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作者简介】张会养,临渭作协的会员,热爱文学,酷爱诗歌,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诗歌陪伴着退休生活!《渭南热点》、《临渭热点》、《渭南文坛》、《渭南长寿塬同乡会》特约作者。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长寿塬女子在要出嫁前几天,全村人都忙的不亦乐乎。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娘家人得赶在女儿出嫁半月前,挑个三、六、九的好日子在自己家办酒席,长寿塬人称之为待“添箱”客,意思是给将要出嫁的闺女添压箱子的嫁妆。舅舅 、姨、姑姑……所有的亲戚朋友坐满了农家小院。端盘的、上菜的 ,个个分工明确,九大碗豆腐席 ,热腾腾的酵面蒸馍,让添箱客吃的津津有味。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添箱的礼品五颜六色,绸缎被面、太平洋床单,被罩,嫁女所需用品,挂满了整个院子,亲戚朋友能为添的嫁妆用品,都给想的非常周到。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舅家再提上一对红色的台灯,塬上的孩子从一出生,舅舅家就开始每年过年送灯,一直送到十三岁完灯后,等到外甥女结婚,这也是舅家送的最后一次灯。

全村的乡亲都或扯上六尺布料,或买双袜子、或买条枕巾毛巾等,无论礼物的轻重,在女子结婚当天,随礼的乡亲都去婆家送女。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一般待完添箱客后,娘家基本不再置办嫁妆。娘家妈便请来村里三姓且儿女双全的巧妇,塬上人称之为“全欢人”,为女儿缝被子。缝被子也是有进究,棉被的四个角,只缝三个角,留一个角这个角塞上几元钱。 再请来当地有名的裁缝为女儿缝嫁衣,长寿塬有习俗,无论春夏秋冬,女儿出嫁时上身必须穿件红棉袄,哪怕是炎热的夏天,都得装上薄薄的棉花,再戴上母亲亲手为女儿绣的大红色裹兜 ,裹兜里装上几元钱, 红色寓意婚后日子过的红红火火,钱寓意着腰缠万贯。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待嫁女从前几天开始,每天轮流着在叔叔辈的家里吃饭,家族大的得吃上半个月左右,婶婶们每家变着不同的花样,给侄女做最拿手好吃的,碱面、煎饼、嚷皮子……尽是些长寿塬主妇们做的拿手饭菜。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等到结婚前三天,男方家舅舅 、叔叔们在媒人的陪同下,来女方家送箱子,箱子里必须得放四样礼,或衣服或烟酒副食,总之不能空着箱子。结婚头天下午开始,娘家妈请来左邻右舍那些巧媳妇,给女儿蒸一对老虎馍,寓意是虎虎生威 。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蒸好馍便开始收拾嫁妆、食落。抬食落(谐音)可是长寿塬从古到今,延伸了几百年的习俗。两个食落一个放有热水壶、脸盆、镜子及化妆用品、洗漱用品,而且每样礼品必须得成双成对。另一个放有豆腐、面条、两根大葱,样样都是用红丝带绑在一起。一对长命富贵碗,一碗放着长寿塬的香椿,一碗放着酵面,再包上几十年饺子,这都是按出嫁女岁数包的。每个食落上面都绑着五颜六色的棉被、床单。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结婚当天,全村老小都站在村道,热闹非凡,比上会更加热闹。村道里绑满了几百条“彩门(彩门用一条长绳子绑在路两边的树上,再给中间绑条红领巾或红布)”,那阵势,那场合真是给迎亲队伍来了个大大的迎宾礼。长寿塬有习俗彩门绑 的越多,越显得娘家的为人好。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迎亲的队伍想过这一道道彩门,新郎家必须得用红包或喜糖,求过这一道道彩门。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等新娘梳妆完,厨房会给新娘准备一碗荷包蛋,得让新娘吃个饱,荷包蛋耐饥。习俗是新娘到了婆家不让坐席 ,除了给亲戚朋友敬酒外,必须待在新房,有的连伴娘都不让坐席,婆家会专门给新房设席。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当迎亲的鞭炮声劈里啪啦响起,厨房里那些爱耍的妇女们,费劲心思的为新郎备好了一碗考验新郎的荷包蛋, 碗里放着大把辣椒面和盐,还有长寿塬的柿子醋。若是新郎能将这碗荷包蛋吃的干干净净,说明新郎是个能吃苦的靠得住的男人。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伴娘接过新郎迎亲来拿的红鞋,就是不给新娘穿,眼看着迎亲队伍要出发了,新娘还是光着脚。这时,那能说会道的媒人派上用场,花言巧语把伴娘说的心里比蜜甜 ,赶紧为新娘穿上鞋。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抬食落、抬嫁妆这都是娘家村里哪些男人们干的活,跟着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抬进新郎家门。抬食落、抬嫁妆的队伍可不是白抬的,到了婆家必须得给每个人发个红包才能收礼的噢!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塬上人至今都是吃两顿饭,吃完中午饭婆家开始“丢礼”,丢礼更有讲究,娘家人得给婆家客人来拿粮食、大(tuo)馍【烧饼】的主要亲戚每家回礼一条毛巾,男方家再给回礼八个蒸馍 。

