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母愛情故事:結婚60年,從未吵過架,更沒動過手

人生甲子,有喜悅,也有淚水;歷史長河,有風雨,也有暖陽;歲月如歌,有光榮,也有夢想……從難以下嚥的“窩窩頭”到鬆軟的白麵饅頭、噴香的大米飯,再到一日三餐雞魚肉蛋的營養搭配;從飛鴿、紅旗自行車到家庭轎車;從一家四口擠在20平米的小屋到目前獨自住在100平方的新三居室樓房;從月收入20多元到目前4000多元的退休費……我的父母何林芝、何玉珍老倆口切身感受到40年來改革成果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父親何林芝生於1938年,母親何玉珍小他一歲。他們結婚已經60年了,在60年的婚姻生活中,老倆口相濡以沫、相互攙扶,嚐遍各種滋味。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他們吵架,更別說動手,艱難的日子也是如此。如今,他們白髮染滿鬢角,皺紋爬滿面頰,依然相知相守。父母的脾氣都很好,他們的感情也一直很好,無論是親屬、鄰居還是同學,都很羨慕我們有這樣一個家庭。談起這些年,記憶中的一個個片斷在他們腦海中依然清晰。

散文|父母愛情故事:結婚60年,從未吵過架,更沒動過手

資料:老年人

相識

父親家裡條件不好,那個時候就3間土坯房,其他什麼都沒有。父親的童年生活艱辛,因為6歲左右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是老大,他還要照顧年幼的兩個姑姑和三個叔叔。繼母對父親不好,從不給好臉色。爺爺走到哪兒,父親就跟到哪兒,爺爺下地幹農活,他就在一旁玩,困了在地邊倒頭便睡,餓了從爺爺隨身攜帶的包裡拿出一個窩窩頭狼吞虎嚥地吃下。父親喜歡讀書,非常好學,寫得一手好字。我想正是因為這點,他很早就認定了讀書人才能有出路,以至於在後來成為村上少有的高小文化水平。

母親出身算不錯的,兄妹4個,她是老小。當時她唱歌很好聽,順口溜隨口捻來,她還是婦女隊隊長。以至於後來母親開玩笑時候說,要是她不是被父親感動了,肯定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父親家和母親家其實隔得很近,兩個村相距1裡地,從這個村邊就能望到那個村裡,兩家只有10幾分鐘的路程,他們的緣分源於1958年8月,我國人民公社運動全面展開,周邊村的人們聚到一起勞動生產,政社合一。當時,母親給公社食堂做飯,父親是公社的一名衛生員,負責做醫療保健。勞動的那段日子裡,他們見面的機會多了,瞭解的機會也多了,相互之間有了好感,母親喜歡上了父親,認為他老實,厚道,值得託付,父親也喜歡上了聰慧、大方而又仁慈的母親。

回家後,某天吃飯的時候母親就把這個事情跟父母和哥哥姐姐說了,當時全家人沒有馬上答應,說可以先去父親家看看情況再說(以前的結婚都是先看家,合適就定親,不合適就散)。

父親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不得了,全家人立即佈置一番。母親的家人及媒人出動的考察團一行人就來了,回去之後,他們說父親家太窮了,房子都那麼爛,不願意答應這門婚事。聽說這個事情父親傷心了好一陣子,母親當時沒有表態。父親從小失去了娘,家裡很窮,人又可憐,但心眼實誠,聰明好學。我母親態度十分堅定,全家人說服不了,後來只好動搖了。就這樣,在媒人的撮合下,父親和母親的事定下來了。

散文|父母愛情故事:結婚60年,從未吵過架,更沒動過手

中國表情

相愛

小時候,家裡生活條件差,父親經常串村巡診,一走就得好些天。有時家裡做點好吃的母親就留著,等父親回來,全家人一起吃。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姐姐都對父親無比思念,焦急地盼望他的歸來。

母親是個細心的人,每年都記得父親的生日。每到父親過生日時,不管條件怎麼樣,母親都會多煮幾個雞蛋給他,全家人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母親提前一個月就和我們說,雞蛋別吃了,父親要過生日了,今年你父親的生日和往年可不一樣,他今年的生日和他出生那年的陰曆、陽曆完全重合,一輩子也遇不到幾次。

記得有一年地震,由於家裡住的房子有裂紋,父母出於安全考慮,決定暫時不回房子裡住。兩個人齊心協力在舊拖斗上搭上棚,接上電燈,又搬來被褥等物品,將廢舊的拖斗改裝成溫馨的“臥室”。就這樣,我和姐姐享受著地震帶來的戶外生活,愜意極了。

散文|父母愛情故事:結婚60年,從未吵過架,更沒動過手

各種

相伴

在他們的愛情中,還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說。

父母結婚後不久,父親就應徵入伍,當了一名軍人。記得父親剛到部隊的那段時間,母親說天天晚上都要夢見他,那時交通不便,兩個人便互通書信。隨著姐姐和我的出生,母親一個人的擔子更重了,她不僅要照顧爺爺、奶奶,還要照看姐姐和我,而且還要做地裡的活,一個人幹好幾個人的事情,在以後的日子裡,雖然過得一樣苦,可我沒見過母親流淚。她沒有一點怨言,她就是想讓父親在部隊上安心服役。

在部隊,父親也一直惦記著我們,把節省下來的伙食費寄到家裡,讓母親給我們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在部隊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文化不高的父親每天學習到深夜,軍事訓練很刻苦,他也因此從一名通訊員到文書,從參謀到排長,從連長到營長,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父親的付出換來了我們全家及早地隨軍,也讓母親從艱辛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父親和母親經過長久的分隔終於相守,那份濃情蜜意自是不言而喻。

經過20年的部隊洗禮,1979年父親轉業,我們全家來到了距家不遠的河北邢臺,母親也轉為一名正式工。母親65歲那年,由於腿疼的厲害而不能行走,最終左腿做了膝關節質換手術,住院期間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母親恢復得很快,病癒後,父親帶母親到上海、蘇州、杭州等6個城市旅遊了一趟,讓母親散心。

2009年母親患腦梗塞、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洗衣、買菜、做飯,給母親端水喂藥成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規定動作”,父親對母親照顧的無微不至。父親從早忙到晚,非常辛苦,但樂此不疲。父親說,現在兒女們工作都很忙,照顧好老伴就能為他們減輕負擔,安心工作。每當看到父親如此體諒我們,對母親又是體貼備至,我們當兒女的心裡感到很溫暖、很踏實。從這些小事可以看出來,他們都在彼此心裡。

歲月爬山過海,漸漸遠去。我的父母見證著生活的巨大變化,幸福地享受著晚年生活。從他們相視而笑的眼眸裡,我看到了父親、母親中間那種叫做“愛情”的東西。

我的父親母親有些艱辛,卻很幸福,艱難的經歷影映過一段平凡卻又可以稱之為偉大的愛情。愛情不分時代,不論什麼時候都是最最美好的!(作者:何衛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