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ESMO」肝癌轉化研究報導解讀與點評(三)

翻譯:張躍

2018年歐洲腫瘤醫學協會會議(ESMO)在德國-慕尼黑盛大舉行。ESMO會議作為歐洲腫瘤學專業最具影響力的年度會議,一直致力於推進腫瘤醫學專業的發展,以多學科的方法來促進癌症的治療和護理。本人一直致力於肝癌腫瘤標誌物的臨床轉化研究,有幸參與今年的ESMO盛會,在會場進行交流學習的同時,就肝癌外泌體相關分子機制研究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學習。現對相關報道進行解讀與點評,與廣大醫務工作者和腫瘤科研工作者分享本次盛會的成果。

張躍碩士研究生

錦州醫科大學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物治療在臨床抗腫瘤中的療效分析以及耐藥機制研究;以第一作者發表中文期刊論文1篇;導師:瀋陽軍區總醫院 鄭振東主任。

19P: 外泌體microRNA-32-5p 通過Pl3K/AKT途徑誘導肝細胞癌的多藥耐藥

背景

多藥耐藥是影響肝細胞癌(HCC)治療療效的主要方式。通過生物信息學預測及經典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我們發現miR-32-5p上調與包括肝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的發生有關。 外泌體是胞外囊泡(EV)中內容物最為豐富的一種納米級囊泡,其內包含了多種RNA(特別是miRNA),蛋白質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最近,有證據表明,化療耐藥細胞可通過其產生的外泌體將miRNA及細胞惡性表型有效地傳遞給對藥物相對敏感的腫瘤細胞。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外泌體中miR-32-5p在誘導多藥耐藥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潛在機制。

方法

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miR-32-5p和PTEN在化療耐藥細胞及化療敏感細胞系中外泌體中的差異表達,進而檢測其在HCC及癌旁肝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實驗結果證實抑癌基因PTEN是miR-32-5p的作用靶點。通過超速離心和納米分析儀獲取及驗證外泌體。通過功能增損實驗、拯救實驗(外泌體生物發生抑制)和裸鼠荷瘤模型的構建來確定miR-32-5p、PTEN以及外泌體內miR-32-5p在體內外誘導多藥耐藥的潛在機制。

結果

在多藥耐藥的肝癌細胞系Bel/5-FU以及Bel/5-FU衍生的外泌體中miR-32-5p的表達明顯上調。在肝癌細胞系和肝癌患者樣本中證實miR-32-5p和PTEN之間呈負相關;此外,miR-32-5p的高表達和PTEN的低表達與肝癌患者的不良預後呈正相關。體外和體內實驗均表明,外泌體miR-32-5p通過激活Pl3K / Akt途徑靶向作用於抑癌基因PTEN,促進上皮間質轉化(EMT)和血管生成從而導致多藥耐藥。

結論

該研究表明,多藥耐藥細胞Bel / 5-FU通過外泌體向敏感細胞Bel7402遞送miR-32-5p,並通過激活PI3K / Akt通路調節血管生成和EMT以進一步誘導肝癌細胞發生多藥耐藥。

點評

鄭振東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

瀋陽軍區總醫院腫瘤科主任,中國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錦州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臨床及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長乳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部位常見及各種罕見惡性腫瘤的科普宣教、預防、診斷及綜合治療。常年致力於各種實體腫瘤的精準診療和臨床轉化研究,擅長乳腺、呼吸道、胃腸道等惡性腫瘤的預防、診斷及治療。主持科研立項9項,共計70餘萬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近50篇,SCI收錄 20篇,總影響因子42.79分;擔任遼寧省細胞生物學學會腫瘤精準治療與大數據管理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抗癌協會腫瘤標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等40餘項學術兼職。

晚期腫瘤患者多依靠細胞毒藥物全身治療,秦叔逵等[1]人對索拉非尼耐藥的晚期原發性肝癌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含奧沙利鉑化療方案治療有效率僅為15.4%,雖取得了預期療效,但也提示較多肝癌患者存在著化療耐藥現象。目前肝細胞癌化療耐藥的機制尚不清楚,對耐藥機制的探索迫在眉睫。外泌體作為胞外囊泡中的一種重要類型,是細胞間物質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本研究[2]著眼於肝癌外泌體中miR-32-5p的作用及功能,基於體內及體外分子實驗研究,對肝細胞癌的多藥耐藥機制進行了進一步探索。最終實驗結果證實多藥耐藥細胞通過外泌體向藥物敏感細胞遞送miR-32-5p,進而靶向PTEN,激活PI3K / Akt通路調節血管生成和EMT以誘導肝癌細胞發生多藥耐藥。本研究為肝癌多藥耐藥機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肝癌患者逆轉化療耐藥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參考文獻

[1] 王鋒,秦叔逵,華海清, 等.含奧沙利鉑化療方案治療對索拉非尼耐藥的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誌,2014,(3):226-230.

[2] Fu X, Liu M, Qu S, et al. Exosomal microRNA-32-5p induces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the PI3K/Akt pathwa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CR. 2018;37:52. doi:10.1186/s13046-018-0677-7.

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