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人不能輕易自我毀滅 那些看上去的毀滅 有可能是人體向自己發出的求救信號

圖文 | 心之愛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四年級的米妮不想上學了,她倔強地在家裡呆了一個星期。

米妮的媽媽,她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和米妮媽媽交流的時候,她第一句話說的是:“我對不起孩子!”

當被問及為什麼時,她說了第二句話:“我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可是,我又不能說出來。”

同樣為人兒媳,我特別能體會米妮媽媽的心情。在中國,有些話,說出來就是大逆不道。然而,婆媳關係,卻又是橫亙在家庭關係中的一顆定時炸彈,它隱晦、模糊、不透明,常常被人有意無意地掩蓋。我們教給男人的“和稀泥”是目前處理婆媳關係的良藥。可是良藥苦口,正如米妮媽媽所說:“他工作壓力很大,還要照顧家庭,這個時候我再開口,太不懂事。”

就這樣,米妮媽媽把自己的不情願全部壓抑在內心深處。起初,回到家她會對婆婆和米妮強顏歡笑,她一直試圖說服自己接受婆婆的“生活習慣”,甚至懷疑自己太矯情,事情太多。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總是那麼骨感。那些牽強的自我安慰總是抵不過現實生活醬醋油煙的磕磕絆絆,這樣的體會,每個和婆婆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兒媳都會有。只不過,有些人能讓這些不快與自己的內心需要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也許會產生一些無用的氣體,但這些無用的氣體似乎也能變成調和關係的有效因子,不再讓人覺得那麼壓抑。可米妮的媽媽,在她的成長背景中,缺乏了啟動化學反應的能量。她為了扮演好妻子、好兒媳的角色,把生活中的不快打掉牙往肚子裡咽。可是,這樣的方式卻不是在解決問題,她讓問題呆在原地,像一個負能量球一樣一點一滴變大。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不想又不敢說,擔心他人說閒話,擔心別人說她不是一個好妻子、好媳婦、好媽媽,米妮媽媽把這些擔心壓抑到哪裡去了呢?情緒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在人體中更像一個通道,外在刺激人體產生情緒,而人體要對情緒作出反應管理情緒,否則,情緒通道就會被堵塞。但奇妙的人類,在情緒面前總會產生一些本能的自我保護,把別人當成出氣筒,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米妮媽媽那些原以為壓抑回去的情緒,通過各種微表情、語音語調、行為,傳遞給了米妮。米妮知道媽媽回家把“不高興”掛在臉上,她能做的只能是小心翼翼地陪著媽媽。那些原本用於學習和玩耍的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在謹慎的陪伴中。而一旁的媽媽,積蓄著情緒,等她下一道題不會做時,心裡的怒火一觸即發。媽媽的情緒爆發換回的是米妮的無助和媽媽的愧疚。而這份愧疚又會幫助媽媽放大對米妮的擔憂,進而增多了養育中的焦慮,陷入惡性循環。米妮沒有辦法,她想讓自己停下來,逼著媽媽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需要。

就這樣,米妮決定不上學了。這是她對自己開啟的自我保護。不然的話,又能怎麼樣呢?人不能輕易自我毀滅,可是,那些看上去的毀滅,有可能是人體向自己發出的求救信號,那是一種自我保護,是一次自我拯救。米妮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她知道自己做什麼,媽媽會停下來。否則,媽媽那變本加厲的情緒,怎能有盡頭呢?就像米妮說的一樣:

“你想對奶奶甩臉色,可是,你不敢,把火全撒在我的身上。”

“媽媽,這不公平。”

“這是你的事情,我不想為你承擔。”

“可有時候很難分清哪些是媽媽的,哪些是我的。因為媽媽總給我一種錯覺:全都是我的錯。”

米妮控訴著媽媽對她的不公,而媽媽,面對這份不公泣不成聲。此時此刻,她只是在想,只要米妮肯回學校上學,讓她做什麼都可以,何況是與婆婆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面對孩子在生長中的停滯,媽媽亂了手腳,她忘記了自己原本的問題。突然想起電影《瑪麗公主》中弗洛伊德曾說過:“有一個角色,我們永遠也扮演不好,那就是為人父母。”我望著米妮的媽媽,那一刻,特別想抱抱她,抱抱她內在那個不曾被關注的小女孩兒。比起米妮,她更需要愛的滋養和支持,更需要被理解。其實,她不知道,米妮停下來的目的還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媽媽能看到自己,尊重自己,關照自己。幼小的她不會用語言表達這份內在動機,可從她的臉上,我分明讀到了:“多年以後,我不希望自己像媽媽一樣,只會壓抑,只會逃避,眼裡只有別人,沒有自己。”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十多年來,婆媳關係的問題很少主動碰觸,但在諮詢室裡,幾乎每個家庭背後都會牽涉到這個問題,甚至正如文中前半部分所言,它像一顆定時炸彈,不知引爆了多少家庭,炸碎了多少人“家是愛的港灣”的夢想。一個男人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動力學很容易把它解釋成“競爭”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致力於把它當成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會發現,婆婆和媳婦之間,存在著生命與生命的共性,而且她們二者像極了,所以才會有不必要的爭端。常常被問及要如何與婆婆相處,閒來無事的時候,我也會常常回顧身邊那些與婆婆相處很好的人,也想從她們身上找到答案。我發現,有幾點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借鑑:

“你不是婆婆親生,自然無法要求婆婆對你像對待你的愛人一樣。如果你會因此和愛人爭風吃醋,這醋吃得有點low。”

“如果婆婆是來幫你帶孩子,不無故把自己的育兒要求強加在老人身上。那些老人做不到的,可以由你下班後彌補。”

“你和婆婆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她是你愛人的媽媽,是孩子的奶奶。”

這些借鑑是站在媳婦的角度提供,但絕不是要求媳婦們必須要做一些什麼。我深知有很多問題不是媳婦的認知帶來的,它們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中,比如“重男輕女”。身為諮詢師,親歷過很多吐槽:

“愛人加班不回家,婆婆把早已準備好的肉重新塞回冰箱,嘴裡叨叨著,沒有人回家吃飯,就不做肉了!把一旁哺乳的兒媳晾在一邊兒。“

“懷了二胎,託人在醫院B超,發現是女嬰,婆婆強烈要求兒媳墮胎,全然不顧墮胎對一個媽媽身心帶來的傷害。”

“夫妻拌嘴中,婆婆的加入,大大激化了夫妻矛盾。那個把兒子完美化的媽媽,怎能容許任何人說自己兒子的不好?”

……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想起曹植的古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婆媳之間,也是同在一個屋簷下,如果我們把這份關係看成是打不開的死結,那它就會在溫馨的家庭中發出腐爛的味道,讓每一個身在家中的人不得安寧;如果我們都能積極一些,直面問題,不隱蔽問題,也許一些我們看來的“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哪怕有一些問題依然不能被解決,但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

婆媳之間,那些不能言說的痛|心理諮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