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如此的惨烈,那么后来五胡的结局如何呢?

llsj1990


五胡即羌族、鲜卑族、匈奴族、氐族、羯族。他们大部分后来都在历史长河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中。

所谓五胡乱华,指的是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初即晋朝,因为西晋皇室的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国防力量,导致五个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占领北中国,展开了一轮轮厮杀,并建立了多个政权。实际上,两晋之后南北朝的二百年时间,北方继续为鲜卑族政权所控制,基本也可视为五胡乱华的延续,直到隋唐才予以终结。

不过,在个人看来,五胡彼此之间,在对待华夏文明的态度上也是有所不同。

氐族和鲜卑族对华夏文明是非常倾慕的,他们虽然建立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但行事的手段基本是在遵循华夏的规范。华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缘概念,所以在我个人的认识中,鲜卑族和氐族建立的几个政权,应该属于华夏圈子的国家(虽然法统还是在东晋)。

比氐族和鲜卑要差一些的是羌族。比羌族差些的是匈奴,比匈奴差的是羯族包括赫连勃勃的胡夏。越靠后的国家,对华夏文明破坏越大。

而经过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百年大规模战争,上述五个民族,大部分已经被融合了。羯族可能比较惨,他们人数本来就不很多,在石虎死后的内战里,给冉闵的灭胡令杀了一大批,剩下的又在鲜卑慕容和氐族苻氏的挤兑,和东晋北伐中遭到扫荡,最后只残存了一小撮。这一小撮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参与了侯景之乱,但侯景之乱被平息后,这一拨人基本也就被消灭了。

匈奴、氐族在战争中也是损伤惨重,南北朝之后渐渐消亡。

鲜卑族慕容氏被鲜卑族拓跋氏和南朝刘裕夹击攻灭,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北魏统治者拓跋宏致力于和汉族的通婚、融合。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又政变成北齐、北周,终于一统于隋唐。鲜卑族作为单独民族,则主要融入了汉族。这倒也是历代鲜卑族君王的心愿。唐太宗身上就有不少鲜卑族血统。

羌族保留到至今,作为56个民族之一,不过今天的羌族,也不是一千多年前那个羌族,中间发生的混血融合还是不少的。


巴山夜雨涮锅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混乱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屠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屠杀。几千年来北方的主导力量——汉族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重创,不仅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被迫南迁,而且在战争中人口大减。汉族这么惨是不是入侵的五胡繁荣昌盛了?答案是:没有。五胡比汉族还惨,五个中有四个因为入侵中原但又没有驾驭中原的能力而从历史上消失。

匈奴

西晋八王之乱时匈奴人刘渊以搬救兵为借口逃离成都王司马颖的控制召集部众起兵反晋。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是取国号为汉,承继汉朝基业,供奉刘邦牌位,追封刘禅为皇帝。虽然刘渊此举是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不过在血缘上人家确实和刘邦有联系。汉朝时经常派公主和匈奴和亲,刘渊作为匈奴单于的后裔跟汉朝的关系怎么也比司马家近。

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刘聪派兵歼灭了晋军主力攻占洛阳,俘虏晋怀帝,在洛阳城中烧杀抢掠,杀害大臣、百姓、晋朝宗室三万余人。

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重蹈了西晋的覆辙,被石勒领导的羯族消灭。匈奴族分裂溃散,逐渐被其他民族所融合。

鲜卑

鲜卑族在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魏,以致后来北魏几乎成了鲜卑族的代称。北魏在拓跋焘时期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汉族政权隔江对峙。北魏在孝文帝时期实行过汉化的改革,许多鲜卑人融合进了汉族。

北魏后来被同为鲜卑族的北周取代。杨坚代周建隋后鲜卑族失去了政权的庇护和民族自豪感逐渐融合进了汉族。

羯族

羯族原为匈奴族的小弟。羯族的首领石勒在匈奴族的汉赵政权中略立战功,功高盖主,消灭了汉赵政权,建立后赵政权。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比较凶残,经常对汉族屠城。后来羯赵政权被冉闵所消灭,羯族被屠族。

氐族

氐族在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其中最著名的是前秦。前秦在苻坚时期统一了北方,并想南下吞并东晋统一全国,被谢安击败。氐族建立的政权灭亡后氐族一部分迁徙去了缅甸,留在中国的则融入进了汉族。

