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宁静是这里的常态,住惯了经十路旁的喧嚣小居,乍来到这片古朴的村落,顿觉得每一声鸟啼、虫鸣和阵阵不经意的微风都是无价之宝。这里的宽敞是一眼不见高楼遮天的通透,这里的静谧是河水潺潺没有车来车往,这里的芳香是层绿叠染野花绽放的清新,这里对土生土长的居民来说一切太过正常,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我而言,新鲜、欣喜、爱慕。

初春还未褪去,夏雨悄悄来临的季末,来到章丘区文祖镇的三德范村,它是全省历史文化名村,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村里现存玄帝阁、禹王庙等众多遗迹,还有部分原汁原味的泥土房,不知道这些在风雨中历经百年的房子里有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村的主干道旁是一条纵贯南北的景观河,河上有四座桥,由南到北分别为胜利桥、三孔桥、中心桥、北大桥,河岸柳树刚吐新芽,微风乍起,河面皱起丝丝涟漪,仿佛置身江南,于烟雨中寻着撑油纸伞的姑娘。中心桥是通向玄帝阁最近的桥,桥上伫立着刻着十二生肖的大理石护栏,给温婉的乡景增添了几分壮美。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中心桥

玄帝阁是阁楼式高台建筑,上殿下洞,高约10米,站在玄帝阁上向北望去是中心大街,可惜去时恰好赶上道路施工,没能感受这条街的历史感。据悉这条街是庄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章莱南北通衢之要冲,庄内历代管理机构均设此街内,一直延续至今。玄帝阁下为太平门,石板路下面是宋元时期的两座古桥,与巴漏河相连。中心大街西南侧为三德范石刻馆,可惜大门紧锁,错失了观赏机会。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玄帝阁侧面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齐家巷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从玄帝阁北侧东路上行,踩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一般,这条约长300米的齐家巷形成于明清时期,巷以齐家命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漫步齐家巷,进入到被树木环绕泥土房包围的古村落,被风蚀雨淋的泥土墙露出小石砾瓦砾,旧黄的土砖大概是后来翻新的样貌,几家农户半掩着大门,鲜红的对联未因风雨渐旧而是在古老门框的映衬下越发的鲜艳。这里家家户户贴的对联还保留最原始的生命力,不像市场上印刷出来的那般透着一股“劣质感”,而是在飘逸质朴中感受到骨力之美,仿佛红纸上的浓墨未干,嗅出一丝墨水的味道。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沿齐家巷而上的老屋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在山村的胡同里,砖瓦泥土便是这个村子最坚实的记忆,这里的人代代更替,如今在村子里转上一圈却不见几个年轻人,偶尔路遇几个年长的人,他们也说不上这个村子里的一些故事,也是从他们的父辈、祖辈口中传下一些故事。青苔着石阶,丛草绕柴门。院内何人忆,垂首问故人。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路遇一位大叔给我们讲房子的历史

村子里的老房子里还住着几户人家,他们大多保留原建筑的外貌,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小的翻修,屋内大概的居住结构不太知晓,本想进一户人家探访,但觉有些冒昧便也走到门口折返回来。从天井里生命力极强的葡萄架大概看出,这些房子的主人极为热爱这一方净土。村落里的房屋高低不齐,由西向东地势越来越高,房子大都依地势而建,颇有一番韵味。有的房子墙高院大,看来曾是大户人家,有些还被翻修继续居住。有的房子院墙低矮,房屋较小,也不过是普通住户。迂回的小巷将东西南北的院落串联起来,仿佛能够看到几十年前这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邻里邻外话语不断,牛羊串巷,孩童追逐,薄雾笼罩初阳欲生时已有下田的农夫,暮日归去天色向晚时家中已飘饭香,好一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风光。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从玄帝阁往南约三百米就是禹王庙,村里的人都称为“南头庙”,具体建庙年代不详,约为清朝康熙年间,有碑文记载乾隆五十七年重修禹王庙,另有碑文记载道光二十三年重修立。大门前似是新修痕迹,大门对面是影壁。遗憾的是去时大门紧锁,不知里面何景。有描述称庙内壁画几十余幅,画面记载传奇故事,色彩鲜艳,惟妙惟肖。从侧面残破的院墙望去,里面已是荒草丛生,无人问津,若真废之,实唯可惜。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禹王庙院内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禹王庙旁是月牙池,因形式月牙而得名,又名金龙湾。但仿佛被冷落了好久而有些“小脾气”,原本该是纳凉去暑的好地方如今看来也萧条许多。

从玄帝阁往禹王庙走的途中可路过“人和”门,这是辛庄巷石砌的城门,于同治七年(1868)二月所建,曾任两广总督的济南人毛鸿宾在童年辞归故里,题下“人和”的匾额。由辛庄巷往东去便到艮峰门,与人和门同年建,拱形门由青石头砌成,高耸巍峨,颇具气势。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人和门

▼辛庄巷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艮峰门

艮峰门旁有一家农家乐,主户做饭干净实惠,搬一小桌安于树下,趁着微风享受别一番的惬意。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村的主干道西侧有一条太平街,太平街青石铺路,窄小的街道两旁青石铺路,民户家门敞开,“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风犹存。太平街西头有关帝庙,为供奉关羽而建,也是当地民俗民风的展示。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这里的陈家巷、东沟巷、金家巷都别有风韵,走进古村的胡同巷道,时间好似突然慢下来,听村头修剪花椒树的奶奶讲述房子的年代,看苍老的院落里枯树长新芽,角角落落里的小花惬意盎然的开放着,镜头下的光影无论如何都留不住内心涌动的情感,只有这不言不语的石板、房子、老树一年复一年的承载着这个村庄独特的记忆。

在这个城市住的略有烦躁的时候,去这些地方走走,片刻的宁静能滋润内心干枯的记忆,大概几十年、几百年前,我的祖辈也生活在这样民风淳厚、宁静惬意的村庄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寻找乡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镇三德范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