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猶在 芬芳永存——追記四川省古藺縣因公犧牲扶貧幹部余芬同志

余香犹在 芬芳永存——追记四川省古蔺县因公牺牲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2017年8月14日,餘芬入戶袁圖先家瞭解情況,教袁圖先寫自己姓名(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四川新聞網瀘州10月25日訊(記者 嶽東 攝影報道)她,紮根基層28年來立足崗位參與扶貧;她,曾親手組織和參與“送文化下鄉”活動達180多場次,惠及群眾24萬人次;她,手握扶貧“五件寶”進村入戶,仔細記錄著每個貧困戶的困難和需求;她,一直行走在扶貧路上,片刻不停……她就是優秀共產黨員,古藺縣扶貧幹部餘芬同志。

時間回到2017年12月24日,那一天寒風陣陣。餘芬利用休息時間在為貧困戶送電視機的途中,不幸發生車禍,用生命走完扶貧工作最後一公里......

餘芬生前多次受到組織表彰肯定,犧牲後被追授追評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和“四川好人”。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一生扶貧、獻身扶貧的不懈追求,用寶貴生命書寫了一曲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烏蒙壯歌”。

連日來,記者來到瀘州古藺鎮、太平鎮,追尋她在扶貧路上的足跡。

余香犹在 芬芳永存——追记四川省古蔺县因公牺牲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追悼會現場(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倒在扶貧路上的英雄:餘情綿綿 芬魂不朽!

2018年10月17日,瀘州市古藺縣在多日陰雨後終於轉晴,在高速公路太平鎮下道口左側的山坡上,一棟棟新房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顯眼,特別是一條條硬化水泥路,直通村子的家家戶戶。

“今年初搬進了新家,比起祖輩住的土坯房,簡直是天堂。”太平鎮走馬村四組74歲的吳仁芬老人告訴記者,感謝黨的好政策,生活有了保障,還住進了新房。但談起餘芬,吳仁芬老人眼眶紅了起來,“要是餘孃孃不堅持為我送電視機,也不會出事。”

2017年12月24日星期天,大家都在休息時,餘芬想到貧困戶吳仁芬和胡克勳家的電視機壞了,而且第二天是吳仁芬老人過生日,心裡想著老人或許有親朋好友來,一起能看看電視多好。

餘芬便決定趁週末給她們送去電視機。她把自己家的一臺電視機拆下來,又到市場上去買了一臺。當天下午等自己丈夫,古藺縣中醫醫院骨科醫生陳開政做完手術後,便讓丈夫駕車送自己進村送電視。到達走馬村之後,因為天空下著小雨,泥濘小路又彎又滑,連老司機都不敢貿然行駛這樣的路。本來可以按照吳仁芬老人的意思,把電視機放在路邊,等老人自己把電視機搬回家。餘芬考慮到老人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堅持要丈夫開車上山,把電視機送到老人家裡。沒想到,車行駛在急彎處,不幸發生了意外……車翻滾到了陡坡下,陳開政身受重傷,而餘芬將寶貴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村民事後說:“太傻,自己出錢買這麼貴重的電器送人,還要親自送到手上,圖啥子哦!”“也許在路邊等一等,不親自把電視送上山,芬姐就不會出事!”“也許週一再來,芬姐就不會出事!”然而,再多的“也許”,也挽不回餘芬寶貴的生命……

余香犹在 芬芳永存——追记四川省古蔺县因公牺牲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餘芬生前認真記錄的扶貧手冊

“餘芬式扶貧”:從小事做起,用真心真扶貧,動真情扶真貧!

餘芬,女,漢族,四川古藺縣人,1972年1月出生,200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餘芬簡歷中,記者瞭解到她1990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擔任古藺縣丹桂鎮巖灣小學教師、丹桂鎮政府以及古藺縣文化館、文化局文化幹事,縣文旅局文化股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隊員。

餘芬同事告訴記者,20多年來,餘芬幫扶過很多困難群眾、直接幫助26戶貧困家庭脫貧。作為一名基層幹部,餘芬常常接觸到貧困戶,多年來幫扶了不計其數的貧困家庭。在丹桂鎮文化站時,她先後聯繫過普安、正豐、彭雲、白良4個貧困村,熟悉那裡的300多戶貧困戶,幾乎家家戶戶都說得出餘芬幫他們做的實事好事。尤其在2017年幫扶走馬村,本只需幫扶5戶貧困戶,但她主動要求增加1戶。有同事提醒她少找點麻煩,她卻說,“沒啥,就當多認個親戚嘛。”

