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秦穆公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退,昔日威严不在,诸侯也不再受天子管制,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开始了征战兼并。因为这之间有几位诸侯先后成为霸主所以就称为春秋五霸。

今天来看看春秋第三位霸主--秦穆公。

秦穆公(前683-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侥幸继承王位

因为有资格当秦王的皇子都死了,所以他侥幸继承了王位,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生不逢时,注定坎坷一生。

秦德公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秦宣公继位十二年,他生了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立了他的弟弟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后驾崩,他有七个儿子也都没有继位,而是立了成公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秦穆公。

秦晋之好和秦晋失和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称霸西戎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

秦国僻处西陲,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周围的一个嬴姓部落,周初为附庸小国,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周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

国小民弱,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与其他强国相比,显得很不起眼。到了秦穆公时,国势才逐渐强大起来。

自秦襄公正式立国后,经文、宪、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移,到穆公继位时,已占有大半个关中。秦穆公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

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辅佐了晋国三代君主的秦穆公,眼睁睁看着晋文公当了霸主,实在是心中不忿,他不顾老臣百里奚、蹇叔的冒死劝谏,趁晋文公刚死之机,三次挥师东进,却只收获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训。

秦穆公东征无望,转而向西发展,一口气攻打20多个西戎小国,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

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秦穆公目光远大,即位之初就知道晋国强大(晋国当时处于晋文公时期,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不能与之争锋,只能合作,就把女儿嫁给了晋献公,结成亲家。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百里奚本是虞国亡国之臣,秦穆公知他贤能,用五张羊皮换他回来当宰相,大索宋国找蹇叔过来任庶长,用离间计从戎王身边挖人才。

秦穆公胸襟广阔,著名的穆公亡马故事就写出秦穆公宽厚仁爱,不计较小事,人宽厚仁慈。

一天秦穆公走失了一匹马,岐山脚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捉得并一起吃了它。(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了(食马的人),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们。

秦穆公说:“有德有才的人不因为畜牲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西凤酒)让他们饮用。

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冲锋陷阵以死相救,来报答吃了马肉但未被处死的恩德。于是秦穆公擒获了晋侯班师回国。

秦穆公在秦国君主中,算是开明之君主,在秦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穆公死时他做出了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这便是找人殉葬。当秦穆公死后,下属竟然有117名殉葬,其中还有三位谋略很强大的谋臣随之赴死,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大地颠覆了他们对秦穆公的看法和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