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小参村,原名“小三村”,位于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的西北部是广东省的最北端,与江西省定南县的天花镇紧邻,属高寒山区,境内山峦重叠,毛竹林立,景色宜人。村庄四周,五峰环绕,犹如五匹腾飞的骏马,当地人称之为“五马归槽”。如今,这个显得偏远、落寞的小山村,在宋元时代,这里是贯穿南北的古棧道;在明清时期, 这里是闻名遐迩的驿站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驿马络绎不绝,小参村自然成为南北水陆往来的落脚点。“肇始於宋末,兴旺于明清”, 就是该村历史发展的总结性概述。

走进小参村的古街,昔日繁华的街景与稠密的人流已成云烟, 一座座显得低矮残旧且布满尘埃与结满蛛网的古建筑,无声地向人 们诉说着几百年前小山村的往事与沧桑。

起初,在小参村定居的有白、缪、陈、徐等十余姓人,古街店铺60余间,有盐站、客棧、旅馆、伙店、铁铺、缝衣店、杂货店、 理发店、修补店、布匹店、药铺、肉行等。“头老隆,二贝岭,三小参”的商贾歌谣便是小参村商贸兴盛时期的历史见证。后来,白氏等十几姓人因经商而迁出小参村。

明万历年间,李维韬从细坳半径中村迁至小参村,成为小参村李氏开基先祖。李氏族人和睦乡邻,艰苦创业,人丁兴旺,渐渐成为该村的主要姓氏,如今,小参村多为李姓。

明崇祯年间,村人李世相在朝廷任兵部参将,清兵入关时,李世相受命率数万精兵抗击清军,因孤立无援,李军在江西龙泉县(今遂川县境内)兵败,李世相战死沙场。因他平时爱兵如子,其部将拼死将其尸首抢到送回小参村。村民为纪念李世相,故将村名小三村改为“小参村”。

小参村是广东省的北大门,是广东省与江西两省界址分水岭,西与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和九曲乡毗邻,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鹅公乡交界,到江西定南县城仅有30多公里,是龙川通往江西定南县城的唯一公路出口处,是麻参公路的终点。该村有细坳镇北端“小平原”之称, 村民居住较集中,耕地较平坦。

因此地原是古驿站,自然就有较多的古建筑。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发展,有些建筑己难觅踪影,但在小参村,至今仍保存有许多文物古迹,类型有古街道、古民居、古桥、古井等。

小参古圩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明末前,清兵入关时,因该村明末参将李世相率兵抵御清兵而战死沙场,故将小三圩改为小参圩。该圩是粤赣两省边境重要的商贸市集之一。主街长160多米,宽约3米,街面鹅卵石铺砌,有粮食、饮食和日杂等店铺20多间,商贸繁盛。素有“头老隆,二贝岭,三小参”之称。

自本县细坳、和平县下车和定南县鹅公等开设市集后,小参圩逐渐衰落。昔日南来北往的商客挑夫已无踪影,店铺大多崩溃,鹅卵石铺砌的街面仍存。如今的百年古街,已有不少新建的洋楼,当年的店铺已成今日之住房,可拆卸的木板店內,已没有了昔日琳琅满目的南北货物。

改革开放前,小参村的民居全都是清代、民国时所建造的土木结构泥墙大屋。主要有“上三下三”、“上五下五” 、“上七下七”、“上九下九” 的府第式方围屋,以泥巴、糯米粉、沙质土搅拌成泥浆内置毛竹片为筋络,层层夯实而筑成。如此建成的房屋异常牢固,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的吹打,依然坚固如昔。

“柱史衍庆”李屋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原为三进二横一围布局,土木结构,面宽34米,深32米,建筑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青砖墙基土砖和夯土混合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鹅卵石地面。现仅存左斗门、下正厅、中正栋“仰高祠”、后正栋左房间、二横屋及围陇。另外,大门前有一半月水塘。左斗门楼前有二圆木柱承一梁,木门框,麻石门礅、门槛,门后有木楼棚。总占地面积1493平方米。大门木门框,麻石门礅,木门页,门额墨书“柱史衍庆”。中正厅右侧有专门供奉李世相的祠厅,祠额墨书“仰高祠”。此屋是明末参将李世相的故居,因此又称“参将祠”。

竹园围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三进二横,正屋上七下七布局(房间三层木楼棚),横屋前后有角楼。面宽37.2米,深29.6米,建筑占地面积1101.12平方米。正屋和横屋青砖墙基土墙体。角楼青砖墙基中间土夯墙,上部土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厅房混凝土地面,天井鹅卵石铺砌。首层计有五厅、四天井、三十二房间、一余坪。大门青砖拱门洞,石质门框、门礅,木门页,门额墨书“竹園围”。下正厅有二圆木柱。中正厅前檐有四圆木柱和梁架。上正厅正壁前有神台。该屋规模较大、较高,对研清代当地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具竹园围的参考价值。

仪象楼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建于清代,坐西向东。二进二横,正屋上五下五布局,客家方形屋。面宽30米,深16米,建筑占地面积480平方米。青砖墙基夯土和土砖混合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厅房泥土地面,过道、天井地面鹅卵石铺砌。有六厅、三天井、二十房间、一余坪,总占地面积630平方米。大门麻石门框、门礅,木栊门,木门页。下正厅有二圆木柱和屏风,上正厅正壁有神龛。

怡春园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二进二横,正屋上五下五布局,客家方形屋。面宽30米,深13米,建筑占地面积390平方米。青砖墙基夯土和土砖混合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混凝土地面,过道天井鹅卵石地面。有六厅、三天井、二十房间、一余坪,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大门木门框、石门礅、木门页。下正厅有二圆木柱和屏风,上正厅正壁有神龛。该屋建筑较简朴,对研究清代当地客家民居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维兴楼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位于小参村社径口。建于1973年,坐西北向东南,二进合掌屋。面宽14.5米,深17米,建筑占地面积246.5平方米。石墙基土夯墙,瓦木屋面,硬山顶,水泥地面。2006年重修,屋面钢网水泥,上盖灰瓦。有二厅、一天井、十房间、一余坪、二斗门、四个水塘(梯级分布),总占地面积626平方米。大门木框,石门礅,木门页。大门额石刻“维兴楼”,屋脊有灰塑双龙戏珠。斗门水泥屋面,灰塑筒瓦,墙体水泥批搪划清水线。该屋对研究近现代当地传统客家民居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沙径口拱桥

古村落——龙川县小参村

位于小参村沙径口。建于明代,东北西南走向,跨越小三河。单孔,石拱桥,红沙岩方条石砌成。桥面总长7.7米,宽4.2米,高7.4米。桥孔高约6.2米,跨度约9米。桥面两边有石砌桥栏,高0.5米,厚0.25米。桥面鹅卵石铺砌。

小参村这个“五马归槽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向来崇文重教,尤其是李氏先祖,利用公堂经费办私塾,免费供村内外各姓氏子女上学。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该私塾一直为周边村民服务到民国时期。该村先后出现过4名举人,秀才9人,监生16人,贡生9人,七品以上官员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