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5G暗戰再升級!「雙跑道」競速是速決戰,還是持久戰?


中美5G暗戰再升級!“雙跑道”競速是速決戰,還是持久戰?

資料圖:來自站長之家

【國外5G動作頻繁】

T-Mobile,一家跨國移動電話運營商,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話公司之一。近日,愛立信與T-Mobile簽署了一項價值35億美元的多年期合同,為T-Mobile在全國範圍內部署5G網絡提供支持。愛立信將為T-Mobile提供符合3GPP標準的最新5G新空口硬件和軟件。

無獨有偶,T-Mobile與諾基亞已在一個多月前簽訂了一筆35億美元的5G供貨合同,業內人士向記者推測稱,這筆訂單包含基站和核心網主設備,有可能在一到兩年時間裡執行完畢。目前,美國三大運營商均已明確了其在5G業務上的合作伙伴和商用路徑。

中美5G暗戰再升級!“雙跑道”競速是速決戰,還是持久戰?

資料圖:來自驅動之家

【國內5G進展緩慢】

反觀中國國內,還尚未出現明確的5G訂單意向,目前仍然處在5G第三階段測試的過程中。對於正在全球範圍內跑馬圈地的設備商而言,中國這一廣闊的市場如今遲遲未能開啟。這樣的情形不禁令人心生疑問:中國5G落後了嗎?實際上,自今年8月中下旬以來,中國在5G測試上也有不少重要進展。

以華為為例,一方面聯合Intel率先通過中國5G技術研發第三階段IODT測試,另一方面打通國內首個基於3GPP標準的獨立組網下5G First Call,還率先完成了第三階段SA(獨立組網)5G基站功能測試與核心網測試。此外,中興、大唐、愛立信、諾基亞等設備廠商均發佈了參與中國5G第三階段測試的進展情況。

中美5G暗戰再升級!“雙跑道”競速是速決戰,還是持久戰?

資料圖:來自搜狗略懂

【中美5G路線不同】

當前,5G已經成為決定大國競爭力的一項關鍵因素。針對中美5G商用的不同路線,業內認為並無優劣之分,5G的核心不再是面向消費者市場的應用,更多的要面向產業互聯網應用。中美5G競速,不會是短平快的“速決戰”,而是一場“持久戰”。

談到中美5G競速的現狀,一家設備商人士告訴記者,中美5G商用所選擇的路線並不一樣。“中國5G是在工信部統一指揮下一步步推進,美國5G則是先用起來再說,然後根據市場的反饋邊用邊改。”他坦言,“中國5G一旦推出,就屬於相當成熟的商用網絡了。”

中美5G暗戰再升級!“雙跑道”競速是速決戰,還是持久戰?

資料圖:來自環球新聞

【中美5G暗流湧動】

今年初的中興事件著實給國內廠商上了一課,但這只是中美5G競速暗流湧動下的冰山一角。近期,華為、中興在美國、澳大利亞相繼被限制,不允許參與當地的5G建設。從通信設備商的變遷史來看,更迭換代之下,早期的巨頭如摩托羅拉早已掉隊。針對此類事件,華為曾多次發佈聲明,事件究竟如何演變,仍有待觀察。實際上,除了國際上的暗流湧動,中國國內的5G進程也是隱憂猶存,或者說是存在不確定性。

在5G標準中,華為等中國廠商拿下三成份額,雖然仍低於美國廠商六成左右的份額,但中國在5G時代的話語權有了明顯提升。在中國5G提速的關鍵期,華為、中興被限制無疑是當頭一棒。另一方面,以澳大利亞為例,華為曾是其4G時代的主要設備供應商,在澳大利亞選擇非獨立組網建設5G的情況下,如果5G時代不再接納華為,其後可能帶來的設備維護、調試、升級的成本將非常巨大。

中美5G暗戰再升級!“雙跑道”競速是速決戰,還是持久戰?

資料圖:來自維其信息

【兩條道路孰優孰劣】

中美建設5G所面對的標準、網絡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在搶進度,只是著力點不太一樣。美國的5G參與者基於市場化考慮,先做應用再做改造,甚至有的宣傳單純是為了找買點、博眼球;中國在2G、3G、4G時代相對落後,希望在5G時代趕上,因此採取了全面覆蓋的模式。至於中美的兩條道路究竟孰優孰劣,並沒有必要進行優劣的區分。

5G最終的戰場,肯定是在垂直行業應用。這一點已經成為當前5G參與者的共識。這樣看來,即使美國運營商頻繁開出5G訂單,在中美5G競速過程中,究竟誰能笑到最後,或許還不能過早下結論。中美5G競速,不是一場“速決戰”,而會是一場“持久戰”。

【小芯同學有話說】對於中美5G“雙跑道”競速,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