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對於鄰近的國家——日本,很多學習過近代史的同學,一定有過那樣的時刻:十分痛恨這個國家,因為這個曾經深受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厚福澤的國家卻在近代對中國及人民施以沉重深痛的打擊,使我們一度一蹶不振。而對於日本的稱呼,我國古代有不同的叫法,明清時海盜猖獗,我們稱之為倭寇,侵華戰爭發生後我們多稱其為“鬼子”,這是為什麼呢?

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其實這個叫法,是源於晚清著名的大臣——李鴻章。人們對於李鴻章也是褒貶不一,其實教科書上展現的歷史人物並不是那樣全面。

在甲午海戰的前夕,李鴻章出使了日本,對日本進行考察訪問,在談判結束後的聯合記者會上,一名日本的記者想借此機羞辱中國,於是乎特意地出了一副對聯:

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騎奇馬......單戈獨戰!”這副對聯字面上的意思是說,我大日本帝國騎的是奇特又優秀的千里馬,拉的是長長的弓箭;文化上也是璀璨生光,,單是“大王”就有八個之多,這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我們日本齊心協力,輕而易舉地就可以踏平中國!日本人出的這個上聯可不簡單,“騎奇馬”“張長弓”這六字的特點是前面兩個字分別都是合字,後面的兩個字是從前面兩字中拆開得來,且可以講通。“琴瑟琵琶”此四個字上半部分正好組合成八個“王”字。所以,當場對出下聯難度可謂不小。

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然而,李鴻章不甘示弱,讓日方準備筆墨,一揮而就,在白絹上赫然寫下這樣的下聯:“倭委人......合手擒拿!”眾人乍一看,不由得拍手叫好。對仗十分工整,“倭委人”“襲龍衣”也符合拆字法、合字法,“魑魅、魍魎”正好都是四個鬼字旁,並且都是左右結構。整體的意思是,倭寇來偷我們大清朝的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最終會被我們清朝所制服。這個對聯真可謂是精彩,絕妙。

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但是,這樣漂亮的“回懟”,也是給了狂妄自大的日本一記拳頭。儘管我們國力日衰,但我們絕不是任意欺凌,任人所辱的國家,我們深厚的歷史文化告訴我們:即使哪天我們要任人宰割,也許要被迫簽下恥辱的條約,也要盡力挽回尊嚴!時局已定,但要告訴世人,我們終將以彼道,還彼身!將侵略者的鐵蹄,趕出中華大地!

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這個處於各種政治漩渦中心的人物,李鴻章有權力也被其所累,也沒有足夠的力量與時間,與“熊”“象”等抗衡,可以說是任人宰割,憑他一人之力怎能挽回早已頹敗的局勢呢?

或許,到了今天,我們可以多了一些理解,因為在那時,受時局所迫的人太多太多,或許要等一些時候,就好像若干年後在法國巴黎的那天,顧維鈞可以斷然拒絕巴黎和約一樣,我們也有實力與黑暗抗衡。我們都痛惜那段黑暗的歲月裡,中國經受的重重苦難,流下的千萬的血淚,回首看來,突然懂得,那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我們父輩、祖輩的過去,是千萬中國人的過去,但我們知道,絕不會是現在,和將來。

李鴻章訪使日本,日方出一副上聯,李對出下聯,此後倭寇改稱鬼子

因為我們將用努力讓時間重新為我們作證,我們這一次一定做到!為了祖國,我們都知道絕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的是齊心的努力,共創那個盛世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