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頓開:一字之差改變世界!

茅塞頓開:一字之差改變世界!


王建平:《感知釋義》茅塞頓開:一字之差改變世界

顧名思義,感知就是:感到和知道。感知歷來是作為人獲取事物信息的方式與方法,感知是人創造的認識論的關鍵詞,是感知到什麼,和獲得什麼感知。無論感知作為動詞和名詞,詞義都是明確的:是認識的過程或認識的內容,是人與事物聯繫的主要方式。

正因為感知的詞義明確及廣泛運用,人們便忽略了感知的本質意義,忽略了感知與存在的根本性關聯。

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將存在與感知聯繫到一起,但指示的是唯心主義的方式。如果將"被"換成"在",意義就截然不同,存在就是在感知,這指示一種從未有過的存在方式,不同於唯物主義,也不同於唯心主義,感知的詞義上升到主體位置,不是誰的感知,是感知作為一種方式獨立存在。感知的主體是生命與物質,感知體和被感知體進行封閉的感知運動,感知運動創造了一切存在。

感知就是存在的方式,事物存在於感知中。生命與物質是互相轉換的感知的載體,一同服從和服務於感知。感知運動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也是事物發生關係的方式。事物因感知存在並建立起感知關係,事物的運動形態就是感知方式和感知關係的產物。

感知的詞義在原來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拓展,感知的詞義遠遠超過原有的意義。

感知原是人的語言對這一存在現象的命名,而這一現象的本質卻沒有被原有的詞義體現,以致於感知的本質涵義被通常的運用遮擋。

剝除其他概念的干擾,感知就是人的意識,感知運動就是生命現象,人們將生命現象置於感知之前是一個錯誤,人們將生命與物質視作獨立的存在是同樣錯誤,這些錯誤構成了人類一個生存紀元的存在。

讓人類放棄生存理念迴歸感知存在是困難的,要人們重新認識感知的詞義都是不容易的,幾千年的生存貫性不會嘎然而止。但是,人始終是最高級的感知體,人的感知自覺性逐漸會成為人的生存理性,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感知規律,當感知理念全面取代生存理念,當感知原理徹底替代生命原理的時候,人們才會真正懂得感知之詞的意義所在。(未完,明天接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