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者攪局 國產工業機器人還能“高走”嗎?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但國產工業機器人近來頻頻爆出的“低價產品”不禁令人驚呼,這些企業不用賺錢嗎?還是準備“曲線救國”,先搶佔市場再填滿腰包?亦或是,低價者春天已來?且看起點機器人網本文分解。

低價者攪局 國產工業機器人還能“高走”嗎?


低價狂歡

去年以來,國產機器人本體廠商價格戰正式打響。2017年年底,伯朗特推出六軸機器人裸機28500元,隨後,爾必地推出28000元的六軸機器人,廣州啟帆協作機器人定價39000元,天太機器人3000元以內的SCARA機器人,慧靈科技8000元以內的協作機械臂……

除了六軸,火爆倉儲物流領域的AGV機器人“戰況”同樣激烈,一直以來,AGV機器人的價格在幾十萬到一百多萬不等,然而,目前已有公司表示要將AGV機器人的價格降到3萬元以內。

今年7月,深圳聚友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將旗下SCARA機器人整機定價為19900元,將國產機器人低價競爭推向了最高潮,其這一行為被行業內評論為“一場自殺式的突襲”。

事實上,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價格戰在所難免,但是當產業並未成熟時,價格戰只能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惡戰。

合理的利潤是企業生存的保障,低廉的價格使得企業毫無利潤可言,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將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研發創新,最後只能全面失掉競爭力,直至消失。

同時對於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來講,這一現狀將其拉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來自國際機器人企業高質量產品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國內“自殺式”企業低價擾亂市場的壓力。

某種程度上,低價也意味著產品只能運用在一些比較低端,諸如搬運、碼垛、上下料等領域,然而工業機器人作為高科技產品,產品低端化顯然是不可能獲得長遠發展的,就汽車、3C電子等應用行業來說,企業追求的是產品的可靠性,而不是單純的價格優勢。

然而,低價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對於中小型的終端企業來說,高昂的機器人價格往往是阻礙企業進行自動化改造的關鍵因素,機器人採購價格越高,企業承擔的改造風險也就越高。

價廉者如何物美?

低價機器人需要源頭的成本把控,因此掌握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勢在必行。對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說,核心零部件始終是發展的基礎,地基不穩,看起來華麗的高樓也必將倒塌。

聚友光機周偉就表示:“即使SCARA定位在19900的標準上,公司仍然有一定的合理空間。我們已經掌握了傳動的核心(諧波減速器),並且在設計時考慮了一體式花鍵絲桿在量產時的成本與交期均不可控,再加上卡諾普的支持,所以整體來說成本管控比較好。”

據起點機器人網觀察發現,國產第一梯隊工業機器人品牌,基本上都圍繞著機器人核心部件進行拓展,通過技術研發、資金擴張等,掌握著機器人生產的主動權。

以埃斯頓和埃夫特為例,埃斯頓依託公司20多年伺服電機的優勢,率先實現了機器人伺服的生產,使用到自己的機器人中,此外,機器人控制系統也率先研發成功,並量產使用;去年6月,埃夫特收購了意大利控制器生產商ROBOX,後者創立於1975年,主要為機器人和運動控制系統設計和生產電子控制器和編程語言等,此舉表明了埃夫特佈局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重大決心。

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而能夠爭取到客戶的唯一方法是產品技術的不斷提升,一味地降低價格,只能打亂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國家“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趙傑指出,近幾年機器人的發展都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未來,要從市場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低水平重複的局面,向中高端市場邁進。

目前,部分企業片面地將產品價格作為其核心競爭力,事實上,單純地追求低價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產品性能一致時,價格才具有可比性。

小結

由於國產機器人進場較晚,想要實現對外資品牌的全面趕超目前還不現實,唯有在產品和服務上苦下功夫,腳踏實地方能仰望星空。此外,瞄準細分領域,做專做精才是突圍之道。

趙傑教授還表示,根據近幾年的進出口數據可發現,隨著國產機器人性能不斷提升,整個進出口機器人的平均單價是在逐漸下降的,而國產工業機器人從2016年開始,平均單價是在不斷回升的。這一事實很好地反駁了一些人“只有低價才能賣出去”的觀點。

追求性價比是市場不變的定理,對於性價比而言,產品性能始終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適當壓低價格有利於產業化、規模化,但價格過低,產品質量不過關,只能打亂整個產業鏈的平衡,甚至扼殺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