羌族

羌族曾经臣服氐族的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羌族首领姚苌痛打落水狗起兵反秦,并杀掉了苻坚建立后秦。后秦被东晋所灭。羌族一部分融合进了其他民族,还有一部分继续以羌族的身份保留下来,所以羌族并没有消失。我大学的一个同学就是羌族人,老家是四川的。

古今中外,历史杂谈。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点击左上角的头像关注历史观!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不一样的解读,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评论区展示,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历史观


“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时期,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其实远不止这五个部落。

当时的社会真的不是一个乱字能形容的。北方汉人几乎被杀绝户了,剩下的人几乎全部迁往南方。老百姓特别是女人被俘虏后的下场简直残忍,一路上被贱淫,被烹杀,她们就是食物。

后来冉闵的一纸“杀胡令”让汉人避免了王族灭种的危险,当时只要是高鼻梁大眼睛异色头发的人都被当成胡人给杀掉,以至于胡人在中原被杀绝的同时汉人也被错杀许多,这也是冉闵被遗忘的原因之一。

后冉闵的下场可以预见,被慕容儁所杀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流沙射手爱白羊


要解释五胡乱华的结局,就要先讲清楚两个概念。第一,五胡是什么?第二,五胡乱华是怎么形成的?

先解释第一个问题,五胡是什么?古代草原的民族概念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的民族政策,是将民族细分化,就是要把民族越分越细,免得扯皮。古代时却不一样,当时的草原民族通常都是部落联盟,往往就是联盟的老大叫什么,整个部落就跟着叫什么什么。比如我们熟知的匈奴、鲜卑这些部落,它们并不是单一的大部落,而是一个部落联盟。在部落联盟中,还会分成很多个小部落,这些小部落弱的时候,就归附于匈奴,一旦强大起来,就会自立门户。所以,最早的胡人,特指内迁的匈奴人,其它的民族是不被称为胡人的

第二点,五胡乱华是怎么形成的?这一点要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汉朝在击败匈奴后,一部分匈奴人选择离开草原,迁徙到中亚,据说后来到了欧洲。而留在草原的匈奴人受到东汉王朝控制,经常被东汉朝廷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强迫迁至关内。汉朝灭亡后,接下来的曹魏和西晋政权继承了东汉的政策,不遗余力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胡人迁徙至关内。以致于到了西晋中期,内迁的胡人跟北方的汉人在数量上不相上下,按当时的记载:

胡人久居关中、河东,以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至于中原王朝为什么让胡人内迁,除了方便控制外,北上年年战争导致人口锐减,通过引入胡人来增加兵源和劳动力也是一方面原因。需要说明的是,内迁的胡人并不是骑马放牧,他们中间很多人都跟汉人一样,过得是耕地种田的生活

著名的二货皇帝晋惠帝继位后,氐族人齐万年发动叛乱。此叛乱虽然被平定,但不少人看出了此事的严重性,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将迁居于关内的胡人移走,免得造成更大的麻烦。但由于晋惠帝的丑媳妇贾南风不同意,并没有实际的行动,为后来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五胡之匈奴

八王之乱爆发后,司马家族的二逼王爷们相互攻击,这个时候的胡人就变成了各方势力都要拉拢的对象了。原本在晋朝军中担任军官的匈奴人刘渊看出了西晋的脆弱,他说服了自己部落的人,乘机起兵,割据汉地,并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匈奴汉国。建国之后,刘渊率部出兵河南,将混战中的晋军打的大败,并先后俘虏了晋怀帝和晋愍帝,灭掉了西晋政权,占据了华北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五胡乱华的时候,西晋还没有灭亡,而且后来跑到江南建立东晋政权的司马睿,他早在五胡乱华之初就跑到了。等到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在长安被刘曜活捉后,一直在江南嚷嚷着要北伐的琅琊王司马睿,就高高兴兴的宣布即位,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由此也看的出来,东晋的皇帝都是些什么货色)

由于东晋不北伐,于是匈奴汉国在占领华北地区后,自己开始搞内讧了。首先是的匈奴贵族靳准,杀了一大票自己的匈奴同胞。接着是羯族人石勒,他原本是匈奴汉国的大将,但是后来下克上,灭了自己的主子,又杀了一大票匈奴人。自此匈奴人统治中原的历史,便宣告结束了,前后只有十几年。

至于说匈奴人去哪了,主要有四种结局:

第一、与汉人混血通婚,成为了汉人;