餘芬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把餘芬當家人。在走馬村採訪時,當地村民幾乎都能說起一件或幾件“芬姐“”餘孃“”芬孃”的故事。大家都說,餘芬同志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對困難群眾很親。她穿著樸素,一見群眾就笑著打招呼,對上了年紀的貧困戶喊老人家、老輩子,對年紀相仿的喊大哥哥、大兄弟,對歲數小的喊么兒哥、么妹兒,喊暖了人心,喊近了距離。她常常笑呵呵地捧著吳仁芬、袁圖先老人的手問寒問暖,就象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看到吳仁芬老人和她智障的兒子周光文目不識丁,連籤個名都不會,她感到很辛酸,捏住他們的手一筆一劃地教會了他們寫名字,讓他們格外開心。她走進貧困戶的家,看見什麼活都跟著搭把手,鋤地、挑水、打掃衛生,拉過凳子就坐,端起水碗就喝,不嫌髒不嫌累。

36歲貧困戶周應華的妻子患尿毒症去世,留下了十幾萬元債務。周應華和76歲的老父親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住在搖搖欲墜的土坯房裡,一度喪失了生活信心。餘芬一次次勸他用好政府補貼,解決安居問題。周應華一開始很抗拒,說根本沒辦法籌集修房款。餘芬不灰心,繼續講政策、說道理、掏心窩。“困難是短暫的,挺一挺就過去了!”周應華最終動了心。在房屋修建過程中,餘芬幫他協調補助款,賒來建材,安裝抽水機、引水管,聯繫好心人捐贈傢俱。餘芬犧牲10天后,周應華的新房子建成投入使用,他淚水漣漣地回憶說:“是芬姐讓我圓了新房夢,是她給了我生活的信心!”

餘芬做扶貧工作,鮮明的特色是“三會”:會暖人心、會摸情況、會辦實事。她進村入戶沉到群眾中去,和群眾打成一片,成了他們的一員,把情況摸得清清楚楚。圍繞解難事、拔窮根,她會同村社幹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引導貧困戶認真想辦法,找到切合實際的脫貧方案。她做扶貧工作有“五件寶”:一本記賬簿,一個微信群,一條電話線,一套扶貧方案,一條增收路子。她的記賬簿總是隨身帶,仔仔細細記錄著每個貧困戶的困難和需求、想法和打算。為了聯繫方便,她手把手地教貧困戶耍微信,建立了貧困戶微信群,把自己的微信取名“魚擺擺”,讓自己這條“魚擺擺”遊進了群眾的“心海”。貧困戶周應海告訴記者,遇到芬姐這樣的好乾部,你不幹好怎麼好意思,你不脫貧都羞死人!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餘芬認識到文化扶貧對於脫貧致富的獨特作用,她依託崗位致力推動文化事業扶貧,親手組織和參與“送文化下鄉”活動達180多場次,遍及古藺26個鄉鎮,惠及群眾24萬人次,把黨的政策和文明新風送進了千家萬戶。餘芬的同事告訴記者,她堅持把演出重點擺在深度貧困鎮村,親自編寫了《向二妹招親》等扶貧劇目,還20多次組織送法律、送春聯、送書籍、送醫藥到貧困群眾家中。作為文化市場執法隊員,餘芬常常在夜間巡查網吧、遊戲廳、歌舞廳娛樂場所,大膽調解棘手問題,碰硬處置違法案件,努力淨化文化環境。

余香犹在 芬芳永存——追记四川省古蔺县因公牺牲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2017年9月12日,餘芬請丈夫陳開政在村長家,給周應海看病(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扶貧路上“夫妻檔” 並肩作戰苦亦是樂

不僅自己全身心扶貧,餘芬還譜寫了舉家扶貧的感人樂章。餘芬的丈夫陳開政是古藺縣中醫醫院骨科主任,醫術好,病員多,工作辛苦,全年幾乎沒有節假日。而扶貧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因病致貧的情況,在別人眼裡,也只能袖手旁觀,可餘芬則不然。

熟悉餘芬的同事都知道,餘芬說她是大家的110,還把丈夫也“拉下了水”當起大家的120。她經常讓丈夫一起下鄉扶貧,其實就是要他為貧困戶義務診治。幾年來,陳開政為聯繫村組貧困戶義務診治病人200多人次,捐贈的藥品達到3000多元。周應海的腿骨折、吳仁芬的老寒腿、周國明的肺氣腫等一個村的腦熱頭痛,他都給予耐心診治。貧困戶都說,陳醫生很貼心,就像當年的赤腳醫生!

