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一、鸛雀樓簡介

山西省運城市鸛雀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築。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雲棲樓”。古城緊靠黃河,有一種食魚鳥類經常成群棲息於高樓之上,此水鳥似鶴,但頂不丹,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鸛雀”,故“雲棲樓”又稱“鸛雀樓”。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鸛雀樓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地理位置優勢、風景秀麗,唐宋時期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詩因樓作,樓因詩名。鸛雀樓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據傳歷史上的鸛雀樓後被元兵燒燬,成為國人一憾。2002年10月,在各界人士關心下,鸛雀樓得以復建落成。復建的鸛雀樓為目前國內惟一一座採用唐代彩畫藝術的仿唐建築,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

以鸛雀樓主體為中心的鸛雀樓景區分四個遊覽區:一是名樓遊覽區,包括門殿、鸛影湖、唐韻廣場;二是黃河風情遊覽區,包括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園、柳園;三是山水遊覽區,包括蒼山自然景觀園、吉祥如意湖、鸛雀園;四是康樂遊覽區,包括蒲津康樂園、唐風馬球場、日潭戲水園等人文自然景觀。

二、鸛雀樓文化底蘊

鸛雀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特,氣勢雄偉,加之區位優越,風景秀麗,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多來登樓觀瞻、放歌抒懷,並留下許多居高臨下,雄觀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時有感而發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催人奮發向上,激勵民族振興的千古絕唱,早已膾炙人口。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道:“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渙、暢當三首能壯其觀”。如李益的《登鸛雀樓》:“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詩人由山河壯麗的景觀聯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惆悵。又如暢當的《題鸛雀樓》:“迥臨飛鳥上,河流入斷山。天勢圍平野,高出塵世間”。此詩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馬戴、司馬札、吳融等鋒頭極盛的詩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但流傳至今,婦孺皆知的詩冠,當屬太原才子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一開口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因此,千百年來這首詩不僅激勵著中華民族奮發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學真理。清代詩評家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

鸛雀樓高臺重簷,黑瓦朱楹,不僅佔河山之勝,而且據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名播遐邇。鸛雀樓立晉望秦,它獨立於中州,前瞻中條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龍踞虎視,下臨八州,宏偉壯闊的山川景象,吸引了無數歷代名流,登臨作賦。擁山河之勝的蒲州名樓,幾乎成了當時大詩人們賽詩的舞臺。鸛雀樓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濟古稱蒲坂,夏、商、周以前,堯和舜帝都在這裡建都。這裡的文明史源遠流長,想一想,鸛雀樓所演繹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不能不為之讚歎。

三、鸛雀樓詩詞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註釋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賞析

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讀者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裡,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登鸛雀樓

唐代: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註釋

唐代河中府名勝,因經常有鸛雀棲息,故得名,後被河水衝沒。

迥臨:高高的在上面。迥:常作遠或獨自的樣子解釋,此處應描寫高遠。

世塵:塵世。

平野:平坦開闊的原野。晁錯《言兵事書》: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

斷山:陡峭的高山。杜甫《遠遊》:雲長出斷山。

譯文

鸛雀樓高高的在飛鳥之上,遠離塵世間。

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籠罩著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賞析

此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彷彿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看,這裡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雲,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後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同崔邠登鸛雀樓

唐代:李益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譯文

鸛雀樓西邊有百尺桅檣,汀洲上高聳入雲的樹木一片茫茫。

漢家樂奏猶如逝去的流水,魏國山河也已經半入夕陽。

往事過千年尚遺憾時間過得快,憂愁到來一天也覺得太長。

戰亂中更激起思念家鄉的情感,遠望樓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傷

註釋

⑴同:猶“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詩人。字處仁,清河武城人。鸛(guàn)雀樓:唐代河中府的名勝。北周宇文護所建,樓高三層,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濟縣),前瞻中條山,下瞰大河。因鸛雀常棲息其上而得名。後為河水衝沒。

⑵西:一作“南”,一作“前”。

⑶汀洲:水中小洲。《楚辭·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⑷簫鼓:簫與鼓。泛指樂奏。南朝梁江淹《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

⑸千年:極言時間久遠。晉陶淵明《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賞析

此詩開頭四句由傍晚登臨縱目所見,引起對歷史及現實的感慨。人們在登高臨遠的時候,面對寥廓江天,往往會勾起對時間長河的聯想,從而產生古今茫茫之感。這首詩寫登樓對景,開篇便寫河中百尺危檣,與“蜂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王昌齡)、“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寫法異曲同工。以“高標出蒼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種居高臨下、先聲奪人之感,起得氣勢不凡。此句寫站得高,下句則寫看得遠:“汀洲雲樹共茫茫。”蒼茫大地遂引起登覽者“誰主沉浮”之嘆。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題河中鸛雀樓

唐代:張喬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

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登河中鸛雀樓

唐代:司馬紮

樓中見千里,樓影入通津。

煙樹遙分陝,山河曲向秦。

興亡留白日,今古共紅塵。

鸛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

和趙相公登鸛雀樓

唐代:殷堯藩

危樓高架泬寥天,上相閒登立彩旃。樹色到京三百里,

河流歸漢幾千年。晴峰聳日當週道,秋谷垂花滿舜田。

雲路何人見高志,最看西面赤闌前。

登鸛雀樓

唐代:吳融

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凍開河水奔渾急,

雪洗條山錯落寒。始為一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

祖鞭掉折徒為爾,贏得云溪負釣竿。

鸛雀樓晴望

唐代:馬戴

堯女樓西望,人懷太古時。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潭返照移。行雲如可馭,萬里赴心期。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1集:寫鸛雀樓的那些古詩詞

備註:鸛雀樓景區介紹

鸛雀樓景區佔地面積2.064平方公里,以鸛雀樓為中心,四周以古典園林分佈,呈“四區十二點”佈局結構。(1)名樓瀏覽區。包括:門殿、鸛影湖、唐韻廣場和名樓中心瀏覽區。(2)黃河風情瀏覽區。包括: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館和柳園。(3)山水瀏覽區。包括:蒼山蒼林自然景觀區、吉祥如意湖和鸛雀宛。(4)康樂瀏覽區。包括:蒲津康樂園、唐代馬球場和日潭戲水園。

景區以鸛雀樓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厚重的黃河文化為根基,以盛唐時代開放的社會精神和盛唐文化為包裝,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以弘揚愛國主義為主題,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磅礴氣勢為主旋律,開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遠意境,成為國內外遊人觀光、瀏覽、休閒、度假的國家級旅遊景區。

景區內重點景觀地段詳細規劃,根據基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文化內涵與造園規則做到完美結合,通過具有象徵性,古樸典雅,自然協調的建築物琚符號等,體現、烘托鸛雀樓的寵偉壯觀,渲染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從而給人一種遼闊、雄壯而高遠的感染力。使遊人在發思古之豪情時,能動地融入到景觀的感受之中。各重點景觀佈局,充分利用沿臨黃河的大自然生態環境,做到疏密有軼,組景借景序,使整個景區形成一曲有序幕――樂章――高潮――餘韻無窮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園林建築等相互和諧的交響樂章,更加體現“中華名樓,黃河明珠”的崇高深遠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