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灭蜀汉时,东吴为何见死不救?

东汉末年分魏国、蜀国、吴国三国,三国之中以曹魏势力最为强大,蜀汉唯有和东吴联手才能抗曹。鲁子敬曾说:曹强则联刘抗曹,刘强则连曹抗刘,方是东吴取胜之道,三国之中缺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唇亡齿寒。那么为何三国末期司马昭出兵灭蜀的时候东吴却没有联刘抗曹呢?

曹魏灭蜀汉时,东吴为何见死不救?

根据《三国志@三嗣主传》记载: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这段记载说的很明白:蜀汉向东吴求救,东吴派遣丁奉出寿春,“围魏救赵”,又派留平前往荆州商议从永安入川,另外,还派丁封,孙异从汉水入汉中救援。从时间上看,蜀汉求救的信息是十月份送到东吴,但下个月刘禅就投降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所以只能怪蜀汉灭亡太快,导致东吴来不及救援。

曹魏灭蜀汉时,东吴为何见死不救?

按理说蜀汉地处四川,崇山峻岭,沿途都是险要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汉坐拥十万大军,为什么灭亡的如此迅速呢?要说起来,最大责任还是要归两人:一个是后主刘禅,另一个是蜀汉军队主将姜维。

曹魏灭蜀汉时,东吴为何见死不救?

后主刘禅的责任是在他登基以后,用人不当,朝纲败坏,军心涣散,邓艾兵临城下,他又不战而降,因此导致蜀汉速亡。刘禅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坑爹君主”,他的责任已经是众人皆知,不用再多说。

倒是姜维的责任,恐怕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姜维对蜀汉迅速败亡至少有三大责任:一、常年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衰退,军中出现厌战情绪。姜维的战争导致“军旅数出,百姓彫瘁”。二、改变汉中防守策略,导致汉中迅速失守。汉中自魏延时代,就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王平等人也都沿用。这个策略有效的挡住了曹魏的进攻,汉中安如磐石。但是,姜维掌权后却脑洞大开,他改变过去的防御策略,变为“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结果,正是姜维的策略导致魏军深入汉中腹地,汉中迅速失守。三、姜维面对邓艾等人的魏军部队,只坚持一个月就被击败。姜维最初在沓中屯田避祸,邓艾的精锐与姜维蜀军主力正面野战,大战于强川口,结果姜维大败。邓艾前后仅用一个月便将姜维击败,姜维被迫退守阴平,邓艾部队得以深入蜀中。终于导致蜀汉在短短三四个月中灭亡,东吴就是想救也来不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