第二、与鲜卑人混血通婚,后代被泛称为铁弗人。比如后来大名鼎鼎的赫连勃勃,他就是铁弗人。至于铁弗人,后来大半被杀,也基本跟别的民族融合了。

第三、西迁。据可靠的记载,有一部分西迁的匈奴人与月氏人融合,在史书上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比如后来在凉州建立政权的沮渠家族,就是这一支匈奴人。后来这一支匈奴人也基本上跟其他民族融合了,现以不复存在。

第四、东迁。有一小支匈奴人东迁,与当时靠近高句丽的鲜卑族宇文部落融合,变成了后来入主中原的宇文氏。而宇文氏,后来基本融入了汉族。

因此总的来说,漠南的匈奴人,除了被杀掉的外,大部分都跟汉人融合了。另外,有人说现在的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后裔。这个貌似被很多学者否定过,所以就不提了。



五胡之羯族

羯族按照历史记载,属于典型的来得快,去的也快的民族。羯族人最早是归附于匈奴部落联盟,因此被称为匈奴别部,意思也就是当年匈奴带到中国来的白人小弟,至于羯族是白人中的哪一族分支,这就不清楚了。当年的中原人不像现在的中国人这么崇洋媚外,喜欢白种人的相貌。因此中原人把羯族人视为怪胎,当作奴隶使用。所以羯族人的反叛积极性最高,一旦给他们反叛的机会,他们就会造反。其中造反最成功的人,就是著名的奴隶皇帝——后赵高祖石勒。(石勒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比明太祖朱元璋还要低)

石勒造反成功后,羯族人也就跟着翻身农奴把歌唱,对其他民族(不止汉族)都有报复性的心理。其中心理最扭曲的,就是石勒的儿子石虎,这个人简直就是疯子,基本上就把汉人不当人,甚至连猪狗都不如。所以石虎死后,汉人也对羯族人展开了报复性行动。这其中的领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冉闵。在他的带领下,汉人反过来疯狂的屠杀以羯族为代表的胡人。这也就导致,

羯族人中除了一小部分融合进了汉族外,其余的都被杀掉了

至于羯族现在还有没有后裔,据专家的研究成果,现在中亚的斯基泰白人,跟羯族的血统是一样的。



五胡之羌族、氐族

然后就是羌族和氐族。

羌族也是泛称,指的是居住在西北和青藏高原上游牧部落。早在春秋时期,靠近关中的羌人就开始与华夏族开始通婚融合,这一波人后来就变成了汉人。而居住在高原之上的羌人,从汉朝开始也陆陆续续的与汉人融合,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腾、马超两父子,实际上就是不汉不羌的血统,后来跟着刘备到四川去了。

除了靠近中原的羌人外,还有两拨比较大的羌人,一拨是活动在西藏一带的“发羌”,还有一波是活动在昆仑山一带的“婼羌”,这群人算是新疆地区最早的一批黄种人了,但是一直相对与世无争,五胡乱华与这些人基本没关系。至于羌人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的政权,以南安羌人姚氏建的后秦政权最成功,这个政权跟氐人有一些关系,后面再细说。

然后是所谓的氐族,古代也叫“氐羌”,这群人活动在甘肃、四川西部一带。可以这么说,氐羌人的血统很复杂,这群人不仅仅有四川土著“百濮”的成分,也有北狄的成分,当然也有羌人的成分,甚至先秦一度出现在我们视野的“犬戎”也很可能和氐羌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群人因为离汉人政权最近,所以

氐人的汉化也很深。比如说,氐人是耕地种地的生活方式,并非游牧。

鉴于羌人和氐人的血统过于复杂,这里就不细说了。简而言之,五胡乱华时,一般管叫氐羌部落出身的人叫“氐”。西羌部落出身的人,叫“羌”



由于氐羌人离四川和关中比较近,所以五胡乱华时期的第一个胡人政权

成汉,就是由氐羌人的领袖李特所建立。后来这个政权被东晋大将桓温所灭。桓温灭成汉之后又进一步向北,攻打刚刚在关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氐族符氏,差一点把前秦给灭了,但最后功亏一篑。后来前秦在皇帝符坚和汉人丞相王猛的治理下,励精图治,统一了整个北方,差一点连东晋也要给统一了。结果被一个淝水之战打回了原型,氐族也就慢慢的没落下去了。

