,將山水田園詩發展到了頂峰,從此無人能夠超越。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的詩平靜而有力量,清淨而有內涵,他猶自在盛唐站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公元701年,王維出生在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太原王氏,他的母親則出生於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

父親親自教授詩文,爺爺的得意弟子教授各種樂器,母親教授繪畫和佛經。王維就成長在這樣一個令人豔羨的家庭。

然而這樣安穩幸福的生活,卻隨著他九歲時父親的去世而一去不返。

幸運的是,他的母親並未被打垮。她遣散家奴,變賣家產,帶著王維和他的四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回到了孃家蒲州。

每天的生活除了拜佛唸經,她還依靠刺繡來補貼家用。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她也從未放棄。六個孩子在她的養育和薰陶之下,健康地成長著。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王維的才華和天賦逐漸顯現。他十五歲去京城應試,豪爽地寫下了“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十七歲的重陽節,他看著別家在登高,自己卻孤身一人,不禁黯然感傷,提筆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十一歲,他來到長安,憑藉一首自己創作的琵琶曲《鬱輪袍》成功打動了岐王李範和玉真公主,得到了他們的舉薦,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大魁天下”。

那一年,他是京城最耀眼奪目的狀元郎。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彈得一手好琵琶,畫得一手好畫,寫得一手好詩,這樣的王維備受矚目和敬仰。然而沒過多久,他便被貶官了,原因是他私自看人舞黃獅子,而“黃”與“皇”諧音,這意味著只有在皇上面前,才可以舞動黃獅子。

就這樣,他從帝都的京官,變成了濟州(今山東濟寧)的一個糧庫管理員。他的自尊心深深受到了傷害,這也影響了他詩文的風格。

枯燥無味地做了管理員一段時間後,王維請辭回家與妻子團聚,而立之年的他,終於要做父親了。然而天地不仁,命運這次依然沒有站在他這一邊。王維的妻兒都因難產而死。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獨居一室,屏絕累塵。”自此,王維終身未娶。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悲傷難以釋懷的王維只能寄情于山水,他獨自遊歷江南,寫下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無望的生活隨著為人正直的張九齡出任朝廷重臣被打破。

因受到張九齡的提拔,王維再次對仕途充滿了希望,官職越做越大,從八品小官,做到了正五品的給事中。他還在輞川(今陝西藍田縣西南)買了一所別墅,依山傍水,好不愜意。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也正是在這期間,他遇到了人生摯友孟浩然,讓後人明白有一種友誼叫“王孟”,但曾相見便會相知。

看似平靜順遂的生活,誰知此時張九齡被貶官,王維也被奸臣排擠。從此他對官場徹底失望,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株蓬草般,居無定所,無依無靠,何處是歸途?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行至大漠上,忽然一條長河出現在他眼前,那圓圓的落日,在無垠的沙漠裡顯得如此荒涼,遠處的孤煙像一把利劍直指蒼穹,令人震撼。

一股靈感湧上心頭,他揮毫一筆,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千古名句。

不就是蓬草嗎?能飄到大漠看到這番曠世美景,也算不枉此生了。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他的名字王維,字摩詰便是母親取的。“維摩詰”是早期佛教著名的大修行人,這個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沒有汙垢,即“淨”。母親的房間裡一直寫有三個大字:淨、靜、境。

他終於明白,母親曾經的告誡:只有內心“清淨”。才能心靈“平靜”,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王維《輞川圖》(臨摹)

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遍了生命中的花開花落,王維再也不關心官場上的世故人情,只寄情于山水,作畫,寫詩,吃素,學佛,悉心經營他在終南山的輞川。

沒有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觥籌交錯,山水田園間的生活安寧而自在,這裡才是他的世外桃源和心靈棲所。

“抖擻辭貧裡,歸依宿化城。繞籬生野蕨,空館發山櫻。香飯青菰米,佳蔬綠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學無生。”

——《遊感化寺》


一碗青菰米,一缽綠芋羹,在王維眼中竟是這樣的色香味美。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我家南山下,動息自遺身。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 “青苔石上淨,細草松下軟。窗外鳥聲閒,階前虎心善。”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一幅人與自然泯然無間、盡善盡美的和諧畫卷,盡收眼底,感人至深。

他寫下“誓從斷葷腥,不復嬰世網”決心謹遵佛法,茹素戒殺;他用“比布衣以同年,甘蔬食而沒齒”由衷得讚揚仁人志士的淡然曠達;他以“悲哉世上人,甘此羶腥食”對世人為滿足口腹之慾不惜殺害生命表示深切悲憫。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公元761年,王維平靜又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是詩人,也是畫家、音樂家。如果說李白是一匹脫韁的野馬,那麼王維就是一顆溫潤、光潔而又細膩的珍珠。

有人說他經歷世間繁華,而後一無所有。但在我看來,他看似一無所有,實則內心充盈,精神富足。晚年的他依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不慕榮華富貴,只求心靈的安寧。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宿世謬詞客,前生應畫師。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

——王維《偶然作六首·其六》


王維晚年時用這樣一首詩來總結自己的一生。他的思想是那樣“清淨”,心靈是那樣“平靜”,他完全放空了自己,身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了“大徹大悟,無悲無喜”的人生至高“境界”。

因而王維還有另一個稱號——“詩佛”,他在人才輩出的盛唐時期,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世代流傳,生生不息。

編寫 | 剪雲兒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這位吃素的大詩人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