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iPhone 依然是目前體驗最好的手機,不過,有些膩煩”,在談到手機話題的時候,已經不只一個朋友表達過類似想要逃離蘋果的觀點。在iPhone近乎統治智能手機發展趨勢十年之後,用戶希望新鮮的東西出來。這就像每天吃饅頭米飯,時不時還要來幾頓餃子麵條。

智能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在“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這本書裡邊,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有這樣一句話: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獲得了成功,但是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事情,其實凝聚了蘋果很多努力。那些看起來極簡、連貫且必然的蘋果產品,其實都是依靠理性設計而做出來的。

不難看出,蘋果設計的正確性,並且有依據。那些看似感性的理性設計是蘋果多次引領智能手機趨勢的基礎。

智能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第一部iPhone出現同期的手機市場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產品,翻蓋,滑蓋,甚至是旋轉的,但隨著iPhone的流行,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成了一個樣子,直板,帶少數按鍵,沒了鍵盤,不可拆卸電池,觸控操作。

iPhone 5上市,金屬一體化機身來襲,拋光倒角,鋁合金工藝,CNC切割,後來市面上多了很多金屬機身的產品,上述各種名詞也成了高大上的賣點。

iPhone 5s上市,指紋識別到來,當大眾還在討論指紋有沒有必要的時候,不少安卓廠商已經在跟進這項在後續帶來巨大影響的技術,現在指紋成了手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iPhone 7 plus上市,變焦雙攝成為一大亮點,隨後市面上出現了不少類似功能的產品,雙攝成了旗艦產品的標配,並且為AR帶了更多可能。

智能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iPhone X上市,蘋果拋棄了金屬一體化機身,隨後市面上那些高工藝,高手感的金屬手機貌似一下沒了,前後玻璃加上金屬中框成了目前隨處可見的樣子。另外,人臉識別也普及起來。

蘋果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上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或者說蘋果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智能手機的發展。

一個事物總有興起,發展,成熟和衰退的週期變化,智能手機同樣如此。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用戶習慣已經穩定下來,代表需求的應用也基本上確定下來,智能手機可以被認為進入了成熟期,手機按固定週期更新,創新點越來越少,能夠給用戶帶來驚喜的感覺越來越少,類似當年諾基亞和摩托的時代,不過這個穩定期預計會更長,畢竟手機不光是電話,還是重要的智能設備,和PC有些類似。那麼,在這個有些平淡無奇的穩定週期內,滿足用戶對科技的嚮往會成為一個需求,該需求對應了新鮮和好玩。

vivo NEX 和oppo Find X滿足了大家對一塊屏幕的嚮往,華為和小米的類似滑蓋設計同樣如此。

智能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最近關於摺疊屏幕的消息越來越多,華為和OPPO據傳都在研發類似的產品,三星將在不久帶來摺疊手機。

多樣化設計的手機市場是好事情,畢竟可以滿足更加多樣化的個性需求。

從目前的相關報道來看,三星對於其摺疊產品的定位並不是要顛覆目前的手機,那麼從側面說明,這樣的產品更大概率不是未來的設備,或者說只是一個過渡。

摺疊屏幕設計的手機體現了技術的進步,比如屏幕的進步,進而讓顯示面積更大,手機的功能也可以有更多的擴展和想象。不過單有屏幕的改變,手機的其他部件沒有更上來,摺疊屏幕的手機並不會給現在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帶來多大的衝擊和改變。

智能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目前手機需要解決的痛點中,除了屏幕太小,還有電池續航問題,性能和發熱的問題,防護性能的問題,穩定性問題,安全性能問題等等。如果解決這些問題,單單一個可摺疊的設計顯然不夠,甚至摺疊的設計還會帶來不好的一面,比如成本上升,屏幕顯示質量變差,機身變厚,續航減少等。

回顧初代iPhone,之所以被認為具有顛覆性,從產品層面來看,其更多的展現了和操作相關的特點,讓操作變簡單。對比來看,摺疊屏幕無形中是增加了操作的複雜程度和類型,這對於一個經常使用的設備來說並不非常友好。

總歸,摺疊屏幕的手機目前主要體現了科技感,還有和現在蘋果不一樣的新鮮感,但其並不會給智能手機帶來本質的改變,畢竟再怎麼摺疊,還是安卓系統,還是那些應用,還是目前形態的智能手機。

回想諾基亞稱霸手機市場的時候,有著各種花樣的設計,比如N95和8800的滑蓋,N93的複雜翻蓋,E90的側翻蓋,3250的旋轉,7373的轉動,但諾基亞最核心的,最大眾化的是以N70,N71,N73為代表的直板,這些產品擁有著當時強大的性能,先進的系統,更加直接的操作邏輯。

智能手機十來年,逃離蘋果

現在,小米和榮耀的滑蓋,OV的機械升降,三星的摺疊屏幕,他們都沒有直接去撼動主流市場,甚至他們的主流產品依然是類iPhone的設計。逃離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並沒有那麼輕鬆。

其實對於部分手機制造者來說,或許更加期待著蘋果去做出一些新的設計出來,然後在其邏輯下進行差異化,這樣要保險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