然而取代前秦的不是别人,正是羌族人。这群羌人在首领姚苌的率领下,灭了前秦,建立了后秦政权。而中原的氐族也就慢慢的被融合掉了,一部分融入羌族,一部分融入汉族,极少部分融入铁弗部落。当然了,留在老家的氐羌人,那还是氐羌,跟中原的氐人没关系。再后来,氐羌被吐蕃控制,一部分吐蕃的发羌和这群氐羌融合,这也就是现在四川西部所谓“白马藏族”的源头。前些年著名的网红美女天仙姐姐,就是这一支藏人出身。她的祖上就有可能是氐羌血统。

至于吐蕃是怎么来的,再往下看。



氐人被融合,羌人的结局也差不多。后秦政权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后,失去了中原控制力的羌人一部分留下来跟汉人融合,一部分被驱赶回了老家山区。也就是这个时候,生活在西藏的发羌开始崛起,建立了后来的吐蕃政权。吐蕃吞并了大量的羌人部落后,形成了现在藏族的前身。

剩下的羌族因为生存空间被压榨不断南迁,他们跑到云南一带排挤当地的土著,最终形成了现在川滇地区的

彝族和纳西族。另外还有一部分羌人保持了民族独立性,发展成为现在的羌族。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目前现存羌族约31万人。



五胡之鲜卑

相比于匈奴、羯、氐、羌这四胡,鲜卑人是最晚进入中原的,但也是最成功的。由于冉闵报复羯族,导致中原大乱。鲜卑的慕容氏乘机挥师入关,先期拿下了幽州和蓟州,随即在河北的魏昌城和冉闵打了一战。最终冉闵战败,鲜卑慕容部落大举进入华北。需要注意的是,鲜卑也是部落联盟。

打败冉闵时,进入中原的是鲜卑的慕容氏,至于鲜卑的其它部落,比如段氏、宇文氏、拓跋氏都还没有入关作乱

前秦崛起之后,先是灭掉了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政权,之后又灭掉了拓跋氏的代国,把鲜卑人打入了谷底。



但是前秦的好景不长,淝水之战后,不止是羌族的姚氏兴起,鲜卑的慕容氏和拓跋氏

也都崛起了,分别建立了后燕政权和北魏政权。这样一来,北方又陷入了后燕、后秦、北魏、大夏四国的大混战。首先出局的是后燕,参合坡一战,后燕的八万精锐被北魏消灭。这场鲜卑人的内战,以拓跋氏的胜利告终。随后不久,后燕的战神皇帝慕容垂驾崩,北魏大举南下,将除了辽东和山东之外的华北全部拿下,成功的入主中原。鲜卑慕容氏的一支余脉到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谷浑政权。一直到唐朝时期才被吐蕃灭掉,鲜卑的慕容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个出局的是后秦政权,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羌人退出五胡乱华。第三个出局的是大夏国,铁弗人退出五胡乱华。最后,还站在舞台上只有刘宋和北魏两个政权,这便是南北朝的开端。

北魏统一北方后,进入中原的鲜卑拓跋氏汉化的很快,于是就有了后来广为熟知的孝文帝改革。但是汉化改革后,鲜卑族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内讧,最后北魏政权也亡于这场内讧,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关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可以说是奠定了后来的历史走势。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就是通过这次改革,融合了鲜卑人和汉人的集团,这其中包括了宇文氏、独孤氏,当然也包括开创了隋、唐帝国的杨家和李家。

虽然后来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有一定的文化倒退,但是鲜卑和汉族融合属于大势所趋,汉文化成为融合后的主导文化,这是不可逆转的结局。因此当年随慕容氏和拓跋氏一起进入中原的各部鲜卑人,在唐朝建立之后都融入了汉族。注意,是进入中原汉地的鲜卑人与汉人融合,不是所有鲜卑人,这里不包括留在草原的鲜卑人

至于留在草原的鲜卑人,则是融入了后来称霸草原的游牧民族,比如柔然、室韦、契丹等民族。所以鲜卑作为一个民族的名字,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最后做一个总结。

氐族:五胡乱华中,氐族第一个作乱,并且第一个自立为王的也是氐族,李雄称王比刘渊还要早一个月。后来的氐族符氏取得的成就,也是五胡中最大的,几乎就要统一全国了。不过前秦覆灭后,氐族迅速衰落,进入中原的氐族人要么被杀,要么与汉人融合。而留在川西高原的氐羌人,后来被吐蕃吞并,成为现在藏族的一支。

