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隨著08年的一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印度電影逐漸打開了中國市場,到後來的《三傻》、《少年派》、去年的《摔跤吧爸爸》,這類反應社會問題的咖喱味雞湯似乎很合當下中國觀眾的胃口。於是在前兩天,又一部印度風味的雞湯片——《嗝嗝老師》在中國上映。那這120分鐘的雞湯片是否值得我們一口悶呢?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這部電影讓不少觀眾瞭解到了一種叫做抽動穢語綜合徵的罕見疾病,而女主人公奈娜就身患此病。但正常說話都困難的奈娜因為校長的一句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於是勵志要成為一名教師,給更多人帶來希望。在經過無數次面試失敗後,她被指派到全校最頑皮的班級。他們互相取暖,照亮彼此的人生,是部被打上“喜劇”標籤實則卻屬勵志類的電影。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在看到主角接手一群“校園攪屎棍”的時候,小編相信所有人都知道最後結果必然是“攪屎棍”們在主角幫助下逆襲走向成功。因此老師袒護學生喚醒他們的良知,學生搗亂帶來新的麻煩使教師教學工作遭遇瓶頸,老師堅持不懈克服接二連三的困難等劇情是無法避免的。但印度電影卻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局的前提下卻依舊被煽情橋段感動的熱淚盈眶,《嗝嗝老師》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其實不乏有觀眾吐槽煽情全靠bgm,但實際上對影視作品來說bgm本來就是渲染氣氛帶動觀眾情緒的重要手段。電影中背景音樂與劇情小高潮配合拿捏的相當好,無論是絕望的小奈娜在校長的鼓勵下看到曙光還是奈娜帶領孩子們放飛承載恐懼的紙飛機,或是小霸王梅爾被打開心扉的情節,配合背景音樂都成功帶動了觀眾的情緒。能用俗套打動觀影者,就是這部電影的優秀所在。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嗝嗝老師》在中國大陸上映後的第四天還能在眾黑群聚的豆瓣上拿到比較不錯的7.6的評分,很大一部原因在於影片中折射出的現實問題也反應了目前中國的民生民情。或許很俗氣,卻很自然的把階級矛盾、歧視、貧富差、救贖巧妙的融合進影片,而這許多問題正好能填補很多方面處於相似境地的國內觀影者。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嗝嗝老師》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但成功卻不代表優秀。其實不少觀眾知道,《嗝嗝老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08年美國一部叫《叫我第一名》的電影的翻拍,而在狂轟濫炸的嘻rap更是對《放牛班的春天》的一次失敗模範。浪漫的代言法國配上悠揚的音樂是對心靈的一種治癒,但印度片過分的rap轟炸雖然給電影帶來了喜劇效果,卻和一言不合就尬舞一樣降低了全片的可看度。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而之前說到過的一目瞭然的套路使得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驚喜。成績優異人格跑偏的A班優生,注重成績而忽視學生內心的優秀教師,成績一塌糊塗卻有著過人天賦的差等生,這些設定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觀眾心境的變化有,但絕對談不上強烈,劇情存在轉折,卻也達不到跌宕起伏步的地步。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但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卻在於用完美的結局淡化了尖銳的現實問題。實際上,導致“問題學生”的原因絕不僅限於他們遭受的不公平對待,“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又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如果單憑一己之力就能消除體制帶來的社會問題,就不會有發達、發展中與落後國家之分了。而有過教學經驗的人都知道,奈娜的教學方式雖然獨具特色,現實中卻絕對行不通。

乾掉這碗咖喱味熱雞湯?淺評《嗝嗝老師》

電影一直在諷刺所謂的“教學大綱”,但若教學大綱真的一無是處,又怎麼可能長期存在於現代教育中?用拋雞蛋解釋拋物線,用打籃球解釋重力加速度,咋一看合情合理,實則只能存在於想象中。奈娜可以有能力讓孩子們進入正軌,融入生活,卻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不可能在不懂數學的前提下去學習物理,也不可能在不懂元素週期的時候就學習化學方程式。電影的立意很好,卻過於理想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