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很多东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东北大学是由张作霖一手创办的。

仔细探究之下发现,

竟然有不少军阀都曾大力办学,

并且办的着实不错。

到底是什么原因

让这些目不识丁,甚至杀人如麻的军阀

心甘情愿地花大钱创办学校?

这背后是中国人骨子里

对于知识的尊重和文化的敬畏。

“东北王”的大学梦

提起张作霖,大家想起的是那个匪气逼人、威风凛凛的东北王。但大家一定不会想到,曾经全中国最好的大学,就是由他一手操办起来的。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张作霖

张大帅自己本身是没什么文化的,从小只上过三个月的私塾。后来跟着母亲一路奔波,学木匠当货郎卖包子学兽医。

总之,没有多少文化的张作霖,吃尽了人世间的苦头。

因此从他对于儿子张学良的培养上看,就知道他深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张学良从小就接受最良好的教育。

而对于他治下的地区,他同样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刚上任就说:

“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

他还训令东北各县县长,要求每个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必占到全县年度总经费的40%,哪个县达不到这个标准,把县长开除公职。他规定的这个教育经费比例,比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都要高。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读过书的张学良气质上确实比父亲要文雅一些

1918年,奉天国立师范学校成立,这是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所学校。在该校就读,学杂费一律免收。当时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为了多培养教学人才,不但免收学杂费,而且还给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学生免费提供食宿,而且伙食相当不错,有菜有汤,周末还有鱼有肉。

1920年由于北洋政府经费欠缺,在日本留学的几千名公费留学生没有了经济来源,张作霖听说后,自己掏腰包,给他们汇去10万大洋。

而这还远远不够,他立志要做全国最好的大学。

全国最好的大学

1923年4月,奉张作霖之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负责筹办东北大学,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为理工科,以沈阳文学专门学校为文法科,当年10月24日正式开学,首届招了480名学生。

张作霖要创办东北大学,不是作样子,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抓实干,甚至是不惜血本。他曾说:“我宁愿少养五万陆军,东北大学非办不可!”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每年,张作霖给东北大学批拨160万元大洋,作为办学经费。这在当时的中国大学是最高投入。南开大学常年经费仅仅40万元,北京大学一年的经费不过

90万元,清华大学每年经费最高也只有120万元。

为了聘请到最好的老师,东北大学发给老师的工资,在当时也是屈指可数。同一时期,北大、清华的教授月薪是300元,南开只有240元,而东北大学高达360元,章士钊等名师的每月薪水竟然高达800元大洋。

除此之外,东北大学还专为教授建了别墅,给他们报销探亲路费。对于教授的薪水,张作霖明确规定:“凡大学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银元发给,并不许拖欠。”我们熟知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应邀前来,在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那么当时的东北大学到底好到什么样子呢?

最突出的标志有三个:

一是教学设备一流,东北大学的教学设备都是从德国采购,其中包括物理和化学实验仪器、工学机械,以及动植物标本和图书,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水平。据1926年的统计,东北大学各类仪器标本13516件,藏书33164册,另有价值86.53万元的机械设备。

二是师资一流,1928年,东北大学128名职教员有77人是从国外留学归来,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两年后教授就达到300人,英、法、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学者、专家纷纷进驻东北大学,进行讲学或学术交流。

三是学生最多,在当时的全国大学中,东北大学校园面积最大,学生人数最多,北京大学在校学生只有2000人,而东北大学的在校学生多达3000人,为全国之最。

后面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继任后,仍大力发展教育。但无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东北大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破坏的第一所大学。校舍被日军占领,设备图书损失殆尽,著名学者严重流失,学生流浪他乡,学校一夜之间变成流亡大学。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经过几十年的辗转更名,最终东北大学落户沈阳,1993年校名重新被确定为“东北大学”。

那些军阀们的“读书梦”

其实不止张作霖,我们在仔细探究后惊奇地发现,不少被世人认为是“混世魔王”的大军阀们,都有着同一个“读书梦”。

曹锟筹办河北大学

布贩子出身、外号“曹三傻子”的曹锟,在做直隶督军时,也在原保定农业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办了一所综合大学——河北大学。曹锟知道自己没文化,他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办大学还得靠教授。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曹锟

只要他在学校,就经常在教授休息室候着,对下课的教授嘘寒问暖。大暑天,曹锟在教室外面看见教授讲课满面流汗,就命令校工送毛巾到课堂上给教授们擦汗,后来干脆在教室里装了铁柜,里面放上冰块用来降温。

每逢发工资的时候,曹锟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恭恭敬敬地送给教授。他偏爱给学生训话,每次训话必强调尊重教授。他说:“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请来的,如果谁敢对教授不礼貌,我就要谁的脑袋。”

张宗昌组建山东大学

提起张宗昌的名字,大家可能对不上号。但是提起他的打油诗,在之前的互联网上着实火了一阵子,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好了,从这几首流传的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不俗”的文学素养。但就是这样一个军阀,却特别崇拜“孔孟之道”,于是在1926年主政山东时,合并了六所当时山东的专门学校,创办了“山东大学”。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张宗昌

张宗昌对于山东大学的投入是很舍得的。山东教育厅当时每月拨给山大25000元,教职工的待遇是:校长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元至360元,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然而这个山东大学有两个特点:凡是属于旧的都是好的,凡是属于新的都是坏的。比如说,碰见老师,磕头跪拜就是好的,鞠躬敬礼就是坏的。学校规定,每逢开学典礼以及孔子诞辰,就要穿长袍马褂,对孔子牌位行跪拜叩首礼。

而山东大学也得到了一个外号——亚历山大,亚洲历城县山东大学。后来随着张宗昌的倒台,当时的山东大学也因经费问题停办了。

阎锡山的义务教育

阎锡山曾留学日本,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山西当年的教育被称为中国教育的典范。

阎锡山率先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他要求全省从省会到村庄,几年内统统建起国民小学。为了使建校更顺利,阎锡山直接让军官去办学,他给手下的旅长团长营长连长都下了硬指标:每人包定几个村,在两年内把学校建起来。建成以后,直接担任该学校的校长。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阎锡山

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80%以上。这么高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何况中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军阀重视教育,根源于自古以来中国“

尊师重道”的传统。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想要附庸风雅,留下美名的私心。但他们确实为当时的中国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

对文化的敬畏,对文人的敬重,成为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里,最让人欣慰的记忆。

撰 文 | Luca

编 辑 | Luca

图 片 | 网络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这些优秀高校竟都是军阀创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