匈奴:五胡乱华中第二个作乱的,但它是第一个作乱中原的民族。石勒夺权后,匈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进入中原的匈奴人死的死,逃的逃。后来匈奴人又建立了几个小政权,匈奴与鲜卑混血的铁弗人建立了大夏国,最后都被鲜卑拓跋氏消灭。现在匈奴这个民族已不复存在了。

羯族:第三个作乱的民族。人口不多,但是破坏力巨大。兴起的快,衰败的也快。羯族人基本被汉人杀绝,现在已不复存在。

羌族:第四个作乱的民族,因为内迁的历史悠久,也是乱华之前汉化最高的民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支,内迁的羌族人参与了作乱,留在青藏高原的羌族人没有参与。后来西藏地区的羌族人建立吐蕃政权,吞并了青藏地区大部分的羌族部落,形成了现在藏族的雏形。

鲜卑:最后进入中原的民族,但却是影响最大的民族。一共建立了七个政权,延续时间长达两百多年。并且鲜卑的慕容氏进入中原前,还将盘踞在东北的高句丽赶到了朝鲜半岛,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历史。隋唐时期,进入中原的鲜卑人逐渐与汉人融合,留在草原的鲜卑人与草原其它部落融合,现在已经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


Mer86


先说,我这个回答和问题关系不大,主要是给无脑吹冉闵的文盲扫扫盲。

发现很多文盲看了几篇朋友圈鸡汤文,就开始狂吹冉闵啊。

首先,冉闵和他爸都是羯族建立的后赵将领,尤其冉闵还是石虎的养子,而后赵南征北战,冉闵的功劳很大,是石虎的爱将。要说起来,冉闵家的成分那是妥妥的汉奸。

其次冉闵自立为帝那也是形势所逼,石虎死后,羯族贵族争权,冉闵要不弄死他们,就得被弄死,包括后来的杀胡令,自立为帝,都很难说他是在主观上有多在乎汉民族的存续,主要还是为了自保。

至于杀胡令现在被吹成是拯救了汉民族的一笔,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杀胡令前前后后是杀了几十万胡人,然而北方还是一直掌握在少数民族手里,前秦、前燕、后燕、北魏,哪个不是少数民族政权?冉闵的杀胡令又能杀几个人?更何况当时衣冠南渡,东晋掌握着整个南方加上荆襄四川,上千万的人口,还占据着长江天险,除了曾经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当时并没有哪个北方政权有灭晋的实力。所以我还真看不出少了冉闵,汉人为什么就会亡国灭种了。

况且汉禅让于魏,魏禅让于晋,用当时的眼光看,晋朝那是汉室正溯,冉闵称帝在当时大多数汉人看来,那是乱臣贼子。

所以冉闵无论主观客观,其实对汉民族存续起到的作用都很有限。要说起来对汉族存续贡献较大的,还是东晋政权。早期稳定东晋的王导,后来收复四川,几次北伐的桓温,起到的作用都要比冉闵大。

而且要说起汉民族存续,那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战。当时一统北方、踌躇满志的符坚,率领百万雄师逼近长江,誓要消灭东晋,一统天下。如果没有谢安、谢玄叔侄力挽狂澜,在淝水大败前秦,那汉族才是真正的亡国。所以,真的要选一个或几个人当汉民族的救世主,那大家还是记住谢安、谢玄的名字吧,以后再吹也有个谱。

冉闵的杀胡令确实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以后的少数民族政权确实都比较重视和当地汉人的关系,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任用汉族官员,跟名门望族积极通婚,为他们最终融入汉族打下了基础。但要说挽救汉族于生死存亡,那是彻彻底底的扯淡。


想和世界聊聊


结局就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黄河以北,甚至长江以北再也没有血统纯正的汉族人,几乎是各种民族的混血

在汉朝的时候,闽南语是中原地区的官话,闽南语又叫河洛语,说的就是河南洛阳黄河一带的语言

中国人最厉害的武器就是华夏文化,不管你是什么种族,只要敢侵略我们华夏,那就同化你,即使你占领了中国,到最后中国还是那个中国,顺便把你也变成了中国人,鲜卑,拓跋,女真,契丹,西夏,太多了都是很简单的例子

