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頓:我,機器人


埃斯頓:我,機器人


作者 | 維尼熊

埃斯頓:我,機器人

在朋友圈裡,我們時不時會看到有機器人相關的報道出來刷屏,比如最近紅得一塌糊塗的機器人Atlas,它是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一款仿生機器人。這貨不僅會自己開門、提箱子、後空翻,最近還學會了跑酷,不僅能夠單腳躍過障礙物,還可以連續跳上多層平臺。

看它那聰明的樣子,風雲君很擔心自己的生計問題,不知道百樂門代客泊車的事業還能做多久呢……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說,機器人已經並不陌生,它已經滲入到了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有人熱血沸騰地認為機器人將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產業,也有人憂心忡忡地擔心機器人把人類幹掉。而風雲君則比較淡定,如果工作丟了,送一個機器人女朋友做補償就好啦!送兩個也行啊!

從20世紀下半葉起,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誕生了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他們分別是:日本發那科(Fanuc)、瑞士ABB、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2016年A股上市公司美的集團豪擲292億收購德國庫卡,轟動一時。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七五”科技攻關開始起步,目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如今,越來越多機器人行業的公司開始登陸A股市場,2015年上市的埃斯頓,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風雲君補充一句。我們對埃斯頓和機器人板塊上市公司的追蹤與研究始於2017年6月,當時發表了一份公開研報,名為《 我,機器人》,文中對埃斯頓的評價就很高——1年多的時間轉瞬即逝,埃斯頓的表現並未讓我們失望和打臉。

感謝這些“經得起表揚”的務實管理層,感謝這些不打我們臉的上市公司。你們的努力付出終將會得到資本市場的回報。

埃斯頓:我,機器人


一、工業機器人行業簡述

在分析埃斯頓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工業機器人這個行業。

按照不同的用途,機器人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種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而工業機器人又可以劃分為焊接、搬運、碼垛、包裝、噴塗、切割、淨室等細分種類。

經過發展50餘年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金屬製品、電子等行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根據IFR統計,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本機,不包括集成系統,下同)銷售額突破147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30億美元。

從銷量分佈看,亞洲是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亞洲的工業機器人使用量佔到全球市場的約64%-67%左右,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德國,前三位是清一色的亞洲國家。


埃斯頓:我,機器人


那麼推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勞動力減少,人工成本持續攀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一波人口高峰為1962—1973年,每年人口出生量在2500萬以上;第二波人口高峰為1981—1997年,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2500萬人左右;1987年後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2001年後每年新增人口規模維持在1600萬人左右。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供給下降,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愈發明顯,相關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約500萬左右,佔總人口比例從1990年6%上升至2016年的10.85%。在這樣的背景下,廉價勞動力越來越少,人工成本持續走高,風雲君記得當初在工地上搬磚的時候一天八十,據說現在一天三百還很難招到人了。

人工成本的持續攀升,對於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來說無疑鴨梨山大,所以用工業機器人來替代人力,就是大勢所趨。


埃斯頓:我,機器人


第二:滲透率低,增長空間大。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是全球第一大製造業大國,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是中國工業機器人滲透率大幅低於發達國家。IFR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約有34萬臺,佔全球保有量的18.6%。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68臺,大幅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日本303臺、德國309臺、韓國631臺)。所以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三:製造業產業升級,自動化提高生產率

目前我國的製造業仍以粗放型模式為主,產品附加值低,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低端落後的製造業產能逐漸淘汰,工業製造朝著集約化、智能化的方向進行升級,自動化程度必然會越來越高,而工業機器人作為其中的核心環節,需求將會逐步釋放。


埃斯頓:我,機器人


(輪轂軸承自動裝配線)

二、公司業務和產品分析

埃斯頓成立於1993年,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是我國運動控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這家公司前期主攻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主要包括數控系統和電液伺服系統,近幾年開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發力,機器人業務突飛猛進。

目前,公司業務覆蓋了從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到機器人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技術的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裝置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機器人企業之一。


埃斯頓:我,機器人


(四關節機器人)

公司的智能裝備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業務主要包括:金屬成形機床自動化完整解決方案、全電動伺服壓力機和伺服轉塔衝自動化完整解決方案、電液混合伺服系統、運動控制系統、機器人專用控制器、機器人專用伺服系統、智能機械單元運動控制解決方案。

產品主要應用在金屬成形數控機床、紡織機械、3C電子、新能源設備、包裝機械、印刷機械、木工機械及半導體制造設備等機械裝備的自動化控制。


埃斯頓:我,機器人


(五關節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方面,公司擁有全系列工業機器人產品,包括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SCARA機器人、DELTA機器人、衝壓直線機器人,其中標準工業機器人規格從3KG到450KG,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焊接、機床上下料、搬運與碼垛、折彎、裝配、分揀、塗膠等領域,覆蓋了汽車零部件、家電、建材、新能源、食品、飼料、化工等行業。其中,高端應用的六軸機器人佔公司總銷量的80%以上。

公司智能製造系統業務模塊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以埃斯頓工業機器人為基礎、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智能製造系統工程。客戶主要分佈在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及新型建材、家電等行業。

