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記得去年一個懶散的午後,不經意的在刷頭條新聞,看到了介紹于娟老師的一片文章,於是立即某寶上購買了這本書《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于娟,女,32歲,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

她的博客寫到:“若天有定數,我過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絕我,那麼癌症卻真是個警鐘: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樣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活著就是王道,如是記之。”

于娟生命日記——《活著就是王道》博客精華文摘于娟:一定不要熬夜

“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餵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那時只有31歲。”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果。”

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嶺。別人看來我人生盡毀。其實,我很奇怪為什麼反而癌症這半年,除卻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樂。我不是高僧,若不是這病患,自然放不下塵世。這場癌症卻讓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來,索性簡單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樂。名利權情,沒有一樣不辛苦,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時隔一年,幾經生死,我可以坐在桌邊打字,我覺得是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客觀科學,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總結一下,為啥是我得癌症。做這件事對我並無任何意義,但是對周圍的人可能會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我在癌症裡整整掙扎了一年,人間極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經摧殘到無可摧殘,我不想看到這件事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發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幫他們去避免,哪怕是我最為憎恨討厭的人。

之所以去思考這個問題並且儘量想寫下來是因為,無論從什麼角度分析,我都不應該是患上癌症的那個人。

痛定思痛,我開始反思自己究竟哪點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給我開個如此大的玩笑,設個如此嚴峻的考驗。

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種:晚年喪子,中年喪妻,幼年喪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還有孩子,就會面臨這些痛苦,所以我要堅強地活下去。

我願像一個乞丐——或者乾脆就是一個乞丐匍匐在國泰路邊,只要能活著看我爸媽帶土豆經過。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幸福。

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以上內容摘自於娟老師臨終絕筆,樂觀詼諧的文字處處透露著她樂觀向上的精神,受盡身體癌症極刑,仍為了活著而“上刀山下火海"至死不渝,天妒英才,多希望上天能賜您再活一次!

于娟老師最後一問:"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