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一字之差改变世界!

茅塞顿开:一字之差改变世界!


王建平:《感知释义》茅塞顿开:一字之差改变世界

顾名思义,感知就是:感到和知道。感知历来是作为人获取事物信息的方式与方法,感知是人创造的认识论的关键词,是感知到什么,和获得什么感知。无论感知作为动词和名词,词义都是明确的:是认识的过程或认识的内容,是人与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

正因为感知的词义明确及广泛运用,人们便忽略了感知的本质意义,忽略了感知与存在的根本性关联。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将存在与感知联系到一起,但指示的是唯心主义的方式。如果将"被"换成"在",意义就截然不同,存在就是在感知,这指示一种从未有过的存在方式,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感知的词义上升到主体位置,不是谁的感知,是感知作为一种方式独立存在。感知的主体是生命与物质,感知体和被感知体进行封闭的感知运动,感知运动创造了一切存在。

感知就是存在的方式,事物存在于感知中。生命与物质是互相转换的感知的载体,一同服从和服务于感知。感知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也是事物发生关系的方式。事物因感知存在并建立起感知关系,事物的运动形态就是感知方式和感知关系的产物。

感知的词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拓展,感知的词义远远超过原有的意义。

感知原是人的语言对这一存在现象的命名,而这一现象的本质却没有被原有的词义体现,以致于感知的本质涵义被通常的运用遮挡。

剥除其他概念的干扰,感知就是人的意识,感知运动就是生命现象,人们将生命现象置于感知之前是一个错误,人们将生命与物质视作独立的存在是同样错误,这些错误构成了人类一个生存纪元的存在。

让人类放弃生存理念回归感知存在是困难的,要人们重新认识感知的词义都是不容易的,几千年的生存贯性不会嘎然而止。但是,人始终是最高级的感知体,人的感知自觉性逐渐会成为人的生存理性,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感知规律,当感知理念全面取代生存理念,当感知原理彻底替代生命原理的时候,人们才会真正懂得感知之词的意义所在。(未完,明天接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