娘家来的客人,称是送饭的,娘家所有的亲戚朋友来时都会提着笼子,里面放两把手工面。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吃完下午饭,远门子的亲戚提上馍笼子就回家了。

厨房开始备“媒席” ,吃媒席更是有讲究,必须是媒人和娘家及婆家的长辈,和两孩子舅舅、舅妈、七大姑、八大姨 ……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一般能吃上这席的都是主要的亲戚朋友 ,最多也就是三、五桌。媒席讲究最多,一般八凉八热,先上四盘涼菜,吃上一半才上后四盘。上热菜讲究慢慢上细细品,得一盘一盘上,前一盘吃的差不多才能上后一盘。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媒席才是这场婚礼的主题,新郎新郎在父母的陪同下,给吃媒席的亲戚好友一一敬酒。亲戚朋友边喝着喜酒,边品尝着大厨的手艺。 媒人是媒席的主角,亲郎的父母为媒人备上一份薄礼 ,新娘新郎再好好给媒人敬上几杯喜酒,以表谢意。等十六菜上完后,吃媒席的也饭饱酒足,媒人也喝的酒酣耳热,小院里笑声夹杂着媒人谝的醉话,更加热闹,媒席在月光的陪伴下结束。

塬上人吃媒席早在五、六十年代,从夕阳西下时吃到暮色 ,从暮色吃到浩月当空,繁星点点 ,借着星光和月色才显得婆家大气。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结婚第二天,女婿陪新媳妇回门,拜见老丈人,回门也是有讲究,不能穿结婚当天穿的鞋,凡是女子出嫁前吃过几家叔婶的饭,回门时都得给他们备上四样礼,塬上人无论出啥门,馍总是排四样礼中第一,回门带的馍有大馍、小馍,烟、酒、肉每家都是同样的礼品。这个礼对老丈人和叔婶来讲,可不是白收的,得给新女婿回四样礼,一身衣服袜子、鞋,从头到脚得配四样礼。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回门当天,丈母娘更是乐的合不拢嘴 ,早早走进厨房 ,和面、揉面、切操子,样样都不能马虎,擀好面、煮好臊子 ,备好八菜等女婿女儿进门,满满一大桌子美味佳肴摆在面前,那香味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丈母娘疼女婿那没说得。 塬上人女儿回门习俗早面午席,吃完早饭,新娘和新郎带着礼品,开始拜见叔婶们。丈母娘又开始忙活午饭了,炸肉丸子、装蒸碗 ,九大碗在丈母娘手里,烹饪出美味佳肴,有席酒更是少不了,老丈人把门中的弟兄们都请来,坐满了一大桌子陪着女婿喝个尽兴,才显得娘家财大气粗。眼看着日头快落山,女儿也该回婆家了。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每每在这时,新娘的爸妈依依不舍送女儿出村口。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第三天,出嫁的女儿该回娘家“立两头停(意思从接婚当天算起在婆家呆三天,再回娘家呆三天)”。立两头停听说在那守旧的年代,新媳妇刚进门日子是最难熬的 ,刻薄的婆婆经过几十年的煎熬,终于熬到当婆婆这一天,她会将几十年自己所受婆婆的刻薄,统统在儿媳妇身上重演一遍。尽管在婆家仅仅只有三天时间,可让这个在娘家视为公主的新媳妇,度日如年。左盼右盼才盼来娘家兄弟接自己立两头停的日子。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回到娘家,还没有好好休息,回婆家的日子又在眼前。娘家妈流着泪水不舍女儿,再不舍嫁出去的女儿总归得回婆家。 千叮咛万嘱咐女儿记得母亲的话“嫁给人家,就是人家的媳妇,日子再难咱都得慢慢熬 ,等媳妇熬成婆 ,这苦日子才算熬到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旧时婆婆刻薄媳妇不再重演,但立两头停的习俗依然存在。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