2015年上市時,其工業機器人業務營收不足8000萬,佔總營收比重為16.36%。而到2017年,該業務營收已經將近5億,佔營收比重45.45%。2018年上半年已擴大到48.98%。


埃斯頓:我,機器人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財報整理 單位:億元)

從增長速度來看,工業機器人業務歷年同比增速都保持在100%以上,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在迅猛增長。即使在今年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增速依然超過100%。


埃斯頓:我,機器人

(六關節機器人)

三、財務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1、毛利率分析


埃斯頓:我,機器人


2015年至18年上半年,埃斯頓兩大主營業務的毛利率都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18年上半年,其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業務比17年提高了3.44個百分點,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業務比17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說明公司產品競爭力在提高。


埃斯頓:我,機器人


2015年到2017年,埃斯頓和機器人的綜合毛利率大致保持一致,2018年前三季度,機器人毛利率明顯下降,而埃斯頓毛利率逆勢拉昇,產品競爭力凸顯。2015至2016年,拓斯達綜合毛利率明顯高於埃斯頓和機器人,但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2017年三家公司毛利率大致相近,18年前三季度,埃斯頓綜合毛利率略高於機器人和拓斯達。

2、淨資產收益率


埃斯頓:我,機器人


埃斯頓和機器人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基本一致,且都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跟兩家公司淨資產規模快速擴張有關;拓斯達的淨資產收益率一直遠高於埃斯頓和機器人,是因為該公司淨資產規模較小,上市時間較晚(2017年上市),上市後隨著資產規模的擴張,淨資產收益率也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

(二)成長能力


埃斯頓:我,機器人


從營收增長速度來看,埃斯頓和拓斯達明顯高於機器人,這跟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埃斯頓和拓斯達是行業新秀,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機器人作為我國老牌工業機器人生產商,發展相對比較平穩。

再從行業環境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工業機器人前三季度增速9.3%,其中9月份增速為-16.4%。


埃斯頓:我,機器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三家公司能夠逆勢增長,特別是埃斯頓和拓斯達能保持6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實屬難能可貴。

(三)現金流分析


埃斯頓:我,機器人


埃斯頓今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0.44億元,其中Q2、Q3的經營現金流淨額都在4500萬左右,較Q1有大幅好轉。

再把埃斯頓最近十個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變動趨勢來看,2018年以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出現了明顯好轉。公司所屬行業對於資金墊付要求較高,近年來公司業務發展迅猛,佔用資金較多。

在此情況下,公司經營現金流狀況仍有較大改善,體現了公司營運能力進一步提高。

(四)研發投入分析


埃斯頓:我,機器人


從埃斯頓最近三年一期的研發投入增長快速,最近三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41.17%,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這個比例其實是相當高的,厚積薄發,埃斯頓未來的業績應該大有保障。

下面我們拿同行數據對比一下,數據來源為歷年財報:


埃斯頓:我,機器人


機器人和拓斯達最近三年一期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平均都在5.4%左右,而埃斯頓這一比例高達10.3%,將近是同行業水平的兩倍左右,說明埃斯頓這家公司對研發極其重視,在研發投入方面不惜血本。

公司所處的工業機器人和高端智能製造行業,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是公司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埃斯頓沒有采取短視的策略,為了短期的財務業績而削減研發投入,相反,其研發投入一直保持在高位。

而其在研發方面的巨大付出,也為贏得了核心競爭力:公司產品線在自主核心部件的支撐下得到超高速發展,通過推進機器人產品線“ALLMadeByESTUN”的戰略,形成核心部件—工業機器人—機器人智能系統工程的全產業鏈競爭力,構建了從技術、成本到服務的全方位競爭優勢。


埃斯頓:我,機器人


(SCARA MINI DELTA 機器人)

結束語

除了在研發上不惜血本之外,埃斯頓近幾年一直在積極探索“國際化”發展戰略,先後收購英國Trio,控股德國M.A.i.公司,入股美國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優質機器人產業鏈公司,並在米蘭建立歐洲研發中心,在品牌和技術上初步完成國際化佈局。

而高研發投入和外延併購,會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對這一點投資者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看待,畢竟研發投入是企業長期的生命力所在,一旦形成技術壁壘和產品優勢,業績進入充分釋放期,帶來的回報才是源遠流長、取之不竭的。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在營收增長60.15%的情況下,扣非後淨利潤僅增長15.09%。這一方面是公司研發投入大幅增長,當期研發投入1.04億,同比大增85.68%;另一方面是由於公司收購子公司和聘請國際專家導致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另外,由於公司業務快速增長和在建工程建設,公司金融貸款金額增長幅度較大,導致財務費用大增。

但是短期的業績增長放緩不影響公司未來發展,從長遠來看,這一系列佈局有利於構建公司核心競爭力,為未來的高速發展和良好的盈利打下基礎。

在我國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但願埃斯頓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豪強林立的高端智能製造領域能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殺出一條血路來。


市值風雲“機器人研究專題”歷史文章鏈接:

1、研報 | 我,機器人

2、機構實戰 | “萬物互聯時代”的萬億掘金圖(一)

機構實戰 | 萬物互聯時代的“大腦與五官”上市公司(二)

END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

買股之前搜一搜!

埃斯頓:我,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