为什么这些古老的民族现在好多都没有了,其实是有的,只是已经融入了我们华夏的大家庭

都变成了一家人


怪兽仙僧


五胡乱华的那段历史中,社会动荡,到处都在打仗,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国力衰弱,塞外众多少数民族趁机建立多个政权,开始和南方的汉人政权对峙。五胡乱华严格的算起来,开始时间应该是在西晋灭。东晋建立之时,中原已经沦为胡人之手。

在那断历史中,各民族大肆的屠杀汉族人,他们将汉族称之为两脚羊,这个两脚羊是指能够吃的食物,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汉族差一点灭族,冉闵后来发布了杀胡令,号召天下人都站起来杀胡,虽说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对这件事评价并不好,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杀胡令的确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否则汉族恐怕真的就危险了。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胡人部落,这在当时是最大的五个胡人部落。那么这五胡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呢?首先是匈奴,匈奴在当时战斗力非常强悍,他们在看到大势已去的时候选择了逃跑,没跑的也逐渐的被同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直接跑去了欧洲。

鲜卑族,鲜卑在那段历史中一直比较的低调,他们的确在中原战斗,可是他们和其他几个胡人部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不凶残,而且一直在学习汉人的东西,在隋唐之后,渐渐的彻底融入了汉族中级,算是被同化。羯族,这个是最凶残的部落,提出吃人的是他们,杀光汉族的同样也是他们,他们的结局在当时就是灭族,有趣的是由于他们太过凶残,汉族攻打他们的时候,有不少的胡人也帮着打他们。

羌和氐两个部落比较有意思,他们主要不是和汉人政权打,他们两个是互相打,后来活下来的人也逐渐的被同化,值得一提的是,羌在当时也几乎被灭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说到历史上一些悲惨的事情,五胡乱华不得不说,当年的五胡乱华,汉人被大肆屠杀,妇女更比奴隶都不如,那么五期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五胡乱华,“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政权,形成与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一般来说,从西晋灭亡(公元316年)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公元439年)❕

其中《晋书.食货志》有文:西晋的“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这个时候可以说,尸骨遍野,民不聊生❕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经遍布北方各地,关中地区尤其众多❕

当时人江统在其著名的《徙戎论》中惊呼,“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

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

公元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汉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先先后后这些民族一共建立了十几个政权❕

据记载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

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了只剩下八千名少女❕

王浚发现后,要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

易水为之断流❕
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烧杀淫掠,《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

石勒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

同时又禁止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

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使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期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

总之这个时期,汉人被大量残杀,妇女被侮辱残杀,北方汉人锐减至六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

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就是现在电视连续剧《锦绣未央》中的大魏)

后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统一全国,中国结束了278年(公元311永嘉之乱~公元589年隋灭陈)的动乱和分治❕


四都火鸡


五胡乱华长达120多年,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史,不过后来五胡被不被史学家待见的北魏的

“武悼天王”

冉闵一道“杀胡令”所灭!


自古以来凡犯我中华者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灰飞烟灭”的一样,悄无声息的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回家都找不到路!如: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五胡、蒙古、金国、满清等!



求图55


匈奴鲜卑主动彻底汉化成汉人了。羯,完全不是东亚人种,彻底屠灭。实际上不只五胡,还有很多中亚小胡,在逃出中原的“回家”路上死了几百万,基本灭了。

羌,不算外来民族,而是西北高山草埔古民族,甚至是原住民,大族。打散了,分散于西部。直到后来蒙古军灭西夏,大屠,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认是羌人,没了。现在我们曾经想去川藏少民找羌族后人,因为唐诗里有他们,我们怀念,但,一个都没有了,没有人自认袓上是羌人了。实际上肯定有后人,毕竟蒙古军也不可能完全把他们灭族,羌曾是千年大族,他们是被蒙古军吓得隐没了自己的民族。

氐,一度称雄,但汉化进程被打断,北方乱杀中兵败,也被打散了,融入各民族。留下了一句汉语成语“投鞭断流”,也算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痕迹。就因为这个词,氐族将存在于中国人世世代代心中,说明当时氐族的贵族汉化已经很好,文才很不错。。。

因战乱而散的羌、氐幸存者,是失败者,变成了躲在山里的混居少数民族,尽管当时保住了部族民族主体性,但隐姓埋名,穷山恶水,与世隔绝,文明千年没有进步还退步了,也说不清他们的民族祖先了,最后还是失去了民族主体。。。

鲜卑,匈奴汉化成功,彻底融入中国文明的主体民族:汉族,并作出了良好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