餘芬與醫生工作的丈夫在親戚朋友中,收入算不錯的家庭。據餘芬同事介紹,她一件羽絨服穿了十多年,內襯破了,打個補丁照樣接著穿;幾塊舊毛巾嫌扔了可惜,縫起來鋪作枕巾。因為餘芬的節儉,同事打趣說她是“最有錢的窮人”。那餘芬是不是有很多存款?

餘芬對自己十分“吝嗇”,但對貧困學子卻十分大方,一出手就是幾百元,對支持大學生、支持孩子參加考試培訓,花個幾千元不心疼。餘芬在丹桂鎮巖灣小學教過將近兩年書。看到很多學生交不起學費,她一戶戶登門家訪,向學校擔保學生欠費,從每月68元的工資中拿出大部分來墊付貧困生學費並貼補午餐,硬是挽回了15個窮孩子繼續上學,她卻貼進了400多元“呆賬”,從此,當地形成了老師“喊費”(擔保)的傳統。

餘芬的妹妹告訴記者,餘芬和丈夫的兄弟姊妹多、貧困親戚多,她見不得孩子讀不起書,把有困難的親友孩子一個個接到家裡吃住上學,30多平方米的小屋常常簇擁了六七個人,成為窮孩子們“愛的小屋”。二十多年來,她把11名侄兒、侄女培養成了大學生。對素不相識的窮孩子她也熱心幫助。聽說馬曉軍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到廣東打工,餘芬動員其父母叫回來讀書,師範畢業後又接到自己家中,為他買資料、作輔導,支持他考上小學教師。對錢塗、劉莉等窮困孩子,她也從捐款到寫信、從打電話到買書,滿腔熱情地支持他們學有所成......

余香犹在 芬芳永存——追记四川省古蔺县因公牺牲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群眾為餘芬送行 (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逝者已逝 精神永存!

餘芬不幸犧牲在扶貧路上,她的犧牲,讓熟悉和不熟悉她的幹部群眾無比沉痛。

噩耗傳開,古藺縣城悲聲四起。2017年12月28日,古藺縣數千名幹部群眾參加餘芬遺體告別儀式,揮淚送別這位黨的好乾部、貧困戶的好“女兒”;人們打出“你不認識我,我卻記住了你”的橫幅,表達對餘芬同志的無比崇敬和深切緬懷。

逝者已逝,精神永存。2017年,已經被劃定為國家級貧困縣長達23年的古藺,全縣117個貧困村已脫貧67個,11.91萬貧困人口脫貧7.5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5.6%下降到5.7%。這個成績,凝聚著許多餘芬這樣的扶貧幹部的心血。

餘芬犧牲後,太平鎮新入職的黨政辦工作人員劉玉婷接手了她的扶貧工作。儘管劉玉婷新參加工作,內心還很忐忑,“但和貧困戶接觸後她發現,芬姐給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村民也很信任我。”劉玉婷說,她不能辜負這份信任,要把芬姐留下的扶貧工作好好做下去。如今,芬姐幫扶的所有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並且,整個古藺縣在餘芬精神的感召下,正在向著整體脫貧高歌猛進。

學習宣傳餘芬,不斷掀起熱潮。32場餘芬同志先進事蹟瀘州市巡迴宣講報告會,小品《吃年飯》、舞蹈《山花爛漫時》、歌曲《扶貧路上憶芬芳》等文藝作品,《餘芬的故事》系列叢書,《餘芬的故事》紀錄片電影等陸續問世,不斷掀起學習熱潮。

記者手記:

這是記者第二次專程前往古藺鎮、太平鎮等地探尋餘芬事蹟,餘芬同事、餘芬幫扶過的村民和熟悉餘芬的群眾,都有說不完關於餘芬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平凡小事,但串聯在一起,就像有水滴匯成大海的力量,讓記者深深被感動。

正如《餘芬故事》編者的話中所說:餘芬是瀘州的,也是四川的,更是全國的。她的事蹟,在普通中見特別,在平凡中見偉大,可歌可過、感人肺腦、催人奮進,這些事蹟清楚表明,她無疑是新時代全國千萬萬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典範、扶貧幹部中的傑出代表、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者中的巾幗英雄。

余香犹在 芬芳永存——追记四川省古蔺县因公牺牲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2018年3月,吳仁芬老人向記者展示會寫自己的名字。七旬老人的啟蒙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