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水电站,看看这个兼有防洪、灌溉、养殖场,顺带还可以旅旅游的地方?但说实话,这样的地方,我是很少来的,先不说有没有什么值得人观赏的景色,在这儿,就算是路程,都得好几个小时,更何况,周围还没有什么别的美丽景色,为了这个水电站,专程跑一趟,似乎不是很值得,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很多,要合理利用。不过,后来又转念一想,都到了甘肃,索性就去看看吧,而且刘家峡水电站不收门票,何乐而不为?上网查了几个刘家峡周围难得有的几个景点:“千年古寺罗家洞寺”、还有“炳灵寺”和一大片芦苇荡,了解路途、注意事项之后,我开始了一场“水电站之旅”,还记得《飞屋环游记》里的那个矮个子老头吗?他带着一个大大的装有回忆的屋子飞上了天空,到达了美丽的“天堂瀑布”,我没那么大的勇气,只带了一点小小的东西步行去了刘家峡。我自己觉得也不是很累,也不是很远,步行没问题的。所以,如果有心思来看刘家峡的游人,可以步行走到山顶,顺便见识一下路途的美景,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刘家峡的具体位置,我以前学地理的时候,就没搞懂,书上写的“刘家峡水电站,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干流上,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供水、航运、养殖等效益。”不过,每一个字我都懂,结合起来我就懵了。来到刘家峡以后,我结合自己的地理知识仔细观察了这座水坝,总算是看出一点苗头,也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水电站,而我,也通过这次的旅游,对刘家峡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1、“刘家峡,孤独的水电站”

站在山顶处,眺望远处的两条分支的河流以及中间夹击的一座山脉,只感觉人类真的是浩淼无比,还记得曹操登山远望“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吗?我想我眼前的景色,与此相比所差无几。不过,我在这还有一个新的发现:在这座高大的山脉左右,两条河流的颜色,并不一样,左边的河流呈现的是黄色,右边的则呈现绿色。最最神奇的一点是,河水并没有因为在前方汇合而相融,依旧是泾渭分明,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是绝对不会相信真的有这样的河流存在。我想,黄色的河流应该是下雨时被雨水冲击而导致泥土顺河而下形成的吧?绿色的那条河我就无法解释了。或许有一天,我会去探究原因吧,但是今天还是算了吧。

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刘家峡的村庄也是很少的,站在高地上往下看,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冒着缕缕烟雾,昭示着人家的存在,别处的都是一些比较破旧的明显没有人居住的房屋。还记得以前曾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在刘家峡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作者说:刘家峡是孤独的,城镇之间相距甚远,一城一镇,都是孤立的,没有“人气”,塞北的风沙袭来时,更是将这孤独吹满了整片大地。我现在就深深感觉到了这刘家峡的孤独,一座一座的大山紧紧静静伫立在刘家峡,山与山之间,是孤立的,黄河的流水侵蚀,更是将它们分成一座座尖尖的、互不干扰的山体,山脊正对着我,我远远就仿佛望到了它的无助。我竟然有一种想拥抱它的冲动……

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2、“刘家峡,无私的水电站”

我试图将内心升起的感觉压回心里,可是,最好的方式是逃离。我在逃离刘家峡水电站的路途中,见到了一处寺庙“炳灵寺”。我这才想起,刘家峡附近的景观我还没去过。

炳灵寺是一座与刘家峡水电站完全不同的景观,它隶属于佛教的范围,寺内也有许多塑像。敦煌莫高窟的塑像是供奉佛教的象征,而炳灵寺的塑像,则是佛教和道教的体现。走进寺内,许多塑像映入眼帘。还记得敦煌莫高窟的塑像是一个一个摆在寺内的,就算是壁画,也是刻在墙壁上的图画。可是,炳灵寺的塑像,却是直接就刻在了墙壁上,将壁画与墙壁结合在一起。而且,炳灵寺的塑像,并不像敦煌莫高窟一样用各种颜色绘制而成,而是单一的一个颜色:“黄土的颜色”。墙壁上的塑像很是高大,大概有三个我那么大,我自认为我并不算矮个子,但是,这个时候在塑像面前,绝对是不够看的。再往进走,墙壁上会有一个最大的塑像,那就是塑像里面的“老大了”,因为我发现,其它的都是在这尊佛像的左右两侧。中国最是讲究“礼法”的国家,即使引入外来文化,也是要经过改造符合中华文化之后才能呈现给世人看,因而,我的判断是绝对没有错的。塑像看得多了,也会看出不一样的风味,我发现,有一幅塑像特别奇怪,脸上看起来黑黑的,不过脸型小小的,身子后面衍生出来左三条右三条的细细的胳膊,身上穿着绿绿的有宋代风味的衣服,最重要的是,胡子长长的,这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少年包青天》里的“包黑炭包青天”,那个铁面无私为人们断案清官。不过,据我所知,这并不是清官包黑炭,至于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国内旅游:甘肃“刘家峡”——一片被人遗忘的土地

来到刘家峡,我的感觉很复杂,很是贫穷,很是冷清,大部分的人都“逃离”了这个地方,去往了更发达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出路,这片土地,也就被大多数人所遗忘。所以现在的它,越发的孤单无助。有时候,我希望,人们可以多来看看这样的景观,它们默默无闻,却比任何一个景观都对人类有贡献,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从不后悔自己看到这个地方,见到了这个贫穷的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