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一般情况下胆石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患者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闷重钝痛感,以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而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即可发生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不同程度的发热而诱发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可反复发作,有时可持续数十年。胆石症甚则可诱发心绞痛、脓性胆管炎、并发急性胰腺炎、胆汁性肝硬变。胆石症以体态肥胖、长期不吃早餐、爱吃甜食、长期食素、喜静少动及蛔虫感染者为高发群体。腹部X线平片、口服法胆囊造影、静脉法胆道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纤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胆道造影、CT、B超均为本病常规检查;核素扫描、腹腔镜检查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同时还可作有关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胆石症急性发作期其症状与体征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阑尾炎(尤高位者)、急性膜腹炎、胆道蛔虫病、右肾结石、黄疸肝炎及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等相混淆,应仔细鉴别。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胆石症

胆石症属中医“协痛”;“黄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府”,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而不传划水谷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暴怒忧思或多食油腻、厚味、炙煿饮食或寒温不适或蛔虫上窜等均可致肝胆之气郁结,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久蕴不散,日积月累是胆汁久经煎熬而成胆石,胆石阻塞胆管又促使肝气不舒,胆汁流行受阻则可是胆石不断结聚增大;胆汁郁积加重导致气滞瘀阻不散内蕴湿热不清使病症久不得愈而反复发作。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将胆石症分为五个类型:肝郁气滞证表现为胁肋痛或绞痛时牵扯掣背部疼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脘腹胀满,不欲饮食,或呃逆嗳气,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胆火炽盛证表现为胁肋及脘腹灼热疼痛,痛连肩背,口苦咽干、恶心、便干,或有黄疸,舌红苔黄干,脉弦滑或弦数。湿热内蕴证表现为胁肋胀闷疼痛,背部酸沉疼痛,口苦而黏,恶心欲呕,厌油腻,周身困倦,大便不畅或便溏,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数。毒邪炽盛证表现除有湿热内蕴证候外,尚有寒热往来,神昏谵语,持续腹痛,肌紧张,拒按或反跳痛,休克等征象。正虚邪陷证表现为隐钝痛持续存在,神智不清或昏迷,面色枯萎,语声低微,皮肤黄晦,间成青紫,甚至有出血倾向;腹呈气臌,轻度压痛,肝脏肿大,并多有触痛,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绛紫,舌苔干枯如砂皮样。脉象弦数或沉数。

胆石症治宜调理脏腑、疏肝利胆来纠正消化、代谢上的紊乱,维持肝胆正常的功能。主穴取日月、期门、胆俞。肝郁气滞证、胆火炽盛证加取太冲;湿热内蕴证加取阴陵泉、丰隆;毒邪炽盛证加取耳尖;正虚邪陷证加取神阙。嘱患者全身放松,均匀腹式呼吸,消除过于紧张的心态,先采取左下位侧卧位宽衣解带并使日月、期门、胆俞部充分暴露,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吸拔于穴位处,火罐拔上后术者用一手按压住罐底左右摇动、上下震颤火罐几下,接着再在罐底用手掌拍打几下后起罐,再如前法拔罐、起罐、拔罐……反复闪拔数次以可见局部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闪罐以日月→期门→胆俞为顺序。闪罐后再据辩证所加穴位令患者改为仰卧位并暴露穴位处,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太冲0.8寸;阴陵泉1.5寸;丰隆2寸均施以提插泻法。先用拇食二指将一侧耳尖穴部揉搓至发红、发热,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捏持耳尖部,右手持小号三棱针(亦可用消毒后的缝纫针、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露出约1、2分长的针尖对准穴位局部快速点刺一下即可,用95%的酒精搽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后,接着术者用双手拇、食指做一捏一放的挤压尽可能的是颜色较深的血外泄变至淡红色为佳。术毕将血迹搽拭干净后再用络和碘常规消毒。针刺处当天24小时内应保持干燥、清洁,禁止湿水。将适量精盐填平肚脐眼(即神阙)后把纯艾绒用一手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再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板上用力压紧制成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精盐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部点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觉施灸部有发烫感时将艾炷移除为一状,再如前法换一状继续灸,不拘壮数连续灸至患者自感肚腹内温热、舒服为度。清除艾炷、肚脐眼中精盐后随即用医用膏药贴敷肚脐眼防止施术后受风寒。日月、期门、胆俞闪罐及耳尖放血每周两次;太冲、、阴陵泉、丰隆针刺及神阙艾柱温热灸每日一次。

方中通过用闪罐法反复在肝胆之募穴期门、日月及胆之背俞穴胆俞的拔、起,使皮肤反复的紧、松、再紧……充血、不充血、再充血……形成物理刺激,对神经和血管的兴奋作用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共同起到理气活血,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使肝胆运化功能趋于正常而止痛。太冲穴具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效,所以《千金方》中言其:“主黄疸,热中喜渴。”阴陵泉系脾经合穴,能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与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亦是化痰要穴的丰隆配合以健脾利湿,协助期门、日月、胆俞清热利湿、理气通下。耳尖穴是经外奇穴,采用放血法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散瘀消肿、泻火祛风的作用。神阙穴又有“命蒂”;“脐中”:“气舍”:“环谷”:“维会”之称;俗称“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为生命之蒂、中下二焦之枢纽,其内为胃及小肠。《针灸穴名解》曰:“……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紧接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通过艾柱温热刺激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同时又引食盐入其所属肾经补益肾阳、暖肾,从而到达培元固本、回阳固脱的目的。

针、灸、罐辨证施治对于肝郁气滞、胆火炽盛、湿热内蕴所致的胆石症效果最好,尤其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确实有不错的疗效,特别在发作时更是有即可止痛消证得功效。毒邪炽盛和正虚邪陷则需要中西医结合、内外科配合进行救治,不宜单纯使用针、灸、罐治疗。顺便再提一下,有些患者(特别是泥沙样结石或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型结石)针、灸、罐治疗后有可以会出现腹痛、发热、脉数、黄疸加重的表现,医者应该密切观察是否是为排石先兆?叮嘱患者多喝白开水、多做跳跃运动,如突然腹痛消失、体温下降、感觉轻松则表明结石已排除。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